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河北省各个大学的重组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师范学院时期的学院发展状况
———访李继之老院长记录
1985年5月23日
期次:河北师大报第410期
我是1949年到的(河北省)文教厅,后来兼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副院长。(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解放后,是由天津市接收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天津市派了一个工作组,王金鼎负责,当时去的还有王平等。后来王金鼎任教务主任。
那时河北省教育机关称文教厅。孙文淑是厅长,我任副厅长,我在文教厅没有多长时间。(天津市解放后)女子师范学院归河北时,我以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名义去女师了解情况。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宣布:免去(女师学院)齐璧亭的院长职务,齐璧亭到省当参事。省主席杨秀峰兼任河北师院院长,我是副院长。我主持工作,我管事。
学校的系科不适应(教育发展),当时有国文系、教育系、家政系、体育系、音乐系等系科。教育需要加强,1950年暑期,建立了理科系,包括数理学系、化学系等。没有教师,就从外面请。从河北工学院请来搞化学的柴景旭,从北大附中请了一名物理教员,原家政系有两个搞化学的。在这个基础上搞起了理科系。并请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和河北工学院的教师来我院兼课。我们想办法扩大教师的来源,发动本校教师介绍新教师来校。请了一大批教师,有些还是从国外归来的留学博士,如藤大春、王培祚等。另外,把理科系逐渐分开了,还建立了政教的机构。外语开头学俄语,教员还有苏联的白俄。
我任副院长是1949年秋到1952年夏。1952年,杨秀峰调高教部任部长,孙文淑调教育部任副部长。之后,我任教育厅厅长兼河北师范学院院长,是从1953年开始的。以前当副院长是华北人民政府颁发的委任状,当院长是毛主席颁发的委任状。
1950年暑期成立了河北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我任校长,郭敬辉任副校长。1956年前是这样。
1956年我调任河北省文教部长,娄平任河北省教育厅长。我一到省委就被免去我的院长、校长职务。这是在1956年暑期。
1956年建校(注:指高校调整)有个过程。天津市地方太小,一点发展余地都没有。原来也想在天津市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有矛盾,有争议。天津市争着想要河北医学院,河北省很快把河北医学院搬到了保定,保定小,又搬到石家庄。另一个是河北师范学院,天津市想和河北省合办,河北省不干。天津不行就上北京。当时,北京市同意。我想天津市、北京市都在河北省境内,要个地方还不行?通过马国瑞在北京要了个地方。把河北师范学院的理科搬过去。已经建了几座楼就不叫建了。又拿着原图纸到石家庄搞了起来。1956年先把理科(建立石家庄师范学院)搬过去,生物科是北京河北师范专科学校的,王恩多是生物科的科主任,为了配套,也把生物科从北京搬到石家庄师范学院。从京津搬到石家庄师范学院的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体育系等。
地理系是新建的。因为中学都设有地理课,所以(在天津时)新建了个地理系。请人请谁呢?请来了南开大学的讲师邓授林,因为地理在南开大学不是主科。把邓授林请来后评定为副教授,叫他负责筹建地理系。
河北师范学院的理科5系和生物科是1956年暑期正式搬到石家庄的,校名叫石家庄师范学院。
1958年,河北省和天津市合并,河北省委有个大上教育的决议。15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那个决议是我起草的。河北省建立了一系列的高校。这一年发展很大。现在的河北工学院是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抽了部分人建立起来的。把天津大学的造纸系建成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把天津大学的纺织系拿出来成立了河北纺织学院。天津的师范学院首次改成河北天津师范大学,后来又改为河北大学。刘子厚(原河北省委书记)把河北大学要走,实际上原河北大学是天津的。石家庄师范学院,后改为石家庄师范大学,1962年又改为河北师范大学。
留在天津的文科(注:指原河北师范学院的历史系、中文系)后来又搬到北京和河北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合并起来,叫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剩下的音乐系、美术系(注:指原河北师范学院的音乐系、美术系)改成河北艺术师范学院,院长高镜明。
理科搬到石家庄时,有些人不愿意去,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河北省的大学搬家太多了,但大学都集中在一块办也不好。当时大学在大城市办主要是考虑教师问题。大学建在大城市信息也广。也要向下伸。
学科结构得改革。为中学服务,但不能跟着中学跑。如电子计算机专业。我们5年前(指1980年前)建立了法律专业、新闻专业、出现新学科。师范教育也必须如此。
以前我们主要是抓了三件事情:1、办学的方法打开局面,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创建新科系;2、改变高师教育的原有框架,多开选修课,打破系的界限;3、搞科学研究,不搞科学研究,教学就不能上去,但设备要跟上。办学校不要怕争议,要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教育精神。
齐璧亭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35年,事业心强,兢兢业业,品质好。 (邱士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