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潘澄濂
6.慢性胃炎惯用方
(1)胃热湿滞证:
临床常见症状为脘腹痞满,或伴有嗳气恶心,口黏口苦,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苔黄腻或浊,边尖质红,脉滑带数或弦迟。
本证多见于浅表性胃炎。
治宜和胃调气、清热化湿。
以小陷胸汤为主方,方用川黄连、姜半夏、全瓜蒌、厚朴、制香附、黑栀子、炒枳壳、白茯苓、白术等,随证加减。
*湿偏重者,加平胃散。
*气郁明显者,加越鞠丸。
学习和运用体会
从临床表现来看,胃中湿热阻滞,气机失调之证多发生于浅表性胃炎之中,小陷胸汤是治疗此证之惯用方,方中黄连清热以消炎,半夏燥湿以化痰,全瓜蒌功能润滑以解凝。
药虽不峻,能入胃络,清热化湿,湿化热清,痞满自除,确为治疗胃黏膜炎症的良好方剂。
如出现气机郁结之证,则配合越鞠丸治之,以达调气解郁之效。
(2)胃气虚弱症:
*临床常见症状为面唇苍白不泽,口淡纳差,时欲泛呕,或见干噫食臭,脘腹痞满,间或出现疼痛、肠鸣、大便不调等症,舌苔白腻或黄白相兼带浊,脉象濡细或滑。
西医纤维胃镜检查多提示为胃体或胃窦部萎缩性胃炎。
治当温中健胃、益气补血。
可选用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异功散等。
党参、黄芪、桂枝(或干姜)、黄连、姜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炙甘草。
*胃黏膜糜烂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或连翘、金银花。
*大便溏泄者,以干姜易炮姜。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症属胃潴留症,加旋覆花、代赭石。
*胃酸减少者,加山茱萸、怀山药,或生山楂肉。
*有上消化道出血者,一般去桂枝,加侧柏炭,或改投黄土汤加减。
*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壳,或大腹皮。
*胃痛者,加香附、延胡索,或生白芍。
*胃黏膜充血者,加丹参、川芎。
*血虚者,加当归。
学习和运用体会
方中黄连功能清热消炎,芍药、甘草以治溃疡;人参、黄芪功能培补胃气;桂枝温通经脉,半夏、茯苓功能燥湿化痰;并辅以陈皮、枳壳、丹参、槐花等理气和血,这是标本兼顾之法,从而使病情得治。
(3)胃阴耗伤证:
*临床常见症状为两颊轻度潮红,唇红,口干少津,干呕、纳差,脘腹痞满,或胃中有灼热感,大便不畅,舌苔光薄或边尖质红、中间剥、两侧薄腻,脉象弦细或细数。
本证西医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较多为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显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
治宜益胃养阴、理气和血。
可选用麦门冬汤、益胃汤化裁。
太子参、麦冬、石斛(或生地)、怀山药、玉竹、丹参、半夏、香附、黄连、炙甘草
*胃纳不良者,加生谷芽、鸡内金,或生楂肉。
*大便溏稀者,去麦冬,加茯苓、白术,或炮姜。
*伴有胃溃疡者,加生白芍、延胡索,或高良姜。
*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者,加侧柏炭、地榆炭,或白及粉、三七。
*肠腺化生者,加半支莲、白花蛇舌草或藤梨根。水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对于胃阴耗伤证的治疗,益胃养阴固然重要,而黏膜萎缩与胃壁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营养减低亦不无关系。此与叶天士所说的“久病入络”的病变相类似,故在滋阴的同时,需要加入丹参、川芎等活血之品,以达治疗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