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误病情,4项指标最好快点弄清楚

我们常说尿液是反映肾脏的一面镜子,肾脏一旦出问题,往往是尿液先出现异常。慢性肾病发生后,及时判断评估肾功能的情况以及掌握肾衰竭的风险,都需要通过一些尿液检查指标来深入了解。

其中最为熟知最受关注的就是尿蛋白相关的指标。包括尿常规中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还有NAG酶、α1微球蛋白等等。单纯看尿蛋白漏出的情况的,可以反映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程度,肾脏滤过功能的好坏。

尿蛋白常被看作是检验肾功能好坏的“金指标”,固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更深入地了解肾功能,还有肾脏内部生存环境,只看尿蛋白还不够。还有一些尿检的相关指标,同样对治疗肾病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除了尿蛋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指标,其实对肾病治疗也非常关键。

尿沉渣检查,全面掌握你的尿

常看到化验单上除了尿蛋白的指标外,还有就是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还有葡萄糖、亚硝酸盐、胆红素等相关的指标。这些都是对尿液中有行成分检验的结果。

有些肾炎早期并没有明显的尿蛋白异常,但存在尿潜血、尿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等指标异常,同样表明肾脏内存在炎症反应,需要及时诊断纠正。

胆红素是比较特别的一项指标,不少患者检查发现胆红素升高,常常怀疑是肝胆器官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想到肾功能。尿胆红素其实是尿红细胞破坏后出现的产物,一般经肾小球过滤排出体外,比较少,但如果突然增多要考虑肾小球受损的情况。

尿红细胞相位(变形率)检查

尿潜血检查呈现阳性,则表明尿液中存在红细胞,单纯尿潜血对肾功能的影响并不大。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尿潜血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尿蛋白的症状,且肾小球开始出现明显损伤,整体肾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单纯潜血的患者,即使早期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仍然需要早点查清,及时加以纠正治疗,以免越来越严重危及肾功能。

对于突然莫名其妙的出现尿潜血和肾炎中期阶段潜血越来越严重的患者,都需要做这项检查。

尿渗透压,可以预测肾病恶化风险

观察尿蛋白我们更多了解的是肾小球的情况,而尿渗透压则是反映肾小管的强有力指标。

肾小球完成过滤任务后,肾小管则负责重新吸收,使尿液浓缩,维持肾脏体内的血流的稳定。当肾小管出现间质性损伤后,浓缩能力下降,则可观察到尿比重会降低,尿渗透压低。

尿渗透压降低的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的情况,夜尿越多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越较严重。且有研究表明,尿渗透压越低,肾小管与肾小球都出现损伤的患者,尿毒症的风险更高,甚至达到2倍。

所以肾友们在改善肾小球过滤功能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肾小管的情况。

尿蛋白电泳,查清尿蛋白来源

一般常见的尿蛋白多数肾小球性尿蛋白,多为大分子蛋白和中分子蛋白。所以我们常常只要针对肾脏肾小球内炎症反应加以控制,尿蛋白水平可以迅速降下来。

但有部分患者在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降低尿蛋白并不是很顺利,容易出现反弹甚至加重的情况。此时进一步查清楚尿蛋白成分,有助于更深入的进行治疗。如果检查发现存在小分子蛋白,则多表明病变的位置不仅只在肾小球,还包括肾小管,那么只保护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就不行了,还需要改善肾小管的情况,全面的系统的来维护肾功能。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