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24):细察灰皮好似内流浆 伴生结晶方为真白霜

古玉的鉴赏,不仅要研究分析古人制玉先天的料、工、型、纹,还要进一步辨识鉴定成器后天的沁、蚀、皮、浆——古玉的质变特征——考察古玉的“神韵”之源。

玉为茫茫宇宙亿万年日月精华之结晶,制玉是把精美的石头变成玉器,完成了形体、形状的华丽转身,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真古玉还要经过千年百载的土埋、窖藏、传世,再次经历过一段质变的历程,从而赋予其所含藏的“灵性”,最后化蛹成蝶,功到垂成。

这是古、今之别,其间质的飞跃无可替代;这是真、仿之别,其中韵的生成玄如有神。

古玉历经人世沧桑和自然变幻,其质变无一定之规,概况而言:古玉质变可以归纳为五大特征:灰皮白霜、朽蚀糟斑、包浆露底、 鸡骨白变、白筋白线。

古玉的灰皮白霜

(一)现象:

生坑态古玉表面,经常可以看到一层灰白色的表面现象,这就是灰皮,由于灰皮常常显示灰白色,朦朦胧胧,所以又统称为灰皮白霜(图1、2)。由于局部环境条件与器物材质的差异,在具体的器物上,有的“灰皮”和“白霜”同时都有,有的有“灰皮”无“白霜”,有的无“灰皮”只有“白霜”,质变程度和形态无一定之规。

图1:古玉的灰皮白霜

图2:仿古玉灰皮白霜

(二)机理:

主要为玉器表层材质微晶晶粒或晶体在一定的湿度或水份的长期作用下,胶结紧密度逐渐降低,晶体集合结构逐渐膨化疏松形成的形态不一、程度不同的白色细粉状斑点、斑块或散布在器物表面的白色、灰白色霜状或雾状现象......

说明:这一大段很有大文化,其实我不懂,也是摘抄的。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看了头发晕的,我认为不看也无妨,玩古玉的总不能个个都要成为物理化学家,抢了别人的饭碗噢。

(三)辨证:

经拉曼光谱分析:灰皮白霜成份与器物未白化部分的玉料成份是一致的。

之所以成份未变的原因,是玉石质地由紧密的物理结构形态变为膨化疏松的物理结构形态,导致玉石失去原有的透明度、硬度等物理属性,而非玉石原有成份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原理有如将水制成冰,成份未变,但由于物理形态成为致密的结晶体,具有了透明度、硬度等属性。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不懂科学但是要尊重科学:

1、灰皮白霜是玉石质地由紧密的物理结构形态变为膨化疏松的物理结构形态,也就是说:灰皮白霜是玉石原有自带物质的发散,成份一致(图3);而仿品的灰皮白霜是涂抹变造的附加物质,所以在光色性象诸多方面与原品有本质区别(图4)。

图3:古玉自内而外的灰皮散发

图4:仿灰皮像从外面撒了一团白面粉

2、灰皮白霜是古玉严重受沁后,自身由内向外分泌的浆状物凝结而成,这是灰皮白霜生成路径;而仿品所涂抹附加的是外来物质,难以与原件融为一体。

3、灰皮白霜表面结合牢固,有光透色差过渡,与皮下沁色互为表里、关连紧密(图5),有沁不一定有灰,但有灰必定有沁;仿灰皮则几无光透、呆滞(图6)。

图5:古玉灰皮光透的若隐若现

图6:仿灰皮光透的呆滞堵塞

4、裸眼观察:灰皮的分布有渐进性,时疏时密、似有似无,既找不到它的分布规律,亦看不出它有任何清晰的界限(图7);而仿品则几无过渡性,或者即使仿过渡也无法达到自然态(图8)。

图7:古玉灰皮的渐进

图8:仿古玉灰皮的一团覆盖

5、微距观察:40倍显微镜下,灰皮呈现浅丘状、渐进性结集,不仅有层次有色差,其中还因白玉黄玉青玉等材质不同而分别伴生针状叶状片状次生晶体,微观世界丰富多彩勘称壮观,在所有蚀变现象中最为复杂多变;次生晶,到目前,这个无法仿(图9)。

图9-1:放大1000倍观察的次生结晶

图9-2:放大1500倍观察的次生结晶

图9-3:放大24000倍的次生结晶

真品灰皮白霜自内而外、分泌浆状物凝结、伴生次生晶,假如你上手在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很多闪烁的结晶,如果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有七彩色古玩界叫宝光。仿品灰皮白霜由外而内、附加外来物质、无法次生晶,且表面轻浮粗糙脏乱单一,缺乏渗透和过渡,更无法使一个芝麻点大小面积在高倍显微下呈现丘斑渐进特征和色差层次。

以上本质特征:灰皮自内而外似流浆状物、白霜伴生次生结晶,都是无法仿到的,祼眼之下差别明显,显微镜下则暴露无遗;显微观察之余,更要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掌握。这也是古玉质变的神奇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