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散文 |谢宗玉:涂满阳光的村事(节选)
本文节选自《涂满阳光的村事》,谢宗玉著,湖南少儿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此部散文著作为70后知名散文作家谢宗玉的第一部少儿文学著作,内中收录了其回忆童年生活的点滴文字,繁茂的触觉,思无邪的思维品质,发散型的场景融合,皆体现出作者还原记忆现场的超群笔力。
有一种怀念是柔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打磨,变得模糊混沌,而且处处充满了悸动。故土上所有的事物都自由生长,它们有性格、有温度、有情绪,本该在那里,生存守候,和谐有序,等待与故人重逢。人物有界,但观察无界。而在回忆的书写中,这种清透的描述我认为最是难能可贵。
——端木赐
涂满阳光的村事(节选)
文/谢宗玉
豆娘
写下豆娘两个字,我的心就温柔一颤。那种小生灵,瘦削的身子,薄薄的羽翼,温和的性情,怎么看,都有弱质女子的影子,所以我常怀疑,豆娘的前身一定是一个个绝色女子,受了冤,又思谋不出报复的法子,今世就化作了豆娘,纤小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还含着前世的余冤,让人看了,莫名其妙就生愧疚之情,总觉得有哪个地方对不住它似的。粗砺的心也一下子汤汤水水起来,柔软得不成。人也感觉连站的气力都没有了……
我常常怀念在西园与豆娘独对的日子。我在一篇文章里提过西园。西园在西墙的西北角,不很远,也不大,四周园墙长满了荆棘杂藤,从一个小小的栅栏进去,村庄就被绿色的园墙挡在了外面,青青绿绿的一园便成了我独自的王国。
是初夏,是久雨放晴的天气,园子里地气蒸腾,东边媚眼似的桃叶簇簇涌涌挤满了枝头,树下则是一地残红。西边是些初攀的南瓜藤,大大咧咧的南瓜花次第绽放,每一朵都开出十足的金黄。西园的北面靠山,倾斜的红砂崖被青苔覆盖,上面爬满藤藤蔓蔓,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雨后很久的晴日,都有水泡儿从崖缝里往外冒。那些豆娘往往就憩在北面的园墙上。大概是喜它的凉荫,或是湿气吧。
幼时的我常一个人去西园,一呆就是半天。很多时候我是在看豆娘。北面的园墙如一道黛青色的幔幛,三五只花白色的豆娘就这样在黛青色的背景下款款地飞,散漫地飞,无声无息地飞。它们翅膀振动的频率极慢,我几乎可以数得清。有时我还真的一下一下地数,我想计算它们从东边飞到西边,需要掀动翅膀多少次。也真怪,它们的飞舞总以那道黛青色的幔幛为界,将飞过头的时候,就又折转身子往回飞。有时我想赶它们出去,但我太小,北面的园墙太高太宽,它们有回旋的余地,我怎么赶,它们就是不飞出。
有时它们飞累了,就停在一片叶子或一朵花上,那身子真是轻得如风,在停落的一刹那,叶子或花都不会颤动一下。而那时我的心却往往会莫名其妙微微一颤。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很近距离地打量着它们。它们的样子像蜻蜓,但停下时的两对翅膀却直立背上,蜻蜓则是平放的。另外,它们的细脚有些像花蕊,大概是沾花的时间太多的原故吧。有时我也动了捉它的念头,就屏住呼吸,把手慢慢伸过去,在接近翅膀的刹那,迅速向前一捏,就把它的翅膀捏在手里了。豆娘也挣扎,却是柔柔弱弱,一会儿没气力了,就安静下来。它的脸太小,我看不见它的表情,然而我能感觉它哀哀怨怨的气息。我轻叹一声,一松手,它就款款飞起来了,也不急着逃走,还是在北面的园墙前飞。我曾玩死过很多烈性小动物,譬如燕子什么的。但却从没玩死过一只豆娘,它们的样子太让人怜爱了,又太温顺了,我实在不忍心让它们在我粗砺的手心呆得太久。
也有的豆娘是靛蓝色的,翅膀上还闪着鳞鳞冷光,这样的豆娘就带着巫气,飞过园墙的时候,那道黛青色的幔幛也突然幽暗了许多。这种豆娘我是不敢接近的,它们一出现,我的心跳就会明显加快,四周的寂静让我害怕,那时的阳光也非常孤独的样子。好在这种豆娘不会在北面园墙逗留很久,它们是以过客的身份经过,它们像是在寻找什么,我一直怀疑是它们前世受了冤,今世以一种幽怨的姿态出现,让它们的仇人见了内疚一辈子。有时它们围着我飞一圈,我就感觉自己的魂儿被它们勾走了,我电击般怔在那里,好半天才知道怎么呼吸。我想幽怨到了极致,它们都会成巫的。
豆娘也谈爱,豆娘谈爱的姿态同蜻蜓一样,就是一只豆娘用细长的尾巴勾住另一只豆娘的头,然后合着节拍,飞一起飞,停一起停。豆娘谈爱的时候我就特想哭,因为村庄里的小孩都结仇了,没有一个人理我。有时我还哭出声来,母亲就循声赶到西园,我不知怎么回答她,就说被斑蝥蛰了一下。擦了眼泪,我默默跟母亲回家,母亲在前面叨唠着:你这个孩子,你这个孩子……唉。
西墙
砌新屋的时候,只记得高兴,没想到日后会有那么猛的雨。墙是土墙,又支楞得特别高,住进后的第一场雨就把一家人吓坏了,来雨时阵风强烈,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只一会,墙上就有大片大片暗红的稠液顺着墙面流下来,别以为是雨撞破了头,雨才伤不着呢,受伤的是土墙。雨像受了谁的唆使,说土墙的土站得太高太显,就联合风想把墙上的土重新带回地面。可墙上的土才不在乎站高站低呢。真正受损的是我们,一场雨就把墙弄成这样,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正在我们担心东墙的时候,西墙被另一场雨同样撕得遍体鳞伤。好在人字形的屋顶把南墙北墙压得很低,伸出头的屋檐把它们给护住了。
紧邻东墙的还有一块空地,是二狗家的屋基。为了给东墙找个蔽护,父亲就跑去找二狗,要他早点把屋砌起。二狗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老拖着说自家的劳力还没长齐,没有砌屋的实力。父亲一咬牙,就说,只要他尽早砌屋,我们全家都去帮衬。二狗要的就是这话。我们全家在二狗的屋场里整整做了半个月工,二狗的新屋就砌起了。我家东墙的问题总算解决。可二狗家的东墙又有新问题了。二狗被几场雨淋虚了胆,忙在村里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我家砌屋时村里已有二十年没砌屋了,我家砌好屋后,东边就一幢傍着一幢,砌了八九幢。村里没有别的更大的便宜可沾,村人就想沾这么点便宜。母亲比父亲的胸怀可能要窄些,为这事,母亲几次私下里埋怨父亲心太急。又说地基也没选好。
是的,地基真的没选好。西边是一丘稻田,就算父亲有心帮工,也没有人家来傍着砌屋,西墙的问题就这么一直悬着。风雨一场一场地刮,西墙的泥一层一层剥下,眼看西墙很快就不能承负屋梁的重量了。某个早晨起来,屋盖下一家人竟有好几个夜里做梦,梦见屋子倒下来把一家人压在下面。父亲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山那边买回一车石灰,把土墙粉刷了一番。以为这样就成了。可几场雨过后,石灰就一块一块大面积逃离,没过完那个冬天,墙上就只剩最后几块贴心的石灰了。父亲不得不另想办法,一家人就选了几个放晴的日子,织了很多草帘张挂起来,把西墙遮住。西墙突然像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但这样也不管用,风太霸蛮了,还没来得及等到一场雨,风就先个儿把稻草一绺一绺扯下来往空中撒得纷纷扬扬,剩下的就是一些光杆帘篙了。
春天来到南方,整个村子都回潮返湿,什么东西都在发芽,连空气都带着芽绿色,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那天早晨小妹把这个发现告诉父亲,父亲忙兴冲冲地跑进屋,告诉正在做饭的母亲,母亲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说,大惊小怪的,你以为你还小哎?父亲说,我找到西墙不受雨劈的办法了。
等一场斜雨过后,父亲在粘乎乎的西墙上大把大把撒上草籽。没几日,草籽发芽了,西墙顿时粉彻玉琢,涣然一新。过完春天,西墙就出落得像个美少女了,绿意盎然的草叶斜挂西墙,微风过处,就舞出许多美的极致。更重要的是骤然而来的夏雨再也伤害不了西墙,无数草叶就像无数只伸出的手,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出去,而草根则牢牢地抱紧土墙,再不让泥土流失。父亲的这个发明激发了母亲的创造力,那年夏天,她在墙根种下一排爬山虎。她想一劳永逸。
秋天气候干燥,一墙草叶转黄,西墙金碧辉煌,让小妹有了许多逃避贫穷的童话般幻想。草死了。草根却牢牢地抓住墙壁,风再也扯不动它。一墙衰草就这样为西墙挡了几年风雨。后来爬山虎长大了,细细腻腻地爬了一墙,西墙就长满了无数的耳朵。我说出这个比喻时,我和小妹越看越觉得形象,就在墙根下笑得像两只滚瓜。有一墙的耳朵守着我们睡觉,从此梦也香多了。有这样的父母真是福气,我心底的诗心应该是在那时就种上了。
覆盖着爬山虎的西墙同大地一齐荣枯,也就同大地一样永恒。春芽夏绿秋黄冬枯了很多年,仍然春芽夏绿秋黄冬枯。西墙像一年换一次血液,永远也不会老去。
村庄里的时间就这么在西墙边凝固了,日子太浓太稠,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来,我和小妹选择了逃离。我们各自隐居城中,日子飙风而过,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
若干年后,我们回到村庄,村庄已变得非常陌生,除了西墙依旧,还举着一壁耳朵。
秧雀
秧雀儿可能是瑶村最小的鸟儿,跟一颗核桃差不多,在瑶村我是没见过比它们更小的鸟儿了。
六月的瑶村,所有的树木都长成最茂盛的样子,又没有一丝风,所有的树冠就凝固成一朵朵苍老的绿云。那时的阳光也不再是灵动的那种,才一出来,就有些狰狞的意味了。反射在树叶上的那些光亮,也像一堆堆破碎的玻璃碴似的,一动不动,在树叶上一呆就是一天。幻觉中似乎可以听见强光摩擦树叶时尖锐的刺耳声。而事实上,盛夏瑶村的白天,比月夜还要沉寂得多。在阳光最烈的时候,所有的生灵都会恹恹地躺在凉阴处,进入沉沉的梦乡。
惟有秧雀和小孩例外。小孩似乎是瑶村最不怕晒的动物了,在盛夏的正午,他们可以从这条田埂渡到那条田埂,从这道山梁翻到那道山梁,但却什么事也不干。他们只是太无聊了,漫长而沉寂的正午让他们实在不知如何消磨。
然后他们就发现秧雀了。浑身绿色的秧雀躲在树荫之中,首先当然看不到它们的形影,而是听到无数声符在树叶间跳跃,这时就像听《秋日丝语》那种轻灵的琴声,通体一下子就凉爽了,仿佛是一场音乐雨突然把全身浇了个透湿。秧雀与叫天子不同,叫天子是属声嘶力竭的那种,带有点摇滚的味道。秧雀的声音则是怯怯的,俏俏的,清清的,比我们横吹柳叶可要听动多了,与钢琴弹奏的声符比,也毫不逊色。秧雀的声音才可用得上鸣啾一词。呀,在那样的酷暑听它,全身每一个毛孔都会迷醉的。
秧雀一般是成群的,但别担心它们的声音会因此乱而无章。秧雀才不会像叫天子那样,一个劲地猛叫,全然不管别人,秧雀很注意群奏的效果,所以它们的声音尽管密,却没有重叠的。秧雀这种生灵又特喜动,它会在树叶间一刻不停地跳着,因此其特质的音符也会在树叶中这这那那地跳跃,这样一来,它们的乐声就像万花筒似的不可捉摸,却又妙不胜收。仿佛微雨落在安静的池面,泛起的涟漪似乎毫无章法,却又井然有序的样子。那实在是造化中最高的境界啊。后来我听人为的音乐,惟有《百鸟朝凤》一曲,那种东跳西跃捉摸不定的音符似乎才有这种神韵,我敢肯定,当初的创作者一定借鉴了秧雀儿的这种合奏。
秧雀儿突然像约好了似的,齐齐地从树荫中飞了出去。乍眼一见,还以为是树荫被拓印了一张被风吹走了呢。秧雀儿飞出时的队形,往往保持树冠的形状,而秧雀儿本身又是淡绿色的,所以这种幻觉是常存在的。秧雀儿在这棵树上唱一阵,又齐齐地飞到那棵树上再唱一阵,好像要用它们清凉的歌喉,唤醒正午沉睡的一切。秧雀儿过后,我们再看草看木,看村庄看山野,一切就真的没有那么呆滞了呢。凝固的正午也似乎一点点松动起来。
豌豆
豌豆是一种伤心的植物。
从它一出生,就是一副伤心的模样。它的颜色是一种伤心的绿,在瑶村只此一种。它的茎太小太嫩太柔弱,它的叶如瓣瓣破裂的心。还有它一根根游丝般的触须,就像一声声叹息。看着都让人伤心。
及长,它匍匐的模样也是惹人心疼的那种。在黄黄的土地上,就这么静静一躺,很无辜的样子。它昂扬的头颅挣扎着像要远行,无奈身子太弱,是不行的。这看起来,每一株豌豆都像一个地上受虐的女奴。看着还是让人伤心。
如果一坡豌豆都是这副模样,想想看,这会是什么情景?
瑶村的芒荆山,山顶葬着瑶村多年来夭折的孩子。山腰则种着大片大片豌豆。瑶村人似乎就想把那种伤心的绿利用起来,让路过芒荆山的外乡人没来由就想流泪。让在芒荆山耕作的本村人总怀着一颗悼念的心。我现在怀疑童年时我也许得了某种癔症,只要父亲一打骂我,我出门就会朝芒荆山里跑,绿成一片一片的豌豆会助长我的伤心,我坐在豌豆地里,一个人流泪、抽噎、癔想。我甚至把自己想成是芒荆山上的一座小坟,让母亲坐在那里嚎天嚎地地哭。我也把自己幻想成一株豌豆,长着一副伤心的模样,披着一身伤心的绿。我想瑶村任何一颗粗砺麻木的心在豌豆面前都会变得汤汤水水起来。铁石心肠的父亲也一样不会例外。
然后就是雪天。大雪把一坡豌豆压在身下,一坡大雪就被映衬得绿莹莹的,一坡大雪也看似伤心起来,似乎在无端地哭。出太阳了。太阳一出,野地里的雪就融化了,惟独压着豌豆的雪迟迟不化。似乎压着的不是豌豆,而是一点点幽魂,冷得让太阳也化不开。
瑶村冬天的植物都长得粗粗俗俗的,株株都似瑶村的傻大姐,雪来之前是什么样子,雪来之后还是什么样子。惟独豌豆长得如红楼里的林妹妹,一场雪后必有一场痛,一场病。
春天,瑶村的山山水水绿起来了,绿到深处,种种植物都似有一丝伤心渗入其中。这时豌豆却似伤心够了,它显得从容而平静,为瑶村的春葬准备悼品,先是几朵小小白花怯怯的开了,接着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花开满山坡。那时候,芒荆山的鹧鸪往往啼得最为孤绝,长一声,短一声,声声让人魂断。
再后来就有几场风来,几场雨过,瑶村所有的残红都随着雨打风吹去。惟有豌豆,顶一身白花,成了瑶村春天最后的送行者。阳光烈起来了,初夏来临。瑶村的禾苗开始绿得深沉,绿得大气,绿得平和,绿得跟太阳一样欣欣向荣。面对旺盛蓬勃的禾苗,瑶村人心中藏了整个冬天的那缕栖惶没有了,捉襟见肘的日子突然舒展开来。豌豆那身伤心的绿这时猛地变得枯黄。
把豌豆的尸骨乱草一样刈回家,从中找出片片饱满的豆荚,剥开豆荚,那一粒粒饱满、坚硬、橙黄的豌豆就爆出来了……
瑶村的豌豆真是一个迷啊,仿佛聚集一生的虚柔、懦弱,就是为了凝聚一粒坚硬的结果?一粒如关汉卿所描写的那样铜筑的核心?它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人物有界,有时我真想变成另一株植物,去问问它。顺便也看它有什么要问我的?
谢宗玉:o型血,天蝎座。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书11部。其中《与子书——一位作家父亲写给儿子的情爱经验》正在市面热销。这本散文集有四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有二十多篇文章选入中小学生读本,有二十多篇被选入中考高考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现代文阅读。有十多篇入选年度优秀儿童文学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
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恪守思想启蒙,
精神自明,美的敞开
欢迎关注人文向度
向度微信公众号:renwenxiangdu
投稿邮箱:renwenxiangdu@163.com网络合作平台:新散文观察论坛 | 实体书店合作:山东济南睿丁岛生活美学书吧/河南焦作红月亮书店/河南郑州大河书坊
本刊公众号纸质刊物合作:《奔流》《草原》《创作与评论》《焦作文学》《屈原文学》《漳河文学》……(持续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