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方剂
湿热型
处方:滑石10克,黄芩、茵陈各12克,栀子、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豆蔻、薄荷、射干各8克,砂仁、黄连、通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症见吞咽不利,胸膈胀闷或疼痛,口苦吞酸,纳差,呃逆,发热困倦,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热盛型
处方:黄连、大黄各4克,栀子、杏仁、桃仁、芒硝各8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气泻火。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热盛型。症见胸骨后疼痛如灼感,口干饮冷,性躁易怒,大便秘结不通,尿色黄短,舌质红,舌苔黄于,脉数有力。
痰浊型
处方:制半夏10克,木香、香附、藿香、佩兰、石菖蒲、橘红、茯苓、枳实、胆南星各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导痰排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痰浊型。症见胸骨后胀痛时呕痰涎,体形肥胖,身困乏力,舌质淡胖,舌苔厚腻,脉沉。
血瘀型
处方:红花、生地各9克,三棱、莪术、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5克,甘草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桃仁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胸骨后刺痛,吞咽梗噎,舌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气虚型
处方:黄芪18克,山药、党参各15克,白术、茯苓、半夏各9克,陈皮、木香各6克,砂仁4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健中,益气和胃。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气虚型。症见胸骨后隐痛,面色不华,饮食稍多即吐,神疲乏力,饮食不馨,大便溏薄,舌淡红,脉细弱。
阴虚型
处方:石斛、乌梅、百合、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15克,枸杞子9克,川楝子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养血。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吞咽梗涩而痛,胸膈满闷或痛,口苦反酸,咽干口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气滞型
处方:陈皮、柴胡、杏仁、郁金、木香、香附、沉香、桔梗各8克,砂仁、川芎、枳壳、白芍各6克,炙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和中,开郁化痰。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气滞型。症见吞咽哽噎,胸膈痞闷或疼痛,痛连背部,情志舒畅时可稍减,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专家点评:食管炎多由胃液反流或粗糙食物擦伤,导致食道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的病理改变。其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加,40—60岁为高发年龄。常表现为咽下食物有梗噎感,甚或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样痛,后背部痛,亦可见烧心,反酸,咽喉炎和声嘶等症状。充血,色红,还可有黏膜水肿,有时见出血点和少量糜烂。
白及粉治疗食管炎
方药 白及15g,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g,随症加味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及30g。
煎服法 浓煎,频服,徐徐咽下。最好卧床服,并左侧位、平卧、右侧位、俯卧各咽药数口,最后静卧30分钟,使药液均匀分布于食道。
说明 白及粉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治疗食管炎有特长。
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方
经验方:滑石6份,枳壳、陈皮各2份,黄连、生甘草各1份。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
疗效:本方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患者30例,用药4周后,痊愈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
返流性食管炎治方
滑石赭石汤
返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反胃、嘈杂、吐酸等范畴。多因肝(胆)胃失和、肝胃郁热,胃气不降,湿热熏灼食管而成。滑石赭石汤治疗此病有较佳效果。
方法:滑石30克,黄连3克,枳壳10克,赭石12克,甘草6克,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1—2个疗程。
方中滑石甘淡性寒,能清热利湿,使湿热从下窍排出。代赫石镇胃降气、凉血止血,能收敛胃肠壁,保护黏膜面。另配黄连能清热解毒、降逆除痞,枳壳理气止逆,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起清利湿热,和胃降逆功效,对脾胃湿热型返流性食管炎效果尤佳。
注: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闷,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
食管炎的治疗验方
食管炎治方:柴胡、香附、旋覆花、枳壳各12克,竹茹、陈皮、清半夏、柿蒂各10克,代赭石、乌贼骨、浙贝母、白及、元胡各15克,黄连6克,吴茱萸、三七各3克。本方有和胃止痛、降逆止呕、除湿化痰之效,对反流性糜烂性食管炎有良好效果。日一剂,水煎服,两周为一疗程。
食管炎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者,加郁金、佛手各12克舒肝和胃;胃热亢盛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清胃泄热;胃阴不足者,加麦冬30克、玉竹15克滋阴养胃;痰气交阻者,加胆星、苏叶各10克除痰降逆;痰热结胸者,加黄芩9克、瓜蒌24克清痰开结;瘀滞化热者,加丹皮、赤芍各15克化瘀清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