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题 | 闫语:时间肖像
教师节专题
也许,生命的唯一内容就是时间,纸、笔和油彩,无一不在描绘着时间。而当时间成为过去变成故事,这一幅用文字勾勒的肖像,能否在时间的美术馆里,一举,囊括了那么多、那么美呢?
时间肖像
文·闫语
上午收拾书柜,在几本落满灰尘的世界名著后面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纸筒,打开来,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面上的我清瘦质朴,在微微泛黄的纸张上安静地望着前方,画面的右下角几行俊秀的字迹写着:李明,1998年春节。
这是被我遗忘了的一幅画,遗忘在我来时的路上,遗忘在时间的缝隙里,却被时间精心挑选,在这个原本无关紧要的上午裹挟着我,陷入了回忆。画面上,五彩缤纷的天空好像是回忆中唯一的天空。周围,静默的黑板和桌椅,被同学们时而粗暴时而温柔地摸索过,却好像从未被风吹拂过。雪白的墙壁,刚刚被涂抹成彩虹的颜色,就被雪花覆盖了。而我,在李明老师的画笔下,在水彩充溢的画纸上,随着水彩漾开浅浅的笑。只是,画面上的我,没有戴眼镜,斜靠在椅背上,和现在这个始终戴着眼镜的我,永远像两个人了。只是,现在的我早已放下了画笔,开始用文字来描绘世界,李明老师也从当年那个鲁美的高材生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记得那年春节,我们几个同学相约着去看望李明老师,在一间杂乱的画室里,李老师正在耐心地给几个学生讲解着什么,看到我们来了,就用他那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和我们闲聊起来。后来,为了更好地讲解人物肖像的画法,我被抽中成了李老师的模特,也就拥有了我人生中唯一的一幅肖像画。
现在想来,跟李老师学画,学到的都是他多年的绘画经验,每次他都是亲自演示画法,简单易懂又不乏豁然开朗的绝妙感受。李老师对人真诚热情,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孩子的缘故吧,他对我们这些可以做他孩子的学生特别悉心照顾,遇到困难,我们第一个就会想到找李老师帮忙,他也当仁不让,乐在其中。在李明老师的学生中,有旅居国外的艺术大家,有美术院校的优秀教师,当然,也有人如我一样另辟蹊径了。我相信,不管时间怎样流逝,脚步怎样匆忙,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有过李明这样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这个春节,我终于有了假期回家过年,也终于可以去看望很久不见的李明老师了。见到我,李老师错愕了好一会儿还是喊出了我的名字。李老师真的老了,身体虚弱了好多,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却能奇迹般地记得许多同学的名字。和他聊天,提到哪个同学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名字很熟悉嘛”,然后就爽朗地笑起来,有点像孩子一样。这次见面我才知道,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几乎失明了,另一只眼睛也得了很严重的白内障,就是这样,他仍然没有放下画笔,仍然有很多喜爱画画的人来到这里跟他学习,他自己也说,只有和油彩相伴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李明老师的画室并不大,却堆满了画,有大尺寸的油画,也有小幅的水彩和素描,有装裱好的,也有还在画板上没有完成的,大多都是最近几个月的作品。看着这些画,我不禁拿起画笔坐在画板前,体会着用一只眼睛画画是什么样的情景。当即,我鼻子一酸,觉得眼里有东西,一摸,湿的。李老师微笑地看着我说,他和医生说好了,月末就去做白内障手术,还嘱咐那个医生不要有负担,即使手术不成功,他还可以学习唱歌,去广场上唱,随即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这时,我仿佛听见有另一张嘴在说话,在一幅画的背后,在许多幅画的背后,它小心翼翼,它无比伤感。它碰到了抹布油彩和刀刃,它摔倒了,它干脆坐下来,细细的喘息中,它在默默流泪。
如果,时间是一幅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个人肖像,回头望过去,许多突然涌现出来的青葱岁月,无疑会打开我们心灵的抽屉,以及那些隐藏在抽屉最底层的人和事。也许是一张桌子,每天早晨,都会有一双手在擦拭桌子上被精心雕琢的花纹。也许是一阵风,风吹树响,年轮的密纹唱片中,多少个自己,就储存了多少种眺望的目光。那么,一张画纸上最初的线条呢?刚刚还略显笨拙的手,一笔接着一笔,画着画着,就被时间每天变成了另一只手?那么多线条,统统隐在它的身后,就像隐在一个形象背后?
我时常在想,在别人眼里我是谁?而那个“别人”又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真的有一个“别人”忘不了我曾经用心张望的样子呢?如果有,我要怎么解释,我竭力去看的,正在时间中慢慢地消失呢?如果没有,我又会不会成为最虚幻的一部分,融入始终如一的乌有呢?也许,我所回忆的并不是过去,是过去在我的回忆中一点一点出现了,比如李明老师,比如那段曾被中断的时间,以及时间中的另一种焦距:二十岁遮掩的四十岁,或者我里面的那些我。
事实上,关于李明老师的回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知道时间在流逝而回忆还会来。不是回来,是到来。所以,我已经准备好了纸和笔,当回忆到来时,我就把它写进咸味儿的风里,那里有熟悉的田野,也有不计时间等在那里的树林。然后,用一种比白色更单纯的颜色在心里画上一个又一个线条,直到成为一个现在。当然了,周围还有那些孩子和那些画,即使灯光再暗黄,阴影再浓重,我也认得出他。
也许,生命的唯一内容就是时间,纸、笔和油彩,无一不在描绘着时间。而当时间成为过去变成故事,这一幅用文字勾勒的肖像,能否在时间的美术馆里,一举,囊括了那么多、那么美呢?
原刊于《在场》2016年夏季号
闫语,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6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著有散文集《你自己就是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