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冬菜的故事:历史超过了300年,曾年产200万斤,畅销东南亚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沧州冬菜的故事。
沧州冬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即便以康熙去世的公元1722年计算,那沧州冬菜可考的历史也近300年了。沧州冬菜是本地百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作出来的美味。古代冬季储存蔬菜不容易,于是大家就用现有的资源,把大白菜和红皮大蒜用腌菜技术保存,并制作出了可口的可以增加食欲的冬菜。
康熙帝画像
沧州冬菜是以安国伍仁桥出产的红皮大蒜和静海运河沿岸出产的青叶白菜为原料制作的。主要是把白菜去掉根和老菜帮,然后把白菜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再进行晾晒后加上盐、姜、水、蒜泥等原料,放入坛内,牢固封口后自然发酵而成。
这样的冬菜具有口味独特、味道鲜美、增加食欲的特点,非常受人喜爱。早在清朝末年到民国时代,沧州冬菜就已经远销东南亚的泰国和东亚的日本大阪等地。根据《沧县志》等资料的记录,沧州冬菜经闽粤商舶运销暹罗、大阪等处,多秋间切菜,遂致沧州冬菜名。
古代沧州靠近京杭大运河,本地出产的冬菜除了出口外,还出现在了京津、江浙等省百姓的餐桌上。
因为味道鲜香,在炒菜或煮汤时,大家多会选取沧州冬菜作为调味品,这会让菜、汤增添味道。当时还有“炒二冬”这道菜,就是选取的冬笋和沧州冬菜进行炒制。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原来的冬菜生产厂家进行了公私合营。在此基础上,以马姓为基础的“元和号”冬菜厂成立了。在原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新厂对制作工艺进行了革新,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
原来年产几十万斤的冬菜增加到了年产200万斤,而出口量也大为增加。除了销售到了国内的北京、福州、南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外,还出现在了国外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餐桌上。
不过,在后来因为原材料产量下降等缘故,冬菜的产量也随之减少。但是在沧州本地还有生产冬菜的厂家和作坊。
沧州冬菜口味清香、口感脆滑还有微微的辣味,加上它是密封包装,里面有比例适当的水分,不易腐坏,所以具有春不干、夏不腐、秋不霉、冬不冻的特点,受到了群众们的喜爱。可以说,不管是哪个季节,沧州冬菜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