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少年说》,喊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戳痛了各种无奈的家长
湖南卫视新开了一档亲子类节目叫《少年说》,就是让一些孩子到学校的高楼平台上对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喊出自己的心声。网友们纷纷大呼,通过这些孩子的喊话看到了自己的心声,同时感叹:这都2018年了,孩子们的处境和我们小时候并没有什么两样,中国式父母仍在延用一些“让人窒息的操作和理念”在和孩子相处。
(天台上是喊话的学生,台下是家长和同学)
青少年和家长之间的日常亲子教育问题,在这个学校内搭建的舞台上,被公开放大并讨论。
虽然,这两分钟对于解决孩子内心深处积累的困惑和与家长的矛盾并不太足够。
但是,对于日常缺乏亲子沟通的中国家庭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坦诚相待的两分钟。
01
“别人家的孩子”频频出现 “打击式教育”让人很受伤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给我那么大的压力呢?因为妈妈拿来跟我对比的,是我那个全班、全年级、全校、甚至全联盟第一的闺蜜。所以妈妈老是说,‘你看你成绩那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当身量小小的袁璟颐站上“勇气台”,拼尽全力吼出心中的苦闷,对抗着来自母亲的压力。她的眼神坚定而又疑惑地问着台下的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家的女儿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话毕,台下同学纷纷鼓掌表示赞同,可见大家都被“别人家的孩子”伤过自尊心。
然后,袁璟颐的妈妈认真而严肃地回复了她。
而最后,女儿带着哭腔说:
“我知道别人很厉害,”
“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一直在努力,”
“你就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呢?”
唉......看得真让人心疼。
然而即便如此,妈妈似乎并不打算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女儿一个安慰。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打不成材”?
然而,妈妈的说服教育并不能给女儿一个安慰,甚至有点强人所难的感觉。
袁璟颐再也忍不住泪水,在镜头前啜泣抹泪。台下的同学也是一片沉默,气氛降到了冰点。同情她的同学,也是泪眼婆娑。
即便如此,妈妈似乎也不为所动。
“不是说我只肯定你,你就可以出得了效果。”妈妈坚决地说。
听完这话,袁璟颐转身擦泪就走了。
教育的道路上或许不能全是理性和强硬,允许犯错,交流改正,共同进步,让爱做理性的缓冲区,也许更好。
02
日常无效沟通,不尊重孩子的意志
“我喜欢苹果,你却给我一车梨。我只要一个苹果就好了,再多的梨都不喜欢。”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许多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件事其实看上去很小,只不过是吃和不吃的问题。可为什么会成为“槽点”?这背后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志:我不管你觉得如何,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父母与孩子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人,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表达权和背后的意志。蒋勋曾说过:“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但事实上,爱应该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比如下面这位天天被妈妈逼着吃苹果和鸡蛋的少年,发出了“饮食革命”的“怒吼”。
03
父母忽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一位母亲因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和女儿的亲情互动。而当一通渴求母爱关注的电话,被客户所挤走,女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声质问母亲:
“你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
台下的母亲泣不成声,十分自责。当众保证,以后每周要拿出两天时间陪女儿。
而女儿则在妈妈的要求下,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好好工作,然后带妈妈环游世界。
最后,母女俩冰释前嫌,相拥而泣。
而妈妈现在何尝不是在努力工作,让女儿有条件能做属于自己的梦呢?
唉......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在大家感情相通,有爱常驻,家庭温馨永在。
台下出场的妈妈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很投入。
最后,思博来小编想问:爸爸们去哪儿了?
04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之间最大差异,来自国情
不从根底上解决中国式家庭教育因袭的那一套,就无法把中国孩子跟美国孩子做比较。
美国孩子理解的自由,已经是意志的自由,而我们的孩子,还在被限制人身自由。
美国孩子追求的独立,已经是人格的独立。而我们的孩子,还没能做到生活上的独立。
怎么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不是单单这一届父母不行,是前几届父母都不行。积水成潭,让孩子们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是整个社会的沉疴。
这样一档节目让我们看到了种种无奈却真实的现实情景。这背后是一颗颗敏感的内心,需要家长的关心、接纳和认可。这些在台上喊话的孩子,更希望找到与父母平等对话的方式。
家长们在观看节目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日常在生活中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表达权,孩子说的话是否真的引起了自己的重视。少年说,更应该在生活中说,也要更大胆、更平等地说。
SpotLight教育
孩子的改变源于父母的成长
欢迎您的加入与分享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