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市井声音:嚯喳,嚯喳,嚯喳-喳!铲刀磨剪子啊!

  “嚯喳,嚯喳,嚯喳——喳!”

  一个汉子,一副担子。担子后面的筐子上有架子,放有伞柄和伞骨子,高过了扁担;前头的筐子也有架子,还放有一条只有一头有矮腿的长板凳。汉子一手扶着扁担前头,另一只手里握有一把用6块狭长铁板做成的响器在甩着。

  “嚯!”一声响过,将那一串铁收回到手里,握住了。开始放开嗓门喊了:

  “铲刀,磨剪子啊!铲刀磨剪子呕——!”

  后头的那个“呕”字,会拉得好长。

  那铁板串子,是铲刀磨剪子的人专用招牌响器。有专门的名字,好听,也吉祥——吊金龟

  磨刀人,我们那个小镇的人是称之为铲刀磨剪子的。他们做手艺时候要用一条作凳。作凳一头有腿,高些,人能坐在上头做生活,一头没有凳子腿,直接着地,凳面子上有装置,木头或是铁条做的架子,恰好能将菜刀的刀把子搁在上头,固定住。

  铲刀,是磨刀的第一个步骤。那是要将菜刀固定在板凳上的。新刀,或是用得时间太长的刀,要将刀口铲一下。他们用的是专门的铲子,双手抓住两边的手柄,稳住了,细心地铲。

  刀口铲过了,就要上粗砂石上先磨一下。再换成磨刀砖细细地磨。一边磨,一边用一根布条把子蘸水,涂在磨刀砖上。磨一阵子,还要大拇指在刀口上试一试,看看有没有达到锋利的程度。

  刀口磨好了,他们还要将刀身子在磨刀砖上磨几下子,那个时候的刀不像现在是用不锈钢制成的,用的时间长了刀身子全都黑了,磨刀的时候磨亮些,好看。

  磨剪子,就不需要铲了。他会将剪子从把手处别过去,直接在磨刀砖上磨就行了。磨好了,再别回去。还要调试一下,拿榔头敲打一会,才算是磨成功了。

  磨好了的菜刀或是剪子,在交付的时候还要试一下锋利程度的。磨刀的一般是用剪刀剪一小团棉花,拿刀在一张报纸上割几下。

  “嗯!锋快的!”

  得到了主顾的夸奖,磨刀的也会面露笑意。

  磨刀的虽说也会修伞,可那个时候各家也就那么一两把竹制的油布伞,好像也不容易坏,没怎么看到他们在修伞。

  他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之后,往往是要做好几笔生意,才整理好担子,甩响“吊金龟”到别的地方去做生意。

  “嚯喳,嚯喳,嚯喳——喳!铲刀,磨剪子啊!”

  1960年代末,样板戏《红灯记》在全国各地上演。戏中有一个地下交通员,是以磨刀人的身份出现的。那个磨刀人出场的时候,是肩扛一条长板凳,不甩吊金龟,吆喝的也和我们这里磨刀的不一样:

  “磨剪子来,戗菜刀——”

  样板戏的影响很大。后来,有不少人在写磨刀人的时候,也会用那戏中的打扮和吆喝。那明显是别处的磨刀人,不是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铲刀磨剪子的。

  我们这里的磨刀的,是挑着担子,甩着吊金龟吆喝的。

  “嚯喳,嚯喳,嚯喳——喳!铲刀,磨剪子啊!”

  如今,这声音已经远去了,听不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