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说明你正在经历低配的人生
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会感觉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孤单呢?
假如有的话,就证明你很可能在经历一种“低配人生”。感情生活始终是我们一生当中绕不开的一个部分。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围绕着我们生活而存在的。在这些感情当中,也许友情是会陪伴我们一生的感情。倦怠时,友情会犹如一声惊雷,将我们唤醒;迷茫时,友情会如一盏灯塔,指引我们的道路;开心时,友情犹如一座警钟,提醒我们切勿大喜大悲。所以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感情。
但是当你真的遇到问题,急需帮助时,身边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好友会伸出援手呢?当你翻遍通讯录,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挺身而出时,这种孤独感,想必是十分难以言说的。
真正的朋友,往往是雪中送炭。所以锦上添花的“酒肉朋友”是不值得投入太多情感去交往的。在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名为“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指的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所涉及的各种友情的处理能力。怎样看待一段友情是会因人而异的。很多人认为,真正的友情是不需要特意去维持的,很多友情是这样的,即使很久不联系,一个电话也会立马到身边。同样,还有的人会认为,只有经常进行互动,才是真正的友情。
社会心理学认为,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为一个人提供许多社会交往当中的积极资源,促使社会交往的完成度,减少社会当中的各种冲突。
相似的,在认知心理学看来,友情的质量以及数量能够反映该个体对于社会的感知与把握能力。假如一个人连一段友情都不能拥有,那么其人生自然是“低配”的。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人的关系都是通过日渐发达的社交软件来维持的。这会给人创造一种错觉,那就是认为所有平时聊天的人都是自己关系不错的朋友。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是真实的。在你社交平台的这些所谓“好友”当中,也许很大一部分都是不会认同你们之间的这段感情的,两人只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
看你表演的人总是多过好友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学者和学派都有各自的观点,但是大多数都是关于社会当中价值观的,此外,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个体是不能够脱离群体而独自存在的。朋友与友情,说起来也许就是两个字,但是想要真正的将这段关系做到极致,其实是很难的。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存在很多像是观众一样观看我们表演的人的。就像是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社会剧场理论”一般,人们在社会交往当中会将各种场景想象成舞台,进行交往的双方就是不同的角色,同样,“台下”便会坐满了各种观众。
很多言行,是要专门“演”给台下的这些“观众”来看的。
嵌入相关理论所谓“嵌入”理论,在众多社会科学当中都是一个十分值得去讨论的话题。比如卡尔·波兰尼在其代表作《大转型》当中分析的,关于人类分析和消费的“嵌入理论”。那么在社会交往以及交友方面,这种“嵌入”的含义是什么呢?斯坦福大学的马克·格拉诺瓦特教授认为,社会交往便是一种具有“嵌入性”的关系。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泰山北斗、将功能主义理论在中国进行第一次应用的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也在著作《乡土中国》中写了所谓差序格局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中国与西方存在的巨大差异。
费先生认为,社会当中的各种关系,在中国就像是投石入水,呈圈状一圈一圈的扩散开来;西方欧美社会则像是一捆一捆的柴,十分的有秩序。
所以所谓的社会交往,其实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为了交往而交往的行为,而是“嵌入”和“蕴含”在各种日常的社会行为当中的。友情固然重要,但是建立和维持友情同样很关键。想要拥有好的友情,就要像上文当中提出的经验一样去进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