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第九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微发其汗,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别名

桂枝越婢汤、桂枝二越脾一汤

出处

《伤寒论》

功用

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

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分类

双解表里

歌诀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附注化裁方之间的鉴别重要文献摘要

别名

桂枝越婢汤(《内台方议》卷一)、桂枝二越脾一汤(《古方选注》卷上)。

歌诀

桂二越一组成方,二一比例自裁详。表里双解称轻剂,表郁里热服之康。

组成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2.3g),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3.1g)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3g)。

用法

以水五升(5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200ml),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分,越婢一分。

功用

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

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

方义

本方取桂枝汤剂量的四分之一,越婢汤剂量的八分之一合成,桂、越两方的比例为二比一。其药味组成与大青龙汤相近,但分量甚轻。板房有宣解郁阳,散热透邪之功。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越婢汤发越郁阳,为双解表里之轻剂。

运用

本方证时以微邪不解,阳郁化热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症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略数,舌偏红苔微黄,或见口干,微烦,无汗,咳嗽等。本方证与桂枝麻黄个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相比,同是微邪郁表,但已有化热趋势。与大青龙汤证相比,则邪郁较轻。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肌肉及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等。

加减化裁

项肿咽痛者,加玄参、马勃以清热解毒利咽;渴甚者,加生地黄,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咳者,加紫菀、杏仁以宣降肺气;衄者,加侧柏叶、白茅根、栀子以清热凉血止血;麻疹透发不畅,加蝉蜕、牛蒡子、薄荷以清热透疹;胸膈闷着,加郁金、藿香以理气化湿解郁;麻疹初起,加赤芍、生地黄、升麻以凉血解毒透疹;疮疡者,加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消痈。

使用注意

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慎用本方。

附注

附方1 桂枝二麻黄一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擘)

功用: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出处:《伤寒论》

附方2 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功用:调和营卫,小发其汗

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出处:《伤寒论》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二越一汤、桂二麻一汤,桂麻各半汤三方,均为合方应用,皆属解表之法,但其各有含义,对于三方比较,当首推尤怡 之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并良方合用,乃古之所谓复方也,细审其制,桂枝麻黄各半汤,助正之力,侔于散邪。桂枝二麻黄一汤,则助正之力多,而散邪之力少,于法为较和矣。其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竟也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切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则三方如一方也。故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补助正气,以其方甘酸辛和用,具生阳化阴之妙。与麻黄合剂,则能尽麻黄之力,而并去其悍,与石膏同用,则能资石膏之益,而不扰乎权,是虽麻石并行,而实以桂枝为主,盖非滋养营卫,则无以为发汗散邪之地耳。凡正气不足,邪气亦微,而仍须的得汗而解者,宜于此三方则焉,后人不能尽桂枝之用,而求之人参、归地之属,立意则同,而用药悬殊矣。”

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五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3、《古方选注》:桂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二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一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胃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4、《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5、《医宗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其营卫,非发营卫也。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五)

    麻黄汤的病人不会烦躁,但是病人会恶寒怕冷,一个星期或者过了十天以后,这个麻黄汤证就有可能往深的地方进,病邪进入到里而化热,所以就会有外寒里热的症状.里热就会伤到肺的津液,当肺很热的时候,最容易转化成肺 ...

  • 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 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甘草炙,一两(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越婢一汤

    热多寒少脉微弱,略除寒兮多治热: 桂麻芍膏姜枣草,桂枝越婢善裁度.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石膏. 功效: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风热表证.症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头痛,无汗兼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0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 ...

  • 《伤寒论》类方整理——8、陷胸汤类方

    八.陷胸汤类方 目录 1.大陷胸汤 2.小陷胸汤 3.大陷胸丸 4.十枣汤 5.三物白散 1.大陷胸汤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数,动则为痛,数则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 ...

  • 伤寒论类方【柴胡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柴胡汤类方】

  • 伤寒论中“栀豉汤类、柴胡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健康大V创造营# 栀豉汤类 栀子豉汤 方组: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方用:外感热病气分轻症,表邪已罢,虚烦不得眠,甚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舌苔薄黄腻,脉数. 栀子甘草豉汤 方 ...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中山名医经方医案精选之三十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新解

    中山名医经方医案精选之三十八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新解 程祖培 程祖培(1889-1966),广东中山人,是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陈伯坛的大弟子,善用大剂经方,素有"程阔斧 ...

  •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临床使用经验

    [方义] 此治风寒在肌表,兼有内热,症状较轻浅,辛凉小发汗之剂. [主治] 太阳病,轻度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不甚浮数,而较微弱,但必须兼有口渴.喜冷等内热现象. [药品] 桂枝一钱至钱半 生杭芍一钱 ...

  • 《伤寒论》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太阳八十九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十枚,劈  香豉四两,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