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理解答题探微,跟老师一起来分析,如何初步攻克!

导语:

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前面我们已经反复多次讲过,那就是要“先题后文”,意思是先读文章后面的题,再倒回来看我们的文章。

那么为什么要先读题呢?

先读题是为了找到我们的阅读重点和方向。我们先想一想,我们读文章做什么,还不是为了答题,要答题你不得先把文章理解透了吗?至少它讲的是什么,你总该知道吧。

我们按照一般的做法是先看文章,文章读完读懂以后,就来答题,一道一道又要回过去找。这样相对于先读题后看文的做法时间是相对花得多一些,因为相当于第一遍看文章的时候解决掉的问题为零;而如果我们先读题呢,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或者至少能够抓住一些关键和重点。

记住考试阅读是为了答题,一定要把这个目标和方向抓住,不然读文章又是为什么呢?因此,我们不管是在看题、做题的时候,还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都要时刻具备一个意识,那就是题型意识。

任务型阅读是我们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一个最大特征,我们阅读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答题任务。这是不同于平时课堂阅读,以及课外阅读的。下面我们就来看如何来“先题后文”。

如何读题?

读题怎么读?我们读题的时候要从第一题读下去,当然考场时间紧张,第一遍读题主要是圈画关键词,这是为了方便我们记忆。人的瞬时记忆储存内容有限,信息多了我们会记不住。

通常一个题干的信息也是少则十余字,多则几十字、上百字不等,我们不可能每个字都去记,要抓住关键词记忆。举个例子:

这是2020年中考语文的一套模拟卷当中现代文阅读的一道选择题,要我们选择一项,注意是要“与原文不相符”,这就是重点关键词信息,很多考生因为看题不仔细,错选正确的选项也是大量存在的。

看了题干之后,我们还要浏览一下选项,其实有些题目的答案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也能判断:

比如B选项的对“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的理解,说是对“一个人不很高的评价”。

这里就要存个疑,是这样的吗?一般来说这句话对人的评价应该是很高的了,怎么是“不很高”呢?等到回到原文去定位,核实答案。

上面题13也是一道选项题,也是“反选题”,选择的是“含义不相同”的一项,题读到这里的时候就要注意圈画、重点标记这几个信息,意识到之后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筛选排除正确选项。

看完题干,我们接下来还要看选项,我们可以在试卷上圈画重点关键词,比如我把这上面的人名给圈画了出来,也是为了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如遇到类似信息,注意圈画文章信息,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题目中什么样的信息是关键信息呢?

首先带有引号的信息,引号里词句多是对文章的引用,那么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就要重点标记出来,这是关键信息;

其次,还要注意否定语,比如我们上面举到的两例;

还有就是要抓住主要重点信息(如这道题的人名,以具体为准),比如我们题目选项里的刚才老师已经圈画的内容,重点关注。

如何读文章?

前面篇幅把读题的事说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说如何阅读文章。文章还怎么读呀?从头读到尾呗。其实当我在一次语文课堂上问同学们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这么回答的。没错。但是具体该怎么读呢?是不是有一些方法呢?

如果阅读就是这样简单,或者只要这么做了,每个人就都能拿高分了。那也不用我在这里讲了。那也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阅读,有的能拿高分,有的分却很低,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了。好的阅读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而质量差的阅读、效率低的阅读,即使自己是多么用心,也不能取得高分。

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心中有问题地读。刚才我们已经讲过做阅读题先看题再读文章,好处就是能够节约时间,不必做题的时候再倒过去搜寻关键信息。我们这第一次阅读就要解决掉关键信息。因为我们先教大家读完题目就抓住了题目主要信息,接着就读文章,遇到相关信息就作圈画,这对于题目的解答也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这还是第一次阅读就解决了的。

当然关键词、重点也不是只有题目当中包含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感觉很重要的内容,比如文章的中心句,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等,还包括一些过渡、转折用词等,这些对于文章的理解很有帮助,都可以是一些关键信息,需要我们标记圈画出来。(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关键信息呢?)

举个例子,还是以2020年中考语文的一套模拟卷为例,我们来看看:

以上红方框就是我圈画的一些关键词,当然每个人阅读的时候感受不一样,也会有差异,关键是完成任务——解题。

我们通过通读全文,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也比较清楚考题考的是文章的哪部分内容,也就是能够准确定位,达到题文相符。

接着要做的事就是将文章的结构梳理出来,也就是我们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做的——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就需要划分段落层次,根据是看段落内容,如果有好几段内容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么就该化归在一块,也就是同属于一个大的结构层次。

我们来看上面这篇文章,先归纳每一段的内容,再划分大的结构层次。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是分合式,我们来分析一下:

开篇第1段是对“有趣的人”的引入,也就相当于导语,一个背景信息,引导出作者说要表达的主题。第2段紧承第1段对“有趣的人”作了一个总括式的阐述。因此可以把这两段并为第一层次。

接下来的第3-6段都以“有趣的人”开端,以这种显著的形式表述作者的理解,让读者也能一目了然,清晰可见。

最后第7段引用梁启超的话语,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句收束全篇——“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这样一来,我们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中心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什么样的内容中心呢?把三个层次的意思合并起来就知道该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有趣的人”,讲有趣的人如何有趣,如何不苟且,有趣的人又具有哪些特征,所以最后倡导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人。

文章主体部分是在第二层次,也就是整个文章的中间部分,具体阐述“有趣的人”的各个特征。需要大家去筛选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去归纳概括了。那么问题来了:

这道题要准确作答,就需要我们对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破译”,把每一段以“有趣的人”(第3-6段)几字所展开的内容加以概括提炼,可以是原文有的字句,也可以是自己的整体归纳;每一段的概括是为一点,有四段正好四点,分值也是4分。

那么同学们能够作好概括吗?试一试吧。

结语: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阅读理解答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先题后文”,就如何读题、如何读文进行了初步阐释,主要用到的是抓关键词法。关于阅读文章这块,最终是归纳总结,也就是概括内容中心,需要我们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