巨然的《溪山兰若图》
《山居图》 巨然
每当我在明代建筑大境阁的上海海上书画院里,与画家们谈起南方山水画派的创立者与发展者董源、巨然,我脑海里马上冒出了巨然的 《溪山兰若图》。
此画我是在2013年元旦这一天,也是上海博物馆“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画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的最后几天里见到的。《溪山兰若图》是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品,此次远渡重洋,回到故土,是极其难得的一次观赏机会。我伫立画前,凝神望去,呵,悠悠的挂轴似一块磁石,在苍茫的时间深处向我召引,我穿越时光,穿越千年:只见高远处的山顶上矾石累累,这是岁月沧桑的遗存;山体的褶皱与沟壑,在苍茫中显得柔顺、自然;蟹爪树冠是一个个充满睿智的先贤,伸展着手臂向天问道;裸露的树的根基深扎着山石,有龙盘虎踞之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山中云气氤氲,烟岚升腾,掩隐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林木中的屋宇楼阁,是清静者的阿若兰;穿过冈阜,沿着危桥细径,遍地的卵石上苔藓密布,岸树横斜,藤萝低垂,夏日湿润的空气滋养着万物,坡岸平缓,磨房低矮,苇草在风中随意地摇曳,水波不惊,倒影重叠,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巨然继承了董源的江南画风,将短披麻皴发展成了这一根根不规则的深深浅浅、粗粗细细、急急缓缓的长披麻皴,似一条条鲜活跳动的生命脉搏,再配上圆润峻厚的矾石,将山体完美地融合,让山的形象有了丰满的灵魂。
《溪山兰若图》 巨然
中国山水画到了五代宋初,已形成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从而将山水画发展到了高度成熟并居画坛各科之首的格局。
董源和巨然早期都生活在南唐国都南京,江南的山势平缓、土石相间、茂林云气、沙岸重汀等自然景致,自然而然感染着他们、浸淫着他们、滋润着他们。董源开创了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比董源小十五岁左右的巨然继承、发展了此画派。
《溪山兰若图》局部 巨然
巨然的出生地与董源一样扑朔迷离,一说是南昌,一说是南京。巨然大约生于932年的乱世割剧的五代十国。巨然少年即入南京的开元寺为僧,此时的南京已属南唐,17岁左右拜董源为师,专攻山水。董源的“天真”、“平淡”、“清润”、“苍郁”的水墨效果正合巨然三昧。巨然早期山水画得董源画法,取材江南的真山真水,有天趣率真、幽远苍茫、云气湿润之感。巨然在南唐时深得李后主(李煜)的赏识,故李后主衔壁降宋,他也随侍入宋,居开封开宝寺。他以僧人身份受宋室重用,还为当时最高文化机构的学士院北壁上作大幅壁画,被文人们赋诗赞颂,从而声誉鹊起。宋初北方山水画派尤其是荊浩之后形成的“关仝、李成、范宽 ”三家鼎立的格局,几乎独占山水画坛。巨然居住北宋国都,多少受北方山水画派影响,开始尝试用竖幅立轴绘制苍郁、爽健、明润的江南河山,他追求高远、奇绝、充实之构图,画大山大水,山体结构及细节描绘充溢着南方山水的烟云滋润和柔山细水之韵味,尤其是自成一格的矾石结顶与笔法老辣、率性粗密的长披麻和变幻莫测的焦墨点苔,将江南的土、石相间的山体表述的形象、逼真却极富概括,这种笔墨对应给后世赋于了无穷的想象,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徴明、董其昌,清代的四王四僧,他们都完整地沿袭、继承了下来.这是千年难见的山水绘画成果,从而巨然也就成了山水画的缔造者之一.
《溪山兰若图》局部 巨然
巨然受李后主影响,文学修养很高,《宣和画谱》说他“每下笔,乃如文人才士,就题赋咏、词源衮衮”,“此物连类,激昂顿挫”,可惜当时作画者还没有在画作上作诗题款的习惯(直到宋徽宗赵佶才开始)。我找遍了巨然的诗文,还是一无所获,但从画中可以解读出,他象王维一样,是个画中有韵、画中有诗,诗画皆能的诗人画家。正因为他具有诗人的气质和僧人的清静,所以能创作出让人入静入仙的《溪山兰若图》。
春天你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