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
“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这是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中的句子。
我一直觉得,我们这辈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比别的年代人有更多的见识。从饿肚子走到丰衣足食,从农耕文明飞跃到科技文明,从蒙昧无知到文明有礼,这是时代进步恩赐于我们这代人,我们这代人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小时候,我一直有个遗憾,家门口的一颗蟠桃树被父亲一气之下砍倒了,那可是我们队里唯一的一颗蟠桃树,据哥哥姐姐们说,那颗树上结出来的蟠桃又大、又红、又甜。
父亲生气,也是因为有孩子偷摘桃子,最后从树上摔下来,其家长还找父亲理论,言下之意是,我们家因为养了一颗害人的桃子树,才招来孩子的受伤。年少时,一直理解不了父亲的愤怒,再生气也不该把树给砍掉啊。
后来听哥哥说,每年从桃树开花起,村里的孩子都盯上这颗树了,毛桃刚刚长出来,就有孩子远远地拿石头扔桃子,没成熟的桃子根本没法吃,待父母回家看到地上被丢弃的嫩桃子,心里非常不舒服。随后,每天都有村里的孩子躲得远远地用弹弓打。哥哥姐姐虽然也会干涉,可终究敌不住人多,且他们是全天候的。尤其是桃子快熟的日子,树下栓只老虎,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偷桃子的心思。养着这么一棵树,这不是盼着甜蜜,而是受着煎熬。
等我们长大了能偷瓜果的时候,我感知了乡村孩子之野。
我曾经跟着一个小伙伴爬过好几家的瓜地,听着小伙伴跟我说,哪家的瓜地里长了什么样的瓜,每个瓜上他都做了什么记号。我还跟着一群人,在江南的山上摸索了一个晚上,偷了很多蔬菜,原本我就是好奇,以至于最后,我学他们的样子,把裤子脱下来,将两只裤脚扎紧,手里便多了一个“袋子”。那天提着战利品回家,被我父母给教训了一顿。
后来走出家乡,慢慢理解了伙伴们的行为,当时的农村确实太穷了,什么都没有,看见任何东西都当成宝贝,都想弄到自己的家里。
后来行走于各地,无论城市乡村,大抵都能看到类似的景象。
每年春上天的时候,地上刚刚发青,公园里、郊野上,总有拎着塑料袋在地上寻找的人,她们是在地上挖野菜。可她们挖野菜跟解放前不同,她们是为了改善家庭餐桌的营养结构。
公园里杏花或桃花凋零后不久,就有人在树上开始摘带着毛的果实,我一直不知道他们摘这些还没有成熟的桃或者杏回家做什么,有人说他们腌制罐头,有人说他们是取核穿串。我有时候看见他们很生气,他们要么是大力地摇晃着树枝,或者是直接攀爬到树丫上,不大的树被她们这样摧残,着实让人生气。
秋天的时候,总有老人拿着长长的竹竿,在路边的银杏树上敲打着,据说,银杏树长的白果是一味好中药,他们打下银杏果当药吃,或者是炒熟卖钱。在郊区的很多景点门口,都有用炉子炒银杏果卖的人。
生气慢慢地变成了适应,毕竟社会上的人还是分了很多等级,每个人生活的际遇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所谓的纯生野菜,我们可以买成熟的瓜果,我们可以买非常精美的手串,可很多人也许没有这样随心所愿。
慢慢地,我不再关注这些,各人过着各人的生活。
有一天,我在公园里走路,看见路面上一点点的红色渣滓,近前一看,是树上成熟的杏子跌落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我抬头仰望树上,有几只鸟儿盯在枝头吃着树上的果实,啄了几口后,枝头挂不住,果实就跌落在地上。
我漫步在河边,看见堤岸上的桃树下,密密地掉着乒乓球一般的桃子,有人拿塑料袋在树下捡着,看见他不急不忙的样子,估计他也是一边选择一边捡拾。
上班途中,空气里时不时地飘来一股淡淡的酸臭味,那是树上的白果跌落在地上被行人踩碎后发出的气味。过一段时间,踩碎的白果布满树根下面一圈,踩碎的浆液在地上变成一圈圈黑色的印记。
没有那么多人从春到秋,一直在路边或者公园里忙碌着,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缺这些东西,生活都好起来,大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
等我们离开家乡,半大小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之后,农村里的瓜果都没有孩子偷了,谁家都丰衣足食,哪有孩子还会到别人家的园地里去偷呢?再者,夏天各种水果多了起来,家里的水果都吃不完,哪家孩子还惦记地里的瓜果?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是2000年前的西汉人说的,到今天这句话依然适应,说明贾谊当年总结了一条真理。
行道边的树,原本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有保持风景的特色,风景的存在才有真实的意义。只有文明的社会才配拥有这美艳的风景,这是现代人的福分,希望我们都能爱惜这样的福报!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