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里的太太们都容不下小妾,唯独贾母和她例外

贾家是个簪缨望族,诗书礼仪之家,在外的名声也是惜老怜贫,待人宽厚。在 贾母 这一代的时候,贾家还算兴旺,家族这种慈善的风气也正浓。但是到 王夫人 这一辈的时候,这种慈善的风气就有些变味了,虽然王夫人经常吃斋念佛,人们也都称她是菩萨一样的人物,但王夫人却算不上是一个宽厚之人。俗语说得好“妻贤夫祸少”,贾家濒临灭亡跟这些女人们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在对待妾的问题上,贾府里真正能容人的女主人不多。那么贾府这些女人们,到底谁才是真正宽厚之人呢?

王熙凤 不用说了,她最不能容人,贾琏成婚前屋里的那些人,她来了没半年都找出错来打发了。自己从娘家带来四个陪嫁丫头,也怕贾琏动心,也都撵走了,只留了一个心腹丫头平儿。那个时代,这种大家族的男子都要求三妻四妾,如果只有一房正妻,人们会觉得这个妻子不贤惠,不能容人。王熙凤把贾琏身边的人都赶走了, 兴儿 说:

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做了房里人。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一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服侍她,才容下了。

可见王熙凤的“妒”是有目共睹的,她容不下贾琏身边有任何一个得宠的人。贾琏在家怕她,在外面偷娶了 尤二姐 ,她硬是用手段逼得尤二姐吞金自尽了。贾赦犒赏贾琏一个秋桐,她逼死尤二姐之后又一石二鸟的嫁祸秋桐。正是因为王熙凤太不能容人,所以下人们都称她为“醋瓮”。

有人说李纨最贤德,年轻守寡,对谁都是 菩萨 一样的面孔。但是李纨的和善和低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丈夫死了,她为了这个烈女子的美名,不愿意抛头露面,更不愿意招惹是非。因为没了丈夫,她也变得格外柔弱,但是在对待妾的问题上,李纨曾经正面说过这个问题。她说:

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

李纨说的这段话是在解释她为什么赶走贾珠的妾,那个时代的女人,都愿意拿丈夫有多少妾来表明自己的宽厚,李纨同样如此。但是李纨赶走的这些人,下场可就凄惨了,她们是大家族的下堂妾,本就身份低微,没有了贾府这个保护伞,她们的未来就没有任何保障了。探春曾说过,贾母屋里有好几位老姨娘,这些人和贾母一样,守寡了很多年,贾母从未赶走任何一个人。所以李纨其实越辩解,越是凸显她在这方面的不大度。

邢夫人是个填房,性格古怪又惧怕 贾赦 ,还帮着贾赦讨过鸳鸯。她看似在对待妾的问题上很大度,但是贾赦屋里除了她,没有一个真正有名分的姨娘,都是些和平儿一样的通房丫头,秋桐还被贾赦随意就赠给了贾琏。

贾政 屋里好歹还有周姨娘和赵姨娘两个名副其实的妾,但贾赦屋里除了邢夫人,没有一个有正经名分的人。并且邢夫人这样的性格,地位低尚且如此,若和王夫人一样地位高点,俨然又是一个王熙凤。

王夫人爱吃斋念佛,对待赵姨娘也还算宽容,但是贾政成婚前屋里的人也都不知去向。贾政和贾府其他男子不一样,他并不沉迷于女色,但是即便他不喜欢,也必须要有妻有妾。

我们看贾政身边这两个有名分的妾,赵姨娘不用说了,就是贾府的一个笑话,连小戏子也敢和她打架。周姨娘更是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她不受重视也没有孩子,可以说这两个人完全对王夫人没有任何威胁,那些真正有威胁的人,早就被她和王熙凤一样打发走了。

贾母是个真正的宽厚之人,她身居高位多年,在 贾代善 死后多年,对待贾代善的妾也依然宽厚。在《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一回,探春因为丧葬费的问题和赵姨娘大吵了一架。当时探春说到了贾母屋里的几个老姨奶奶,探春说:“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吴新登媳妇拿来账本以后,探春看到:

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缘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从这里可以看出,贾代善当初至少有六房姨太太,是贾政的三倍之多。并且在贾代善去世之后,贾母对待这些人都非常宽厚,对待这些妾的家人也都非常仁义,既给出钱迁灵柩,又给买墓地,非常厚道。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王熙凤把贾琏抓奸在床,闹到了贾母那里,贾母也是一句“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可见她对这些事非常看淡,也非常宽厚地对待这些事。

贾府还有一个宽厚之人,便是 尤氏 。贾珍那里姬妾众多,尤氏对谁都没有坏心,还经常带着她们来荣国府这边玩。元宵节的时候,贾珍让佩凤很正式的请尤氏,当时尤氏还谦虚地说:“请我,我没的还席”。可见她平时很不愿意扫贾珍的兴,愿意让这些姬妾们多陪着贾珍,她非但没有一点醋意,还和这些妾们相处得很好。所以除了贾母,尤氏也是一个宽厚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