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钱,你要是考不上211,真就对不起我了”

孩子到了高三,一些家长开始变得紧张和不安。他们急切地想从孩子或老师那里得到确认:有没有足够努力?有没有完全尽力?部分家长因为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始终抱有不满,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不够用心。
为了激发读高三的孩子的战斗激情,家长们想尽策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运用心理战术和亲情战术,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但也有少数家长,不懂得“迂回”,说话很硬,不仅没有起到激发孩子战斗激情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甚至让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
比如前几天找我谈心的柳同学,她觉得现在的父亲比她读高一高二时讨厌多了。
柳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中上等,不算顶好,却也算不错。只是相对于高二来说,进入高三的她,学习成绩进步不大。为了提升她的学习成绩,她父亲在她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期间,花重金给她报了一个辅导机构,让她参加“一对一补习”。据柳同学透漏,她父亲为此花费了不少于4万元。
柳同学的父亲工资并不高,每月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一年收入也只有5万元左右。而柳同学一个暑假的几门课的“一对一辅导”,就用掉了父亲几乎一年的收入,这足以说明她父亲非常重视她的学习。
不过,柳同学本人对此并不在意,暑假期间的“一对一辅导”,她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在报名前,她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但被父亲训斥了一番。而今,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她的成绩仍然没什么起色,父亲更加觉得她的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整天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面孔。
有一天,父亲又唠叨了起来,他用略带埋怨的口吻对柳同学说“我在你身上花了许多钱,你要是考不上211,真就对不起我了”。柳同学的父亲或许没有意识到,他说的这句话,让柳同学反感透了。
“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也不在意我想什么,不顾我的感受,只考虑他自己的感受,我现在特别希望赶紧高考,上了大学,我离他远远的”,柳同学跟我聊起这事的时候,情绪有些失控,“我是很想考211,可很多事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已经尽力了”。
我理解柳同学父亲的心情,用了几乎一年的工资收入,孩子的成绩却没有起色,难免有些失落。这种失落引起的苦闷一旦得不到有效排解,很容易就陷入焦虑状态中。事实上,柳同学父亲说的“考不上211,对不起我花的钱”这番话,就是内心焦虑的外在流露,他似乎比女儿还紧张。
除了焦虑,柳同学的父亲可能还想通过某些话语让孩子提起精神,以更好的状态面对高考。父亲或许觉得说了“对不起我花的钱”,孩子会心疼,并因此更有斗志;可是在女儿看来,父亲只是在逼她,甚至是在“恶心”她,女儿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对此特别反感,也实属情理之中。
高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家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说话分寸,一句掏心窝的“好话”,或许就会变成让人厌烦的“孬话”。
其实父母以这种口吻与孩子说话,恰恰说明父母已经乱了阵脚。他们担心孩子成绩的大起大落、担心孩子不努力、担心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他们整天忧心忡忡,烦躁不安,他们感到压力巨大。于是他们把压力往孩子身上转移,通过不停地唠叨、“督促”,迫使孩子对学习更加认真、更加投入。而这样的做法,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现在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6个月,此时家长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施压者”,而应该是“减压者”。他们无论心里有多么迫切,都应“装”出一副无关紧要、若无其事的样子,不主动过问孩子的学习,在孩子谈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时,要“察言观色”,巧妙应对。
高考很重要,正因为它太重要,所以我们要努力“看轻”它,不能被它的重压击垮。简单地说就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一定能在最后的关头把孩子往前推一把,至少不会成为孩子前进的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