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冬月二十日,是慈母仙逝的日子。三年来,我一直都在思念中度过。慈母一生辛苦忙碌,任劳任怨,勤劳朴实,贤良慈善,表率后辈,堪为楷模。其精神华彩,与天地、日月同在。慈母生于家国苦难深重的1934年农历十月初十,时家乡灾祸连连,民不聊生,民国三十一年,家乡重灾,百姓流离失所,饥饿亡于路途者甚多,树皮草根充饥成为人们的寻常,更有甚者,树皮草根无处可寻。当时,外公、外婆带着我年仅八岁的妈妈、四岁的大舅和出生三个月的二舅,一家五口背井离乡,荷担徒步,逃荒要饭至西山庙上、柏树咀一带(洛宁县上戈镇)。妈妈在三个孩子里最大也最懂事,能替外婆抱抱幼小的二舅,照看大舅。这样我外婆可以和外公一起开荒种地,维持生活……老天有眼,一家人相依为命,艰难地在柏树咀生活了一年多,有了点收益。次年春天才回到她们的家——马营村。苦难的童年练就了母亲坚韧不屈的性格。母亲做事勤快,干净利索。虽然没进过学校门,但心灵手巧,能识一些日常用字,还从她奶奶那里(我的外曾祖母)学到了不少剪纸技艺。不少家人结婚,还让我母亲剪些石榴、荷花、牡丹等等图案,增添洞房的喜庆气氛。1953年,经媒人撮合,母亲嫁给我父亲。那时候我们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她和我父亲结婚的箱子、桌子也是从别人家借来的。三天后,我母亲回到外婆家待了几天,再回到家里,屋子里空荡荡的就剩一张简易的木板床。她问我父亲后,才知道借人的东西还人家了!我母亲沉默了一整天,最后向我外婆说起这这情形时,开明的外婆说道,只要人正干,什么东西都是人置来的!那时候我的曾祖母万氏还健在,看着每天忙里忙外、干活勤快、风火利索的妈妈,对我的祖母贺氏说,“学礼(我父亲名)她妈,我看咱这媳妇儿能吃苦,又能干,是个过日子的人!比你我都强,往后咱这光景有盼头了!”那时,我妈妈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父亲一起,起早贪黑,殚精竭力地操持着这个贫苦的家。大哥出生后,妈妈白天地里干活,妈妈白天地里干活,晚上坐在炕上,点着煤油灯,给父亲、舅舅们纳鞋底,一直到深更夜半。天刚亮就起来,给家里人做饭……吃食堂饭那几年,妈妈也和大家一样,早出晚归,风雨同舟,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六十年代,修洛南大渠,妈妈和大家一样,顶风雪、战严寒。同众多妇女排成一列,双脚跳到冰冷的水里,把一箩筐一箩筐的砂石传递到河堤上……这样一直干了四个多月,直到该渠段大功告竣。两年后,曾祖母年迈多病,由于我祖父下世早,赡养老人之责,应有我祖母、我二爷、我父亲承担。我祖母也已六十多岁,不便照顾。我父亲向队里请假,由我妈妈照料,妈妈在家里一边照看大哥、二哥,一边伺候曾祖母吃饭,涮洗衣服。一年后把曾祖母侍候终老,其孝顺、贤惠,被众乡邻传为佳话!历史的车轮飞转到70年代,学大寨搞丰产方田。父亲是生产队长,妈妈也不甘落后。我清楚的记得,妈妈和近20岁的大哥,奋战到农田建设一线。再后来队里种棉花,我妈妈也是摘棉花的模范,受到村里干部的表彰。那时,虽然人们生活艰苦,妈妈的干劲儿依旧十足。妈妈还常怀着一颗对苦难人的怜悯之心。每当有逃荒、讨饭的到我家门口,妈妈总是端饭、拿馍让她们吃,常对我们说,“人到难处了,能帮的尽量帮,对自己有好处。”岁月流逝,光阴荏苒,时光到了八十年代。土地下放到户,人们的温饱已得到彻底解决。我父亲带领全家人也盖起了四间砖瓦房。两个哥哥相继结婚成家。年过半百的父母脸上洋溢着笑颜,内心充满了喜悦。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华发消失,日渐衰老。妈妈仍然每天围着锅头转,招呼一家人吃喝的同时,还干起了养牛的重任。二十多年的养牛岁月,先后七八头牛都让她养的膘肥体健,成为家庭里一项不菲的收入,为我们兄弟的婚事开销,解了燃眉之急!我结婚、我弟结婚所需的资金大都是妈妈养的牛换取的。忘不了妈妈,起早贪黑,在牛舍里给牛添草加料的身影;忘不了妈妈,和父亲时常铡草的咔嚓咔嚓声响;忘不了妈妈,从地里背回的一挎篓一挎篓的青草……九十年代初期,年近六旬的妈妈开始驼背了,但还依然劳碌不止,关心一家人老小。她对我父亲说,柳枝(我婶的名字)家闺女考上大学了,是我们张家的光荣!我淘了两袋麦子,去赵村磨了。紧着好面给她一袋,稍黑点的我们吃,再送她200块钱,也算我们的一点心意!父亲答应着,妈妈心里也装着叔叔一家人。95年春上,我父亲患病,医治无效,溘然离世。妈妈一下子年华消逝,衰老了许多!从此担当了一家之主的重任。三年后,以一个农村寡妇的名义,用自己养牛的血汗钱,又为我弟弟娶了媳妇,竟然没借人一分钱!左邻右舍的人说,振武(我大哥名)妈真有本事!寡妇老婆子,又娶了个儿媳妇儿!妈妈一生秉性刚强,自己能做到的,从不依靠别人。记得弟弟的孩子满月前夕,恰逢收秋时节,妈妈发好了面,整整一夜没眨眼,和面、揉面、包馍、装笼、烧火……反反复复,一直忙碌到天亮,蒸了六锅大白馍。第二天早上,我姑姑心疼地说,我的好嫂子呀,咋不叫我一声呢!也帮你忙一把!妈妈笑道,你们都忙着地里的活,我一个人能忙得过来!2003年的秋天,我三舅患心脏病走了。我妈妈老泪纵横哭的悲恸伤心,哭诉道,老三兄弟,你走了,谁来照顾姐呀!最后她们姊妹抱成一团,悲恸痛哭了好久……从此后,我的舅舅、姨姨们时常来看他们的大姐。2010年以后,年过八旬的妈妈更加苍老,青丝已成暮雪。守望着老宅,守望着他终身为之辛劳的家园,身子佝偻着像要爬在地上,走路离不开拐杖,依然是自己动手做饭,干些轻的琐活。不时的将别人看她时送的东西分给孙子、孙女。晚上拄着拐杖,打着手电,缓缓的往村南边我叔叔的院里去,说道,海峰家里没人了,门户要紧,我得去看着。晚年的妈妈,总夸现在的政策好,还给她们发养老金。说我活了80年了,中央领导还惦记着我们这一代人,我算赶上了!真好!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好领导!2017年春节过后,妈妈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行动不便走路靠我们搀扶,神志恍惚。医生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兼阿尔茨海默症。在医院又吵着回家,不输液,手不停地拔针头,搞得医生、我们很为难。实在住不下去了,便出院回家。回到家里,我们兄弟五个轮换照看妈妈。妈妈总是念叨着她过去的人和事,总是回忆着经历的苦难和奋斗。妈妈曾对我说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真的,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对父母尽孝正如此。现在多想再陪妈妈说说话,做一顿她爱吃的饭菜,多想再为娘亲洗洗头、泡泡脚。如今娘亲走了,成为终生遗憾。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凌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妈妈走完了她人生八十四岁的生命历程。赵村我姨接到电话,匆匆赶来,老远就听到她哀痛悲伤的哭声。我们知道她失去了一个至亲的大姐。她亲手为我妈穿衣服,整理仪容,尽姊妹情谊。妈妈走了,为家庭殚竭心力,为儿孙终生辛苦,任劳任怨。她的生命里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这正是千千万万母亲的美德体现,在平淡无奇的岁月里,像一束光,温暖着家庭,照进子女的心房,给我们勇敢的力量!光阴似箭般的稍纵即逝。三载岁月匆匆而过,真的是恍如昨天。妈妈去了,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妈在,人生即有来处;妈去,人生只剩归途。总想为她写点什么,但母爱太伟大,无从下手。而今,只是写了些她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寄托我们的哀思。她的音容笑貌、精神风范,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记忆中,时刻激励着我们做子女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传承妈妈的美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真诚为人、勇往直前,创造生命的辉煌!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人。1999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峽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发恩德矿报》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篇。擅长写史实性散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