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迎:集字与书法创作

2019年06月于新西伯利亚

刘广迎在艺术简历

刘广迎,字仰之,号御云,汉族。山东肥城人。硕士、高级工程师,解放军原总装备部大校军官。毕业于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研修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高级研修班并获“优秀创作二十佳”称号,结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艺术创作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会员证编号 5917),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创作中心常务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艺术家委员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书画院顾问、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方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等。


集字与书法创作

文 刘广迎

临摹是继承传统最直接的手段,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和不二法门,舍此别无他途。从古至今,所有书法大师都是以临摹的方式,站在前人肩膀上而最终成就的。所以,学习书法必须重视临帖。

然而,临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临摹字帖是入帖,是量的积累;创作作品是出帖,是质的飞跃。由入帖到出帖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它既是一个厚积薄发、自然生化的过程,也有一些辅助过渡和帮助转换的方法。多数专家教学经验证明,集字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集字,就是根据所要书写的内容,从原碑帖中精心选择、收集范字,重新组合成新的篇章(格言警句、古诗词、对联、文章等),并按一定的形制书写成全新的书法作品。这种方法,又叫临摹性创作,或曰有依托创作。

通过集字,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字帖的理解,提高学书效率;并使学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双重收获,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有益于建立和培养学者的作品意识,摸索出初步的创作规律,为下一步进行独立创作奠定基础。

好的集字图版,应与原帖风格并无二致,临习集字图版与临写原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集字创作方法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教师的普遍欢迎。虽然,学者仍须以临摹原帖为主,习练集字为辅,不当以集字取代临帖,否则舍本取末,对于深入领会原帖精神、把握原帖精髓,洵无益处。

集字之法古已有之,唐释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便是一个集字创作的典范。《集王圣教序》全帖2400余字,从王字笔法、字形结构以及章法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其选字之精、章法之妙,历来为人称道。此帖虽属集字,然却风华蕴藉,潇洒飘逸,充满文人气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还原了王羲之书法的典雅、高贵、风流、蕴藉之风神。其书可大可小,可收可放,即所谓“进可攻、退可守”之谓,所以历来有吃透《集王圣教序》可收一劳永逸之效的说法。

有唐以来,效法《集王圣教序》集王羲之书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唐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金刚经》,以及元竹虚集《普觉国师碑》(现存韩国)等,然而均未达到怀仁《集王圣教序》的艺术高度。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刘铁云藏本)首页

当代集字作品比较著名的有:

1、《参考消息》报头。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决定报头四字从鲁迅手迹中选集。“参”、“消”、“息”三字很快找到,独“考”字难觅。后在鲁迅书信手稿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名里找到这个“考”字,稍事加工,《参考消息》报头诞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集鲁迅书 《参考消息》报头

2.《浙江日报》报头。《浙江日报》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于1949 年5月在杭州创刊,我国省一级报头基本都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唯《浙江日报》因创刊较早选自鲁迅墨迹组合。毛主席曾说,鲁迅的字应该保留下来。

集鲁迅书 《浙江日报》报头

3.《春城晚报》报头。该报是云南日报社的晚报,1980年创刊时,确定报头采用集字。其中“春”字从元代书家鲜于枢《停云馆法帖》选出,“城”得自《中华书法大字典》所录古代佚名书作,“晚报”二字辑自王羲之手迹,却又分别觅自《淳化阁帖》和《大观帖》。

集多人手迹 《春城晚报》报头

集字的要求与方法:既要考虑单字结体的美观,又要考虑章法构成的连贯、呼应、穿插、避让等等因素,即《书谱》所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意。对于原帖中无法集选的字,可根据相关偏旁部首,按照结构规律进行组合创造,也可在同一作者风格相同或相近的碑帖中集取。要之,必须从宏观审美角度遣字布局,使集字作品全篇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集字有几种不同形式:1.集取原帖范字,重新组合成文;2.摘取原帖具有独立和完整意义的某段文字,自然成文(类似局部临帖);3.由风格相近的几部字帖中选取范字组合。等等。集字可由少到多慢慢进行,总的要求是风格统一。

由集字到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集字摹写。忠实于原作,照本宣科,亦步亦趋,达到惟妙惟肖,一看即知来自某人某帖。但此尚在临摹阶段。

二、意临模拟。不再斤斤计较于点画、部首和原碑帖完全一样,而是运用在临帖阶段学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采用背临和模拟习作的方法,融会贯通又不露任何迹象。此已进入创作阶段。

三、出帖脱化。吃透原帖精神,师其心不师其迹,然却万变不离其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举手投足之间皆成妙笔。此即可认为是出帖了。

如果说临帖阶段是一步步深入原帖,到此阶段已经蜕化成蝶,得鱼忘筌,以无法之法为至法,“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创作没有任何顾虑和负担,到了得手应心阶段。

出帖脱化是临帖的最终目标,并由此进入较高境界的创作。实现这一目标并无难度,只要坚持不懈,经过大量的临帖练笔和集字创作训练便可达到。但真正做到技进于道,尚须领悟书理、会通书意,做深入细致的学问涵养功夫。

至于书法集字作品算不算创作?我认为,高水平的集字作品应当属于创作,或者说是“二度创作”与“再创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帖以及上述《参考消息》等报刊报头。

集字作品的性质类似于文学上的集句诗。蒋长栋先生曾经指出:“我将之(集句诗)称为创作,是因为集句诗的写作并非只要简单地将前人诗句拼凑拢来即可,而是需要诗人既能提炼出个人独到的创作主旨和意境又能将契合于此一主旨与意境的前人之诗句化为己有,浑然而成为一首崭新的诗歌艺术作品。……这就需要作者有着博学与高才两方面的深厚功底与非凡素养。”(《宋代集句诗校注》序)

更有学者甚至认为,集字“比如我们写文章,真正的常用字就那么几千个,这几千个字大众也都认识,但是一个好的写手就可以用这几千个字拼合出几万几十万字的好作品,而不是说所有认识这么多字的人一定会写出好文章的。”(来自百度:东江文化)此可聊备一说。

集字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或许有待充分挖掘和认识,但是集字作为临帖与创作的辅助手段和过渡形式,熔铸了作者的审美情趣、美学理念以及结字、章法等空间构成方面的思考,对于学习书法具有重要作用,其理论意义正在逐步显现。

2019.05

(注:本文系在2006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班教案基础上逐步完善而成。)

刘广迎行书对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