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00分奖励100元”,拿钱激励孩子,有多大的“副作用”?

“我儿子考100分,我奖励他100元”,几位学生家长交流时,其中一位讲到了自己的“育儿经”。这位家长还说:自从实施奖励政策,上二年级的儿子学习积极性明显强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效果很好。
对中国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相当重要,如果有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用一些“旁门左道”,只要危害不到别人,都可以被借鉴。
“考100分奖励100元”,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促进孩子学习的方式,但家长有没有认真考虑过,用金钱激励孩子,“副作用”究竟有多大?
我们承认,在某个阶段,金钱的激励有较好的效果,家长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更有学习动力,孩子更愿意在学习上花时间和精力,成绩也会因此有些进步。
不过,当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为钱而学”的心理,学习成了一种“商业交易”。考试考了100分,孩子不会为考满分高兴,而是为获得的100元钱高兴。
倘若学习就是为了获得金钱,学习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而且,充满“铜臭味”的学习动机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人的欲望是逐渐增大的,二年级考100分奖励100元,孩子很兴奋;到了三年级,考试考100分,仍奖励100元,孩子就很难再体会到快乐了,要想继续拿钱激励孩子,赏金就要升级。长此以往,不只孩子深陷“金钱泥潭”,家庭也会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简而言之,用金钱激励孩子,需要控制一个度,不能随意,也不能无限制,否则会消耗掉孩子的新奇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以至于钱越花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那么,家长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把金钱激励孩子引起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呢?笔者提供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恰如其分的物质激励很有必要,但过分使用物质激励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副作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应遵循“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通过精神激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发自内心地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值得为之付出汗水的事。只有他们真正喜欢上学习,学习这件事才能持续下去。
在物质激励上,家长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方式,用金钱以外的东西奖励孩子。比如家长设计一个“积分制”:考试考90分以上、家庭作业完成质量高,以及在学校表现好,均可以获得一个“笑脸”,每集齐3个“笑脸”可以换取1个积分,集满3个积分,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到一本自己想要的书;集满10个积分,家长可以奖励一份美味的大餐。
第二、控制孩子身上的金钱数量,并鼓励孩子用“赏金”购买学习用品或给长辈购买礼物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几乎什么都不缺,他们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家长基本都准备得好好的。这种情况下,孩子身上若有许多钱,绝不是一件好事,会把孩子引向不好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控制孩子身上的金钱数量,超过一定数量,家长应代为保管。
另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挣来的钱为自己购买学习用品,或给长辈购买礼物。自己购买学习用品,一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上的巨大开销,体会父母的艰难;二是为了让孩子更懂得节省和理财,不浪费。给长辈购买礼物,则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成就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一些好吃的、好喝的,他们会感到很幸福。
第三、老师与家长合作,对孩子进行积极地正面引导
我们所处的社会,攀比之风盛行。这种大人之间的攀比,渐渐渗透到了校园里。受此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很有可能发生扭曲,他们不再相互比成绩,而是相互比财富,比谁的钱多。
家长用金钱激励孩子,无非是为了提升孩子学习成绩,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或生活习惯,谁也不希望孩子受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而学校里的老师,要与家长保持合作,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开设专门的班会课,对社会上存在的金钱攀比现象进行批判,遏制班级的攀比风气。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金钱奖励,还是金钱以外的其他物质奖励,只要父母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兑现。有的家长随口答应孩子:“考试班上前三名奖励100元”,等孩子真考了前三名,又觉得不能给孩子那么多钱。这样既伤了孩子的自尊,也让家长失去了威严,很容易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总之,如果家长能做到以上三点,用金钱激励孩子,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