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105号作品】 刘彦菊||刘勰如树(散文)

刘勰如树
作者:刘彦菊
    主编:非   
       刚进入十一月份没几天,路两旁的银杏树就一片金黄了。若是从空中俯瞰,两排行道树宛如一条巨龙的两翼,中间流动的车辆似闪烁的鳞片,穿过整个莒城,一直蜿蜒到浮来山下。
       来浮来山旅游的人很多。车辆如流,人潮拥挤。我和丈夫也趁着这黄金周末,再次一睹千年银杏树的风采,重温千年古刹的悠悠神韵。浮来山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每次来,都怀了无限的仰慕和崇敬之感,像初次见面一样。
       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刚进入定林寺前门,就忍不住驻足仰望,从心底暗暗发出赞叹。历经四千年风雨的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气宇轩昂。繁华的冠盖映在碧蓝的天宇下,辉煌灿烂、耀眼夺目。树下游人众多,静噪不同,取舍殊异。有的人忙着拍照留念,有的人凝视着树木神思遐想。银杏树叶子的熠熠光辉像佛光普照一般降幅于众生,刘勰这个赋予定林寺深厚文化内涵的名字,也与这棵千年银杏树同辉煌,共患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刘勰幼年贫苦,青年入寺,一生致力于佛经的校订和编撰。他后来写的皇皇巨著《文心雕龙》,其思想华彩也如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一样,烛照千古、彪炳于史册。他也以一棵树的姿态,雄伟地矗立在中国文化史上。 
       纵观其一生,虽佛门清苦,但在那样注重佛教的年代里,佛门圣地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所从事的工作很受朝廷重视,他也很得世人尊敬。自小就胸怀“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大志。求仁得仁,也应该是没有什么怨言可说,比较顺心遂意了。相较于屈原的泽畔悲歌,苏轼的颠沛流离,杜甫的穷困潦倒,岳飞的忠心报国、冤死九泉,刘勰当算是幸运的。他深受梁武帝的器重,曾出仕任政十几年,并委以重任,后来又奉敕入寺继续校订经卷。既体验了官场等级的森严和险恶,又似蛟龙得水享受隐居之乐趣,可谓天宫赐福之人也。
       刘勰终生未娶,孑然一身。想他曾经离开寺院,作为一介文士,在梁武帝身边做官多年,竟也未能及时牵手红尘。纳罕之余,想来大概还是因他受佛门思想浸染太深,在世人眼里早已超凡脱俗,超乎寻常之外了。刘勰就如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一样,原本属于佛门圣地。
        他一生正立直行,修身自好,无论文品还是人品,都为世人称道。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几十年如一日,在定林寺中潜心佛教经卷的校订与研究,并殚精竭虑完成自己的心血之作《文心雕龙》。没有一棵大树那样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意志是完不成的。刘勰如树,刘勰的思想如树,让我们后人有幸读到这样一部不朽的著作。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刘彦菊,笔名六月,70后,山东日照人。作品散见《山东散文》《齐鲁文学》《日照日报》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