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未上映我已上瘾
一说起科幻电影,人们脑海中所想到的往往是美国大片,一说起中国科幻,人们会想起刘慈欣,但要说中国科幻电影,那还真的可以说是挠破头皮都说不出来一部。
科幻电影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的软肋。
但这个软肋,很有可能在今年的大年初一消失,没错,我说的就是改编自刘慈欣原著的中国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前段时间放出来终极预告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咱们的东方明珠塔被冻成了冰棍,说实话,在我的印象里,这好像是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看到中国的地标性建筑物被毁坏。
比起多灾多难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中国的地标性建筑物可是幸运多了。
除了毁地标,预告中所展现的灾难也十分浩大。
木星离地球越来越近,地球即将面临被吞噬的命运。
预告片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此,在此不做更多的叙述,想要看预告的朋友可以移步豆瓣,在这里,咱们聊回电影本身。
故事的背景是在不远的未来,太阳开始极速老化,并且将带上整个太阳系为自己陪葬。
地球上的人类在绝望中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前往另一个恒星系。
在接下来的四百年时间里,人类在整个地球上一共修建了一万两千座尺寸巨大的行星发动机。
带着地球展开了为期两千五百年的逃亡。
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环境之所以适宜人类居住,都是因为和太阳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现在为了生存而逃离了太阳,那么地球的环境也将不再友好。
两极冰川融化、气候变化异各种灾难频频发生,人类的数量骤降至三十五亿。
为了活命,剩下的人转移进了地下城,终年不见天日。
但在地下城里,不同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开始争斗起来,而作为地球逃离太阳系的保障的行星发动机,也随时有可能会熄火。
而在地球之外的宇宙中,小行星的撞击,大行星的吸引,地球的逃亡之旅简直可以说是美国灾难片轮番上演。
说实话,在得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将被改编成电影之后,我就一直很担忧,原著所描写的故事太过于宏大,想要将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浓缩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当我看到了《流浪地球》的终极预告之后,我放心了。
在预告的开头,我们可以听到这样一则新闻:“受木星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于三十七小时四分十二秒之后撞击木星。”
逃离了太阳,却又被木星拦住了去路。
更让人绝望的是,行星发动机大量熄火,人类无法继续逃离。
地球面临着内忧外患,面对灾难,人类派出两支救援队,一支由吴京带领前往木星应对撞击威胁。
一支由李光洁、吴孟达带队前往地面修理行星发动机。
而地下城中的其他人所能做的,就是祈祷。
这样一场悲壮的逃亡史诗,在危急时刻的力挽狂澜,我真的很期待。
期待这部电影,给国产科幻电影指一条明路。
中国人的追求是在不断升级的,从最初的《甲方乙方》到《英雄》,再从《英雄》到《红海行动》,然后是如今的《流浪地球》。
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
中国也不再是只能产出玄幻片的中国,从《三体》到《北京折叠》,我们中国人的科幻作品也在不断的受到国际上的认可。
《流浪地球》在由刘慈欣本人监制的同时还请来了四位来自中科院的科学顾问,在这四位科学顾问的指导下,剧组慢慢的搭建出了那个在刘慈欣的想象中的世界,甚至还完善了许多刘慈欣也无法想象的细节。
小说中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在电影中必须有着充分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时产生足够的代入感,这样的科幻电影,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毫不夸张的说,刘慈欣是中国人的骄傲。
1999年到2006年蝉联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刘慈欣所获得的荣誉多到数不过来,科幻作者是一群遥望宇宙的人,而刘慈欣,无疑是望得最远的那一撮人。
《流浪地球》会不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我期待着。
----
原创:崔子(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