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 :一去不再复返

少年时候,总是对“一去不再复返”这句话怀有诚挚的情感。因为这句话来自二十多年前批判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某篇课文,说地主资产阶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工作,不劳动,吃香喝辣,斗鸡走狗,这种糜烂的生活美梦,随着新中国的行诞生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将一去不再复返了。虽然课文上明确无误地说,资产阶级吃喝享乐的生活方式将一去不再复返,如东流之水样不可回头再来,然每每想起“一去不再复返”这句话时,我便会情难自禁地想起地主资产阶级的大米白面和绫罗绸缎。每每想着吃不愁、穿不忧这样的美好生活,便又为课文上告诉我的“一去不再复返”而深感痛惜与无奈。仿佛那一去不再复返的,不光是地主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无产阶级和穷苦百姓的一种美梦,一种期冀,还有,我自己的一种人生梦想。

好在,相随着时世之变,“大米白面、绫办绸缎”已经是今天许多人的一种日常。或多或少,我们当年批判的,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努力实现的,也就是说,往日的美梦,正在以另外的形式成为现实;而一去不再复返的梦境,已经在都市的街巷上昭然于天下。而真正一去不再复返的,则是岁月与我们那永不再来的青春。

想到了我的儿子和今天在都市广场上踏着滑板车的少年们——云是没有我们做少年时候那么白洁淡素,天也没有那时候那么悠然高远。我们抬头看到的是青茵茵的山坡上挂着的一点一片的白色羊群,而他们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楼和高楼的缝间反射着的日光。到了夜晚,我们踩着月光的清明和蛐蛐清朗的叫声,走在山脉那通往故事与书场的潮润的山道上,而他们,则是坐在城市那柔软的沙发上,一把从父母的手里抢过电视遥控器来,无情地掐断了连续剧那情节养育得枝蔓丰硕。他们独自观赏,独自无所顾忌地开怀大笑与哑然失笑,正说明他们与卡通和动画的心灵沟通:了正如几十年前的少年们为一块红薯、一件衣裳流出的泪水,其真挚的程度,是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的。毕竟,时代是今天的时代,少年是今天的少年。他们,是今天的他们。而对于我们那一去不再复返的,其实,正是他们今天的一种日常和厌烦。我们总是责怪他们不读名著,不谙世事,不孝父母,责怪他们过分地沉醉于电脑与游戏,甚至责骂他们的生活过分地奢侈和糜烂,可我们却是忘了,他们今天的生活,其实正是我们少年的那种一去不再复返的缺憾和补充。

原来,人是一种最会宽己严他的东西。自己没有,那是一种缺失和终生的憾事;他人有了,却是最为不该奢侈与浪费,包括对待自己的儿女。可是呢,我们是很少去认真想过,我们读书升级时,是只需要背几条毛主席的语录就能过了关的。一个书包里,放一本数学,一本语文,背起来轻轻快快;而到了他们,那书包已经想过,我们努力奋斗,似乎有了一碗饭吃,也就拥有有了全部与一生;而他们,却再不会有了一碗饭就可饱其一生的时遇与世界。书包是愈发的挤了。我们年少时贫寒,却每个人都有太阳与月亮;他们富饶,所拥有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电脑和光盘与我们那时拥有的玻璃弹子和橡胶弹弓一样地数目可观。可是呢,他们却没有了日光与月色,没了举目的林地与草绿。其实哟,也是一种可怜,也还是一种贫寒。如此想想,也就随他们去吧,时代往前走着,一如永不歇息的轮子,名著今天是名著,也许有一天就不是名著了;孝道今天是美德,也许明天就是愚昧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奢侈,他们明天回忆起来也许就是贫寒了,就像我们总是没完没了地诉说我们的童年和少年一样。真是的,就随了他们去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贫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富有,只要他们到了我们这个岁数,除了对一去不再复返的年龄叹息以外,不再对生活与生活的方式还存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感叹也就行了。

就随了他们去吧,随了他们去吧。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

(0)

相关推荐

  • 漫画:亲,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其实,老朋友看了都知道,这是一篇旧作,去年夏天的作品. 时间真快,我竟然坚持画了这么久,竟然进步还不怎么明显... 我真的太热了,什么也干不了,就躺着,只能勉强的吃吃喝喝. 画画根本不可能了,所以我就 ...

  • 认真的,老去吧

    来不及认真年轻过 就认真的老去吧

  • 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

    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 --图书欣赏之三六二六 <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书号30011402  定价0.11元.

  • 一切都是骗人的

    一切都不是最开始的那样子,一切都是骗人的谎话.一句谎话让我就要在高处到达时,却重重地摔得粉碎,一切都完了,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骗人的.记忆里是那么的井井有条,一切又都那么的乱七八糟,很烦,很难过.. ...

  • 关于阎连科老师最新长篇《中原》的一些看法

    今天读完了阎连科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中原>,感慨万千.首先是阎连科老师一直保持着先锋姿态,不断在文学创作中寻找新的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这部长篇小说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体创新和叙述模式的 ...

  • 阎连科: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和长辈生命

    很少会有一个字眼,能像母亲那样,令人动容.在母亲节之际,本号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和长辈生命 文/阎连科 (1958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 写给母亲 | 莫言 · 贾平凹 · 阎连科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 ...

  • 阎连科 :这世上大概就属中国作家最聪明了

    文|阎连科 现在,在生活中舒适和健康,成了全世界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是中国人生活是否幸福的衡量指数.但作家不是这样.作家是那种无论你多么幸福,他都是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的人.作家是那种在世界上最爱自寻烦 ...

  • 阎连科发表纽曼华语文学奖感言:你认识了这个村庄,也就懂了中国

    阎连科于195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嵩县.1978年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客座教授.从1979年至今 ...

  • 阎连科:在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里,笑着等待死亡

    生命与时间是人生最为纠结的事情,一如藤和树的缠绕,总是让人难以分出主干和蔓叶的混淆.当然,秋天到来之后,树叶飘零,干枯与死亡相继报到,我们便可轻易认出树之枝干.藤之缠绕的遮掩. 我就到了这个午过秋黄的 ...

  • 阎连科——所谓“她们”,全是我们······

    阎连科——所谓“她们”,全是我们&#183;&#183;&#183;&#183;&#183;&#183;

  • 以《耙楼系列》为范本解析作家阎连科作品的画面感和语言艺术特征

    <耙楼系列>收录了当代作家阎连科最出色的中篇作品.对于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阎连科曾说过:"我异常怀念'耙楼系列'创作的那个生命阶段,它让我感到现实.想象和生命敏感而澎湃的结合,让 ...

  • 名家赏析|生命的意义——读阎连科长篇小说《日光流年》

    作者:漠漠孤烟 每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许都有这样的追问: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答案多种多样. 我们暂且不说那些"为了享受生活"."拥有美好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