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政府能容忍朝鲜使用明朝年号还收容明朝遗民?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大众对朝鲜的误解。很多人认为,朝鲜在整个清朝时期,都死硬地坚持使用明朝年号,收容明朝遗民。这种认识,显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首先,朝鲜确实曾经拒绝使用大清年号,但大清不是默默忍受,而是果断下手制裁。

皇太极的年代,朝鲜使者就坚决不承认大清,他们的立场非常坚定——大明才是正统,你个清无非就是夷狄,凭啥跟华夏正统大明朝并立,也称起皇帝来?

所以,皇太极的登基仪式上,两位朝鲜使者被强迫加入朝贺的行列,但他们坚决不肯,为此遭到满清官吏抓扯和殴打,鼻青脸肿,衣服破碎,依然不屈从。

这个,绝对是真的!

而最终,清朝便把朝鲜使者打入大牢——这一幕,老实说,让当时已经臣服清朝的东北汉人很是汗颜,至少在这一点上,咱就比不过人家。

当然,皇太极岂能善罢甘休,立即派人去朝鲜发出严正警告。

结果,反而激发了朝鲜上到官员下至百姓的愤怒,当时有人提出要“毁书斩使”,以表对明朝的忠诚。甚至满清的使者在路上,遭到百姓以石头泥块乱打。

当然,后果就是皇太极出兵。而朝鲜人,虽然有骨气,但骨气不能当兵器来打退敌人。所以清兵杀来之际,不论是朝鲜的正规军,还是义勇军,都一败涂地。

所以,光有勇气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实力作后盾。

而且,随后清朝便入关,大明都灭亡了,所以此后的朝鲜官方,也只能使用清朝年号,如承政院(类似国务院),当时规定:疏章不书清年号者不得捧入。

但是慢慢的时光流逝,大清国对朝鲜的监督不再那么严厉,尤其是康熙帝,一会打三藩,一会打蒙古,一会打俄国,对朝鲜这边自然就松了。于是朝鲜内部,便出现了个别情况下可以不使用清朝年号的规定,当然也不能使用明朝年号,因为明朝已经亡了,所以朝鲜人就用干支纪年代替——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怀念明朝——1704年,明亡60周年之际,朝鲜专门举办了祭奠万历和崇祯两位大明皇帝的活动,当时用的也是干支纪年,根本就不提清朝的年号。

当然,朝鲜人也怕清朝报复,所以祭奠刚结束就立即烧毁相关文书。

而在乾隆时代以及以后,大清国自己都开始放松,甚至皇帝还去拜祭孝陵(朱元璋),整修了明朝十三陵,朝鲜自然就再无忌惮,他们举办了一项叫做“忠良科科举”的专题考试,应试者限定为明人后裔或朝鲜人而于丁卯、丙子两役与满清作战身亡者的后裔,允许这些人中举红牌可以不写清年号而写干支纪年。后来又扩大到一切忠良之后。

也就是此时起,不使用清年号而使用干支纪年,至少在朝鲜民间成为潮流。而写有明朝年号的东西,更被视为宝贝。譬如1756年,朝鲜王得到了十几个写有明朝年号的马牌(驿马的身份证明),藏于尚瑞院马牌柜——后来,这些马牌便成为文物,上了韩国邮票。

但是,司马在这里也要说一句:人终究是会变的,尤其是在大陆清宫戏泛滥,不顾史实地溢美清朝这种倾向之下,半岛与大陆的分野越来越深,最终便出现了另一种人,即认为大明已经灭亡了,华夏传统在中原已被抛弃,那么被称为“小中华”的半岛人就应该把这种传统继承下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半岛人开始拒绝把自己视为大陆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当然这是后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