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45:湖岭村
从岔口往井潭方向瞭望可以见到一座山,所有去井潭以里的人都必须翻越这座山脚的一个小岭,这是一道分水岭,岭脚下的村庄叫岭山下,岭里面的村庄叫岭里,再往里有一湾略平整的山坳,宛如山中一湖泊,这村就是上湖村,上湖村对面高高的山上有一个村庄是高庄,2008年拆小村并大村时将上湖村、高庄村和岭里村合并,取上湖村的“湖”和岭里村的“岭”两字湖岭村。
我和许多人一样,每次说起上湖村下湖村都不由得会问,湖村的湖在哪里?没有湖,为什么叫湖村?
最近见到了下湖村土生土长的章昀老师,终于搞明白了湖村的来历。
早在上古时期,在大洲源上游有个马栏基(在英富坑村外源口处)是上天放养马的地方,上帝准备将湖村前面的高庄山移走建个湖,供饲养马饮用,就派了天兵天将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晚上来移山,领头的是荷仙,荷仙怕脏。谁知高庄始祖是神龟下凡,它得知某天荷仙要来移山,就纠集山民半夜挑了许多大粪藏在山脚,等荷仙出现时,从背后将大粪扑在荷仙身上,荷仙恼羞成怒和神龟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一直战到鸡叫三遍,天亮了,高山未移走,就是现在的高庄。荷仙和神龟也化石成山,就是现在湖村上游井潭村的后山,上面是荷仙,下面是神龟,仍保留交手的姿势,且荷仙处在上峰,合在一起叫“荷叶罩金龟”。
上湖村是有故事的地方。
好吃佬可以去上湖村去结亲,绝对有惊喜等着你。上湖村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民国时就是乡所在地,是岔口以里各山汰物资供应和信息交流的小中心,旧时商贾林立,客商和驮货的毛驴川流不息,很有繁华景象。每年元宵节是上湖村的重要节日,所有亲朋好友都相约这天来上湖走亲访友,拜年、看大戏、吃蒸糕和红烧肉。各家各户为了迎接亲朋好友,提前几天就要做蒸糕,由于来的人多,不仅吃,走的时候还要带走,所以要做上几天几夜才够配上用场。元宵这天放鞭炮、看焰火,舞灯笼、看大戏(电影)是少不了的,几百年来一直没停过,即使现在劳动力都出去打工,这个村的劳动力也要挨到正月十五以后才依依不舍离开村庄。这一天也是周围村庄来赶集的一天,祠堂门口大坦上挤满了来交流农产品的小摊小贩和看热闹的人。
与上湖村时间错开的是高庄。高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玩得很开心,他们不是吃蒸糕,而是吃包子。这里讲的包子不是包馅的那种,就是简单的圆馒头,蒸好了用筷子蘸点红墨水在包子中央点上红,叫添喜。
岭里村村头有个红军烈士墓,是哪个烈士记不清了。
我独喜欢上湖村上村口一湾水景:清澈的河水贴着山脚和村庄蜿蜒而下,河流一边是村庄,一边是整齐的一排排石磅围成的田地,田地中央有一座石头垒成的磨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能听到磨坊里传来水碓推动磨盘悠扬的转动声。它的前面不远就是上湖村的上水口,一片古树林郁郁葱葱,几棵头十丈高的古樟枝繁叶茂,粗壮的两枝越过小河探向对岸,大有张开臂膀欢迎远道客人之势。在它的绿荫下,一座拱桥飞架两岸,即方便了村民往返两岸,也给这条小河添色增光。
《小河》
小源弯弯门前走,
两岸田地绿油油。
巧媳谁家娶进门,
日子从此勿用愁。
2019年1月31日
作品欣赏:作品以岭后村为前景,小源河从东北往西南而下,行至岭后被高山阻挡拐了个“Z”字形向西南奔腾而去。这里是小源出口,左右两座青山将谷口紧紧扎住,谷口山脚的村庄就是岭后村。跨过山脊,里面突然地势开阔起来,沿河长长的村庄就是湖村。小源河两岸青山耸立,郁郁葱葱,一条公路蜿蜒期间,或来或往的车辆在公路上奔驰,将视觉引向大山深处。近处河对岸是一片坡地,这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粮仓。在梯地间的小径上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地放着牛,给整个画面生活气息之上增添了一份诗意。
上一村: 歙县井潭
下一村: 歙县半山田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