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事刘君 || 作者 辛俊烈
小同事刘君
作者 ‖ 辛俊烈
作者辛俊烈,中学一级教师,现退休居平川区。喜欢写作,有作品在《白银文学》和《陇上风情》《平川在线》《天南地北会宁人》等公众平台发表。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老人口述的海原大地震》《新塬大牧官岔记忆》《看革命样板戏想到的》《怀念锁发栋》《大墩梁的记忆续一一最难的一件事》《故乡的地名》《又度月圆夜》《纪念敬爱的庄英老师》《话说堡子》《记忆中的高塬农中》《我在刘寨中学》《怀念二哥》《李书记在土高》《土高教育之浅见》《大哥》《跟着爸爸去放羊》《野狐泉,我可爱的故乡》《会宁土高的知青》《土高人民的好书记焦少怀》《雨中的三峡》《山村的希望》《美丽多彩的重庆》《我与(会宁)五七学校》《我的妈妈》《大墩梁的记忆》
刘君是白银二十一冶的知识青年,下乡到河畔公社中滩大队。
一九七六年上半年,我按知识青年积极分子抽调去中川公社新窑大队参加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驻新窑生产队。
她老家在东北,身材修长高挑,身高一米七几的样子,腿又直又长。那年刚十八岁,天真活泼,清纯可爱。一口东北话,张口那个哈,经常笑哈哈。
城市知青,对农村见的太少,加之从未见过会宁南乡那山青水秀,小溪潺潺,水库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从未听过南乡农民的土话,全部是好奇难懂之事,每天跟在组长师学贤(县民政局长)和我后边。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说到高兴处,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被组长笑嗔为超女子,引得我们发笑。
开会学习时,像个听话的小学生,又像个懂事的孩子,规规矩矩,边听边记,过后又缠着我问这问那。
我们都叫她小刘君,其实只小我五岁,像个小妹妹。单纯得可爱,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无所顾忌。
农村的生活习惯她什么也不知道,上炕吃饭时,把鞋一脱,跳到炕桌后,叫着,我怎么坐呀?组长说,坐炕边上。她坐下后,盘不了腿,就把长脚顺炕头一伸,堵住炕头。家家又是男人端饭,既不敢笑又不敢说。我忙让他转身侧坐,把腿顺着窗户伸在我身后,这样才好了。又有一件事,她住的远点,中午饭后,就和我们一起上炕,靠着铺盖卷休息,她躺在我身旁就睡,组长年纪大,一脸严肃地说,刘君躺我这边,惹得我偷偷地笑。如果只是我们两个人时,只好让她先睡,我在桌子上看书写东西。
她住的地方距离我们有二三百米,小路弯弯曲曲,还有一段沟沿路,比较难走。晚上会后,组长让我打手电送她回住处,天天如此。房东是干部家属,丈夫不在,和两个孩子住一间房,刘君住另一间。到家后,一般还要问一些问题,才让我回去。
刘君对我很祟拜,也经常给我洗床单、衬衣、枕巾等。快放假时,坚持要给我拆洗被子。我知道,她的被子,她妈妈给她缝着两层,又有被套,脏了换下拿回去妈妈缝洗,从不用她自己动手。拆洗还可以,缝好不行,她一定要学着做。没办法,我就说你拆洗我缝。到我忙完材料回去,她手扎烂了好几处,缝了两个钟头才好。我看着她出了血的手问,疼不疼?她笑着说不疼。知道是嘴硬,只好笑着作罢。
六月中,她爸爸来看她,我们给她放了假,她陪着爸爸上大墩梁,下水库,过吊桥,看水闸,戏鸭子,在小河沟里捉泥鳅。有一天,父女俩刚玩回来,我在外面回去,听她给爸爸说,我们这个秘书,脑子特好,讲话跟背书似的。她爸笑着看我,我还怪不好意思的。
七月份放假回去,再也没有见过她。师局长对我说,我把刘君分配到靖远氮肥厂了。开始我们还书信来住,后来她调白银,我调刘寨,就失去了联系。只听氮肥厂的同学说,她调回二十一冶金公司,不知地址。
一别三十年后,有一天去公安局学生处闲坐,忽然想起,就问从户口网上能不能找人,说是能。随手就在电脑上调取刘君,光白银区出了六个叫刘君的女人,根据身高判断,依稀记得面相大概,调出地址和电话,打过去一听,她就高兴地说,会宁打电话找我之人,必定是你辛俊烈。我说,三十年不见,听见还是老样子,我们二人对着电话开怀大笑。
过后,我去看她,她高兴极了,说一直打听,都说你当老师了,就是联系不上。我说,我也是。但是,只知道你在白银,干什么都不知道。这次她特别高兴,陪我说话,看电视,逛公园,看电影。
再后来,她去外地陪女儿,正好我们俩手机都换号,就又失去了联系……
小刘君,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