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金融市场的价值存在多少?
古代艺术品如何发挥它的金融品性,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出力的话题,明显获得大多数藏家们的支持,一个维系着家庭和国家的光荣和梦想,可能就在2020年的某一天,突然得到完美的实现。某位国家领导人就有说过:”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民间收藏的经济力量有多大,从几大拍卖公司拍卖纪录来看,市场的购买力,有一千亿的规模,肯定有水分,有银行资本的一部分。从景德镇的销售来看,全国古玩的购买力,也有一千亿的资金在流动,每年估计出土文物一百万件计算,也有几百亿的资金在流动,加起来,为古代遗存(文物)流动服务的资金有二千亿之多(自己估计的数据,用来比较本篇文章使用,千万别当成权威发布,谢谢)。
只有资产,没有活钱的现象,发生在每一个收藏家身上,日集夜累,几十万、几百万的投资成了资金沉淀的重要部分。只有找到古代艺术品资产的自我造血功能和再生能力,就会发现原来艺术品的资产化前景这样美好!
今天我们分析一下,古代(文物)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可以带来的那些积极的进步和影响。
一、 艺术品身份认证+资产量化+艺术品金融可以让经济活起来。
1.壹肆柒(艺术品鉴定+艺术品评估+艺术品备案)完成了艺术品的身份认证。需要政府的(文物部门+文化部门+司法公证)三方的强力合作和介入,代表着政府三个方面。
2.柒玖扒(融资企业+艺术品所有者)完成了一个经济共同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几万亿的资本流动、十几万亿的经济活动,几千亿的国家税收,是全民创业的大熔炉。
3.伍壹扒(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保管+艺术品展览)完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为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有商业银行和混合制博物馆组成一个集艺术品+艺术品托管的全链条。
4.叁零(艺术品所有权交易)完成了艺术品从流通领域真正进入了收藏领域。艺术品所有权的转让,只发生在已经进入艺术品资产化的循环体系里产生,藏品不参与买卖,藏品所有权进行买卖,即保护了藏品的国家属权,又保护了藏家的收益。
二、 再造一个文博产业大国,让博物馆充盈起来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古代艺术品是人类文化和文明高度结晶。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承载古人对艺术的审美和工艺传承。如今各地兴起的新博物馆的建设,的确投入了大量资金,投入的博物馆,大多气势恢宏,风光极致,从设计到装潢,可以说是国内超一流建筑,就是和世界的博物馆相比也有一搏。
但是离我们最近的唐、宋、金、元、明、清各朝各代的艺术精品较为吝啬,即没有响当当的精品,也没有填补空白的新发现。几个公认的出土文物,立刻成为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菏泽出土的元青花梅瓶,南京出土的明代梅瓶,包头出土的元青花大罐,都是镇馆之宝。可见未知的中国历史的宝藏能有多少?各省、各市的博物馆能有多少,我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一个大型博物馆的吸纳几百万件艺术珍品不在话下。在国家不需要投入购买资金的情况下,博物馆可以从民间收藏中获得了几千万件、甚至几亿件的展品的展示和研究。
一个好的政策,真是可以救中国于水火,赋予古代艺术品价值的新精神,艺术品也会产生如此的积极效应哪?
古代艺术品就是今天可以发挥其效益的转折点。
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 2.3亿元,一件珐琅彩小碗1.5亿,一件元代宝石蓝龙纹梅瓶(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三十亿不买,这是现实世界的现实存在,存在就是合理。
一件瓷器几千万,几亿,那是泡沫,上千倍的泡沫太多了。泡沫多了,就要破灭。没有泡沫,经济就没有活力了。就像啤酒没有泡沫,啤酒还好喝吗?但是泡沫太多了,喝下的都是气了。实和虚要有合适的比例才完美。
一千年来的瓷器制作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贝和精美的艺术品,无法统计,它的价值又如何统计哪。
我们以点带面,逐步复制成功经验,每年从民间选出百万件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品,给出几万亿的估值,用于艺术品资产化方面,国家层面的机构和企业,可以提出无数个符合国家利益的项目,让这些宝藏的拥有者,成为提供资金担保的合作者,即可以成为项目的劳动者,又可成为经济利益的分配者,大而面广的伟大事业,就落在亿万人民的肩上,前景无限美好,令人遐想。
文章来自网络装载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