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隐性疲劳,正损害着你的健康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2月22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隐性疲劳》。
这本书是由医学博士、东京疲劳·睡眠诊所院长梶本修身所写。作者以脑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大脑自主神经的工作机制为线索分析大脑疲劳的成因,并揭示脑疲劳为何会被遮蔽而成为隐性疲劳。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总结了消除疲劳、缓解疲劳的科学方法,同时提醒大家经常进行疲劳的自查和预防,以免疲劳积压成疾。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哪些信号表明你正处于隐性疲劳状态?”
明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起床后还是感觉很劳累;
明明没什么事要做,但就是打不起精神。
这就是隐性疲劳最主要的特征。
“隐性疲劳”是一种危险的身体状态,严重的时候它很可能会带来“过劳死”。
所以我们要及时把它们鉴别出来,好好休息和放松身体。
容易厌倦
隐性疲劳的第一个特征是:对任何事都很容易厌倦。
我们最先感受到厌倦的不是身体肌肉,而是大脑。
从原理上讲,在工作中,我们动用脑区和休息、娱乐不一样。如果你重复做一件事,与之对应的脑神经细胞网络对此做出反应,向身体发出指令。
这样一来,被过度使用的脑区就会受到氧化应激带来的伤害。
结果就是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性下降了,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了。
这种时候大脑发出了“不要再给同样的地方增加更多负荷了”的信号,就是厌烦情绪。
本来,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厌烦情绪是经常出现的。
但如果你无视这个信号,反而继续工作的话,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会渐渐积累。大脑就会一直给你发布:疲劳信号。
特别是,如果你心情愉快、抱着干劲干活,却不由得感到“厌烦”时,那么你就得注意了。
这基本就是“隐性疲劳”发出的信号。它是你身体持续工作,或者持续思考带来的负能量积累。
 
坐过车站
本来你在看电视,但却在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本来你正在读书,却很快走神了;
本来你在坐地铁,却迷迷糊糊坐过站了。
像这样不经意的“迷糊”,你可能经历过。
这类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为了缓解疲劳状态,你的身体会不分时间和场合地自然调节。工作会消耗大脑能量,同时会在大脑积攒垃圾。而合理休息是清除这些垃圾的利器。
可是,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工作,很少休息,当大脑疲劳度达到顶峰,脑内垃圾严重阻塞了大脑运转时,大脑就只能“停摆”,中途强制性地暂停有意识的脑活动,直接让你进入休息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中途入睡”。
它们属于中度隐性疲劳状态。在高强度或者长时间的工作后,如果你的身体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那么身体的疲劳度就会持续积攒,像超市的积分一样。
即便你睡了一个好觉,或者休息了一个周末,这种疲劳还是无法被消除。大脑不得不强制开启睡眠状态。那些周一早上坐过站的、埋头打盹的人,就得注意了。
 
夜里总醒来』
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人睡觉是有节律的。一整晚的休息,会让人在浅睡的“REM睡眠”(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与深睡的“NREM睡眠”(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之间,周期性反复交替。
而统率这种睡眠活动的是大脑中的自主神经中枢。
可是,当你因为运动、案头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疲惫不堪时,自主神经功能就会下降。它就无法有效起到调节和控制睡眠的作用。
“夜里醒来好几回”“夜里经常上厕所”都是在作者诊所常见的症状。仔细分析那些案例,作者发现他们大都有工作过劳,或者太过操劳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夜里醒来的人,并不是真的需要上厕所。而是出于疲劳等原因,自主神经的功能下降了,因此人会在深夜里醒来,睁开眼睛之后,才有了上厕所的想法。
这算是深度的隐性疲劳状态了。如果你有类似情况,去医院又查不出任何问题,那么就需要警惕了。因为睡眠本身就是来清理体内垃圾的,但是休息不好会降低垃圾清扫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总结一下,不要小瞧隐性疲劳,早在2012年,《中国青年报》就在《“压力山大”背后的集体焦虑感值得警惕》这篇文章指出,“我国每年过劳死亡人数达60万”。希望我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始终能保持健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