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组特定穴,简称“五输”。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个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称之为“井”;经气所溜,如泉出微流,称之为“荥”;经气所注,如水由浅入深,称之为“输”;经气所行,如水在河中流过,称之为“经”;经气所入,汇合于脏腑,如百川汇合入海,称之为“合”。

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十二经脉中每条经有五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六十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阴经井穴以木为始,阳经井穴以金为始。然后按五行相生之序,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五输穴在阴经和阳经中的五行排列不同,但其主治作用为何相同呢?这是因为五输穴的主治病证是以五行生克关系为依据的。例如“井主心下满”,井穴在阴经中的五行属性属木,与肝相应,邪气在肝时,可横犯脾胃,故出现“心下满”的证候。用井穴治疗,须用泻法,使肝气平降而不乘脾土,故心下满得以消除;而用阳经井穴(五行属金)治疗,须用补法,使金旺而能克木,木平则不能克土。再如“荥主身热”,荥穴在阴经中的五行属性属火,与心相应,邪气在心时,则心火灼肺(火克金),故出现“身热”的证候。用荥穴治疗,须用泻法,使火不克金,故身热可除;而用阳经井穴(五行属水)治疗,须用补法,壮水以克火,则身热自退。余皆类同。五输穴的主治病证各有特点,临床除了参考《黄帝内经》、《难经》关于五输穴的主病规律外,目前在针灸临床上井穴多用于急救昏迷病证(在12个井穴中,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位于中指顶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位于脚底足心,二穴一上一下,水火相济,对于神昏急暴之证最具通经接气、醒神开窍之功);荥穴多用于热病;输穴多用于关节疼痛;经穴多用于肺卫、咽喉病;合穴多用于腑病。

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见表。

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少商

中冲

少冲

隐白

涌泉

大敦

鱼际

劳宫

少府

大都

然谷

行间

太渊

大陵

神门

太白

太溪

太冲

经渠

间使

灵道

商丘

复溜

中封

尺泽

曲泽

少海

阴陵泉

阴谷

曲泉

阳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商阳

关冲

少泽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足通谷

三间

中渚

后溪

陷谷

足临泣

束骨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曲池

天井

小海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根据经络标本根结的理论,五输穴属于人体根部穴、本部穴,除了能够治疗四肢局部的病症以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针灸选穴、配穴的基本规律。五输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人体根本部位。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循经取穴的主要腧穴。

2.按五输主病对证选用

关于五输穴的主病,《黄帝内经》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如耳疾取中渚、后溪,口鼻病取二间、三间,胃病取足三里。《灵枢·寿夭刚柔》篇:“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六阴经病取荥输,阴经以输代原,取输也就是取原穴。《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输,治腑者治其合。”总结最为全面的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根据《黄帝内经》的经旨,又结合经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的五输穴主病规律。指出井穴的主治与肝胆病有关;荥穴的主治与心病有关;输穴的主治与脾胃病有关;经穴的主治与肺病有关;合穴的主治与肾病有关。

(1)井主心下满:阴经井穴属木,内应于肝,肝属木,主疏泄,经脉布于胸胁。“心下满”即胸胁部郁闷、痞满,泛指肝气郁结之证。如果肝失于疏泄,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胃位于心下,就会出现心下满闷、心烦、抑郁不乐、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头痛或胀、嗳气反酸、脉弦等症状。阳经井穴属金,内应于肺,金可制木,肺可调气,故阳井有抑木调气之功。肝气郁结引起的心下烦满等证可取井穴疏肝理气、解郁除烦。井穴为阴阳经脉之气交接之处,为十二经之根,对于疏调阴阳经脉气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今针灸临床上井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烧、中暑、肝风内动之惊厥)、神志病(昏迷、癫狂),有泻热开窍、镇惊宁神的作用。但也有用于治疗虚证的情况,如隐白治疗脾虚崩漏(灸法),涌泉治疗肾阴不足的咽干喉燥、声音嘶哑。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位于指端,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位于足心,上下相应。凡急暴病证如气绝、卒中、人事不省、神志不清和惊骇疼痛等,最宜使用。

(2)荥主身热:阴经荥穴属火,内应于心。火为热之甚,热为火之渐。“身热”主要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其他脏腑、经脉的多种热证(包括阴虚火旺之证)在内。诸如热伤神明引起的心悸、心烦、狂躁不宁、神昏谵语,热伤肺卫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热伤津液导致的口干舌燥、干咳无痰、尿少、便秘,心火下移小肠导致小便黄赤、尿道涩痛或尿血、热伤血络引起的吐血、鼻出血、大便下血,以及心、肺、肠道热毒壅盛引起的肌肤痈肿疮疖等,则取用诸经荥穴清热泻火。如鱼际清肺热,少府清心火,劳宫治掌心热,内庭泻胃火,行间降肝火,侠溪泻胆火等等。阳经荥穴属水,内应于肾,水可以制火,故阳荥亦可用于火热之病。

(3)输主体重节痛:阴经输穴属土,内应于脾,“体重节痛”主要是四肢肌肉和大小骨关节病变。脾主四肢、肌肉,主运化水湿。体重节痛主因脾失健运、水湿阻滞内停而致。由此引起的其他病证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肢体浮肿等症,均可取用相应“输”穴予以治疗,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阳经输穴属木,内应于肝。若肝气郁滞则气血痹阻,不通则痛。故输穴可通行气血,用于止痛。

(4)经主喘咳寒热:阴经经穴属金,内应于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卫受邪则可见寒热、咳嗽。喘咳寒热系邪袭肺卫、肺失宣降所导致的外感及其呼吸系统病变,包括咽喉病在内。如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鼻塞不通、咽干咽痒、声音嘶哑、二便失调等。阳经经穴属火,内应于心,心火盛可刑金,出现喘咳寒热甚至咳血等症。均可选取“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5)合主逆气而泄:阴经合穴属水,内应于肾。若肾气虚则下元不固,精血下泄;肾阴虚则虚火上扰。逆气而泄指气机上逆、二便失调的病证,病变部位主要在六腑和肾及前后二阴。以消化系统、肾病为主,如遗尿、泄泻(包括五更泄)、遗精、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小儿发育不良、肾不纳气之气逆而喘等。阳经合穴属土,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若胃气不降则上逆,脾气不健则下泄。凡此,均可选用合穴调理肠道、调补肾气。

3.五输穴子母补泻

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既然六脏六腑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生克制化关系,那么,按五输穴补母泻子正是调节这一关系的途径之一。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这是十二经脉五输穴的阴阳、五行分属规律。为什么阴经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排列以木为始,而阳经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排列却以金为始呢?此乃阴柔阳刚之理。十二经脉五输穴的井、荥、输、经、合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排列,而阴阳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分属按五行相克的次序排列,这正是一种阴阳平衡之理。《难经·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五输穴子母补泻临床应用分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泻南补北”三种方法。

(1)本经补泻: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肺经的虚证,可见久病咳嗽,动则气喘,声低,多汗,脉细无力等,按“虚则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输穴太渊,即肺经的母穴,并用补法;肺经的实证,可见咳嗽气急,声粗,胸闷不能平卧,脉浮滑有力等,按“实则泻其子”,肺在五行中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即尺泽,即是肺经的子穴,并用泻法。

胃(经)五行属土,足三里属土为其本穴,解溪属火为其母穴,厉兑属金为其子穴。胃的虚证宜补解溪,胃的实证应泻厉兑。再如,足厥阴肝经之五行属木,肝(经)之实证、热证,本着“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应取本经行间穴泻之,因为行间为“荥火”,乃木之子穴;肝之虚证,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法则,应取本经的曲泉穴补之,因为曲泉为“合水”乃本之母穴。

(2)异经补泻:系按十二经脉配合五行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具体运用时又有四种不同的方法:

①在子母经上随意取穴:例如肝(经)的实证,在其子经(手少阴心经)任取一穴,用泻法;虚证在其母经(足少阴肾经)任取一穴,用补法。

②选用子母经的“本”穴:所谓“本”穴,是指与本经五行属性相同的五输穴。例如肝实证选用心经本穴少府(属火);肝虚证选用肾经本穴阴谷(属水);肺的虚证宜补足太阴经太白(母经本穴),肺的实证应泻足少阴经阴谷(子经本穴)。胃的虚证宜补手太阳经阳谷(母经本穴),胃的实证应泻手阳明经商阳(子经本穴)。

③选用子经子穴或母经母穴:例如肝实证选用心经子穴神门(属土);肝虚证选用肾经母穴复溜(属金)。

④选用相表里经脉的子母穴:这属于一种变法,例如肺虚证补曲池(大肠经土穴),肺实证泻二间(大肠经水穴);大肠虚证补肺经太渊(土穴),大肠实证泻尺泽(水穴);肝实证选取胆经的阳辅(子穴),肝虚证选取胆经的侠溪(母穴)。

运用五输穴子母补泻必须熟知脏腑、经脉的五行属性,明确阴阳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所始(阴经以木为始,阳经以金为始),分清病证的虚实性质,掌握虚实的补泻原则。

本经子母补泻取穴的具体步骤是:①证候归经;②明辨虚实;③确定补泻;④找出与经脉五行相同的“本穴”;⑤本穴前面的一个穴即是母穴,本穴后面的一个穴就是子穴;⑥虚证取母穴并用补法,实证取子穴并用泻法。

4.泻南补北法《难经·七十五难》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并举例作了说明:“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肝木实缘于肺金虚,治宜泻火补水。泻火之法,一来夺木之子气,反令子盗母气,以损肝木之实;二来火衰则肺不受刑,肺金自旺。补水之法,一来补金之子气,使子不食母气,则金气当胜;二来补水即可制火,火无以刑金,金自当制木。故言“子(水)能令母(金)实,母(水)能令子(木)虚。”“泻南补北”法正体现了“损有余而益不足”的治疗原则,是对“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充。

在运用五输穴进行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的变通之法。“泻井泻荥”首见于《难经·七十三难》:“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因为井穴皮肉浅薄。又很敏感,不适合施行补泻手法。按五输穴的排列次序,井生荥,荥为井之子,泻荥相当于泻井。“补井补合”则见于元·滑伯仁《难经本义·七十三难》“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按五输穴的排列,合生井,合为井之母,补合相当于补井。例如心经和心包经的虚证按本经补泻应分别补少冲、中冲,按异经补泻应同补大敦,但三穴均为井穴,无法补泻,可分别改用少海、曲泽、曲泉;又如胃经和肾经的实证按本经补泻应分别泻厉兑、涌泉,按异经补泻应泻商阳、大敦,但四穴均为井穴,无法补泻,可分别改用内庭、然谷、二间、行间穴泻之。

5.因时而用根据时令用五输穴,是结合四季应用五输穴的方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记载有:“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轻刺经;味主秋,秋刺合。”《难经·七十难》中说:“春夏刺浅,秋冬刺深。”《难经·七十四难》也说:“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五输穴的分布,井、荥所在的部位肌肉浅薄,而经、合所在的部位肌肉较为丰厚。春夏之季,阳气在上,人体之气也行于浅表,故应浅刺井荥;秋冬之季,阳气在下,人体之气也深伏于里,故宜深刺经合。例如春天患感冒可取少商、商阳,秋冬患感冒宜取经渠、尺泽、曲池、阳溪;春夏患腹泻可取商阳、内庭,秋冬患腹泻宜取足三里、曲池。另外,子午流注时间针法也是以五输穴为取穴依据的。

3.按时选用: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年的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以不同的五输穴。

(0)

相关推荐

  • 五输穴的补泻

    五输穴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 每条经脉都有自己的五输穴,12条经脉,合计60个穴位. 这些都是重点穴位,基本上大部分的疾病,知道这些就够用了. 最简单的记忆方法,背六十六穴歌. 少商 ...

  • 常用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分布于肘.膝以下的五个特定穴,简称'五输'.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五个名 ...

  • 韩碧英:五输穴的临床应用经验

    韩碧英:五输穴的临床应用经验

  • 黄师详解: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在针灸疗法中,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在阴经中分别配木.火.土.金.水.阴经指心.肝.脾.肺.肾.心包经:即井穴属木,荥穴属火--:在阳经中分别配金. ...

  • 传统针灸思想及五输穴的临床应用(郭廷英)部分笔记

    郭廷英老爷子被誉为"郭一针",重视针灸经典理论和临床基本功,特别擅长运用五输穴治疗各类顽疾.常以"生平无大计,针尖度春秋"自勉. 听老爷子讲座时本来录音了,怎奈 ...

  •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肘膝关节以下,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成'五腧穴" 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经穴可 ...

  • 现代穴位临床:《五输穴》的临 床应用!

    五输穴 1.命名.含义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 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做比喻, 胡青耀连环锁讲解男 ...

  • 现代穴位临床:《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 1.命名.含义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 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做比喻, 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 ...

  • 一咳咳不停,咳嗽“最怕”8大中成药,临床...

    一咳咳不停,咳嗽"最怕"8大中成药,临床都在用,小问题轻松解决,收藏备用! [1]养阴清肺膏-- 成分为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具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的 ...

  •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可采用以下方法: ...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方:党参.苡仁.菟丝子.丹参各15克,当归12克,桃仁.地龙.红花各10克,黄芪.益母草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二方:干燥玉米须50克,加水600克,用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