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娘用野蒜包一种美食,80岁老伴一顿能吃20个,可把他美坏了|饺子|扁食|面皮|馅料|馄饨|肉馅
寒冬时节,摄影师最喜欢和朋友们去村里的老乡家串串门,特别是晋南山村的老窑洞,冬暖夏凉,坐在土炕上和老人们拉拉家常,让人感觉非常温馨和放松。近日,当摄影师和朋友走进常去的一户人家时,正赶上了80岁的薛大爷和老伴在家里做好吃的改善生活。黄土泥成的窑洞里亮着温暖的灯光,薛大爷坐在炕沿上看电视,78岁的老伴则在案板前忙碌。
我们走近大娘身边,看到她已经把面团擀成一大片薄薄的面片。干了一辈子家务活,大娘和面擀面完全不在话下,她娴熟地将面皮卷在擀面杖上,很快擀出来一大片薄厚均匀的面片。我们随口问大娘是不是准备下面条吃,她笑着说:“冬天太冷了,地里也没有什么活要干,就在家琢磨着做点麻烦的饭,改善改善伙食,这不正准备捏扁食呢。”
“那边小桌子上的馅已经调好,就等着面皮成了开始包呢。”大娘一边擀面一边给我们看她提前调好的馅料:“里面主要是红萝卜,还有芫荽、生姜,白色的是我昨天下午到地里挖的小野蒜,一共就挖了那么一撮,今晌午正好捏着吃,我们两人就是胡吃呢。”大娘说,包扁食一般人家会用韭菜馅,但是现在家里没有,而且冬天吃萝卜对身体好,加上一些芫荽小野蒜提味,味道也不错。
“我们这边的土崖边有很多小野蒜,天气不冷的时候还能找到,现在气温低,野蒜的稍子(叶子)都发黄了,但仔细找还能挖到,挖出后它下面的根子还白白的,有那么一截子能吃。”说话间,大娘已经将擀好的大面片按两寸的宽度折叠好,然后用刀切成宽约一寸多的面片,再展开一条一条地摞上去,最后切好了几摞长方形的包扁食的面皮。
大娘告诉我们说:“我们这里的饺子是把面剂擀成小圆片,里面包上各种肉馅,有猪肉、羊肉、牛肉,逢年过节的时候包得多,今天包的这个不叫饺子。” 在当地,饺子是把面皮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小圆片,包上肉馅,而将面团擀薄切成方片、再包上馅料的面食称为扁食。
“扁食成皮快得多,擀好切片,坐下来一鼓劲儿就包好了,如果是擀饺子皮,一个一个得擀到啥时候呀!而且扁食皮薄,又都是素馅,在锅里稍微滚两下就熟了。”大娘说:“我们年龄大了,牙也不好,扁食好咬容易消化,包起来省事,所以是平时做得比较多的家常饭。”
大娘将调好的素馅包在面片里,然后对折,合拢捏紧,再放在左手掌心后用右手指压实,一个扁长的扁食就捏好了。图为大娘给我们展示一个成形的扁食。
一会儿功夫,大娘就包好了几十个扁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篾子上。“包扁食就是速度快,但是看着不好看,十里不同俗,扁食的形状地方不一样,包的样子也多少有差异。就像这个扁食,如果把这个方片对折捏紧,两头围成圆环像个元宝一样,那就叫馄饨了。” 大娘笑着对我们说。
薛大爷夫妇两个儿子,各自成家在村里生活,而孙子们都陆续外出打工赚钱了。薛大爷说,现在谁家都不缺吃的,但他最喜欢的就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能热热乎乎地吃上一顿饭,感觉这样的日子是最幸福的,“饭的好坏无所谓,就是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滋味,舒服。”图为薛大爷烧火,大娘在煮包好的扁食。
“你们说啥叫幸福?人就是几十年,和和美美最好。”薛大爷说。我们向薛大爷打趣,问他,大娘包的扁食他能不能吃下20个。大爷开朗地笑了:“能么,我一天全凭吃饭哩,一天三顿饭我自己早晚还加两餐。我20岁当兵,25岁退伍,身体底子很好,现在就是腿不太好跑不动了,其他都挺好的。”大娘掀开锅盖,翻滚着扁食的锅里热气腾腾,小窑洞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和温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