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自家春联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作者简介
张刚毅,麻城市楹联学会会长。男,1955年出生,湖北麻城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麻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曾任《大别山楹联选粹》《中华女子楹联》《中国对联集成·湖北黄冈卷》《中华古韵》《麻城民俗》副主编;农村执教40余年间,在教育权威报刊发表教育论文、教育随笔、散文百余篇;多年来,乐于诗词、楹联创作,发表诗词、楹联作品数百首(副)。2017年荣获湖北 “联坛精英”的称号。著有《杏雨·散文集》《杏雨·诗联集》。
漫话自家春联
张刚毅
听父亲说,每逢春节,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要自撰自书春联,写完自家的,还要给左邻右舍写。自家春联的内容大多是与家规和教育有关,如“田间耕岁月,笔下悟乾坤” 就是我祖父为传承“耕读传家” 的宗旨而撰的春联,希望后代知道勤劳能使生活丰盈、岁月充实,读书能通天地之情理。
01
1980年,我家盖了两间房子,现在成了我们这一代的老屋了。按父亲讲的家庭传统,从这年起,该轮到我这个长子执笔了。到了春节,父亲给两副大门亲自撰写和书写了两副春联,作为交手“家训”:
五寸羊毫,兄挥弟舞;
一根教尺,父执子依。
德厚财源广;
人勤福泽多。
尽管两联十分平实,但父亲对家庭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家庭走向,都作了很清楚的规划,并渗透了对后代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
老屋还有院子门和厨房门,父亲说这两副春联由我写,说是作为“交接手续” ,并且特别对院门春联作出要求:园门春联上联须写“门外” ,内容必须与事业相关;下联须写“院中” ,内容必须与家庭相关;且上下联各须嵌上“门外”“ 院中” 之字,还必须年年如此地写下去。
因此,我那年所撰的两副春联是:
门外奔波常得福;
院中团聚又逢春。
厨房门则弄了一副集句联:
五常仁在首;
百善孝为先。
02
80年代初,我被调到离家较远的一所中学任教,还带着刚启蒙的儿子读书,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儿子的教管,加之母亲身体较差,妻子种着责任田,十分艰难。
又逢春节,我无暇多想,给园门贴上了一副春联:
门外风随心,雨随缘,天天畅顺;
院中老益寿,少益智,岁岁平安。
以此释放一年的劳累,表达全家美好的愿景。同时,从这年开始,我不再将春联贴在粗糙的院门墙壁上,而是贴在较宽大的两扇院门上,凡长联均以龙门对的形式书写。
又一年的春节来临,我家当年因无端受人诋毁,父亲很气愤,为园门早撰好了一联,内容含有一些“飞来横祸、善恶有报” 之类的意思。其中用字很僻,如贴出去,村里没人读得懂。
父亲是为了出一口气而已,我觉得似乎不是我家做人的风格,也没必要将此事耿耿于怀。于是我劝父亲“别生小人之气,要放得下” ,并提出我来撰此联。经父亲同意后,我撰了一副:
门外天空地阔,容山容水容美丑;
院中气正人和,读孔读经读春秋。
我说:“天地多伟大,山山水水,一切美的、丑的都在其间,也都容下了;园中之人只求清和,以史为鉴,读书修身,观古通今,还有什么可憋在心中呢?”
父亲欣慰地点着头,然后问我“你的横披呢?”
我说:“我家院门口是一条村里人出进的路,从现在起,不管什么内容的春联,每年的横披都是‘好人平安’ 四个字。”
父亲笑了,说:“这个横披好,这是祝愿,也是扬善,通用性也强。”
从那年起,我家院门春联的横披“好人平安” ,18年未曾改变。
03
门外大道遥遥,过客匆匆,平凡事业砺就英雄大志;
院中炊烟袅袅,亲情切切,和睦人家引来幸福甘泉。
撰写这副院门春联的那年,弟弟事业有成;我虽教书,但也乐此不疲;特别是父亲,虽然退休了,仍受聘编纂区志,后又聘去参加编纂《麻城县志》。春节全家回到老屋,欢聚一堂,畅谈人生价值,谈对事业、家庭的态度,都深感人生如白驹过隙,要踏实做事,宁可平凡,决不平庸。
父亲说:“下联写家庭好,我家是农家书香门第,是‘炊烟’加‘亲情’的寻常人家,不图虚荣,不慕富贵,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幸福之泉呀!”
1994年秋,县志编成付印后,父母亲一起回到老屋居住。我每次回家看望他们,总觉得老人对我们做儿女的放心不下,于是,我尽量少说在外的烦恼事,即尽量报喜不报忧。为提醒全家,安慰老人,那年我写的院门春联有点长:
走出门外 ,多思进取, 常读史书古鉴,洞谙成败为良友;
回到院中 ,少叹奔波, 重温祖训家规,彻悟兴衰是硕师。
我的旨意是,在事业上务求进取,读史可明成败之因,成有经验,败有教训;在家人相聚时,少言在外奔波艰辛,得甘有道,吃苦砺志,故人生的成败和兴衰,均给人启迪。既自勉,又给父母安慰。
父亲则对联中一“多” 一“少” 很感兴趣,一年来,每逢来客人,他都要评讲一下这副春联,并特别指出:“这是孩子们真心的安慰,真正的孝心。”
04
1990年后,我和弟弟工作较有起色,孩子们读书都很努力,父亲晚年生活也很愉快。父亲不饮酒,常饮茶;不打牌,常吟诗。于是,院门春联也随之表达了三代人的喜乐之情。
门外流年似水,春华秋实时时好;
院中赋韵如歌,墨趣诗情字字香。
春品花开秋品实;
晨吟日出晚吟风。
第一副联未书写。
第二副联隐含着勤劳与收获的情趣;下联以“晨吟日出” 写下代成长进步,以“晚吟风” 写老人要秉持晚节高风。
因为90年后家庭生活的平静,院门春联没多出新意。
门外风光,山山水水皆入画;
院中素卷,字字句句尽含香。
门外四时景,山山水水含新意;
院中数卷书,字字行行透异香。
第一副联未书留存。
第二副联将“四时景” 与 “新意”,“ 数卷书” 与“异香” 照应,是以“识而悟”、“ 学而思” 之理而自勉。
05
步入新世纪,孩子们都在上中学,父亲对孙辈寄托着殷切的期望。
老人虽乐居乡村老屋,但怡情于田园风光,常与邻近村庄的老人们谈古论今;更期盼我们回家告诉孙辈们读书进步的好消息。
于是那几年的院门春联则围绕了门外自然风光 和院中父亲的所乐、所求而撰写。
门外乡村田野, 又观妙手添春意;
院中翰墨人家, 再听佳音报福堂。
门外田野,自有骚人多韵意;
院中茶香,常来墨客论诗文。
门外千枝竞秀,万物生姿欣盛世;
院中五代浇园,七雏展翅乐鹏程。
“七雏” 指父亲暮年所寄托无限希望的孙辈七人,“雏” 原意为幼小的鸟。
2005年,父亲溘然长逝,我们告别了老屋,到城区居住。2006年春节临近,数日雪雨交加,祖辈、父辈饱经风霜的人生,尚学崇文的传统,今我感叹不已。为了悼念他们,最后给老屋院门贴上一副素联,寄托哀思。
门外霜风雪雨,磨练出祖辈优良品质;
院中纸笔诗文,传承着父亲高贵精神。
(部分自家春联曾载入《麻城文学》)
06
按老家风俗,凡开在外面的门,过年都要贴副春联。我家厨房门是向外开的,于是便成了我用春联抒情写意,教育后代的地方。
改革开放后,家庭逐渐摆脱粮食困难,回忆近30年的生活困窘,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情世故,我便撰了一副这样的厨房门联:
甜酸苦辣,煎炒人生味道;
柴米油盐,烹饪世态恒情。
以后数年来,厨房门联都离不开珍惜粮食,尊重体力劳动者和求知、修养等话题,如下面三副五字联:
惜粮如聚玉;
积善胜储金。
种地千般苦;
兴家几代勤。
三餐为学问;
五味即文章。
1990年后,生活水平又上升了一个档次,孩子们口味高了,还常常出现挑食和浪费现象。母亲对他们常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我便撰了一联贴在厨房门上:
老祖规教从业者;
粗茶饭养读书人。
以此教育孩子们传承老家规,希望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懂得粗茶淡饭有益于健康,有益于读书明理。
来家里作客的亲戚、朋友们,都说我连厨房门这块地方也不放过,也要用来煞费苦心地作联教育孩子。
07
我家老屋院內有两间房子,是70年代末父亲为我们兄弟俩以后分家做的,另有一间单独的厨房。两个大门和厨房门,都是对着院子开的,因此每年都要贴上春联,包括院门春联,每年要自撰四副。
自盖新房子到举家迁出,每年春联多为安慰老人,教育孩子。虽然不分俗雅,但也常寓理其中,让老人得到安慰,让孩子们去领悟。
弟弟在城里工作,只是春节回家住,平时父母就住在弟弟那间房子,每年大门春联则是写父母的生活特点。如:
情系邻里,扶杖笑迎迷路客;
梦萦子孙,倚窗细听扣门声;
严规子辈,传与家风扬正气;
呵逗孙曹,教依古范守仁心。
体健心康诚待友;
窗明几净喜迎春。
我们住另一间房子,每年大门春联则多为读书、砺志联,以教育孩子读书、做人。如:
不为燕雀,胸怀远大;
当作鸿鹄,志在乾坤。
读家国书行光明路;
观古今事做厚道人。
儿子高考那年,为表达对儿子升学的祝愿,撰了如下一联:
杏雨无声滋嫩柳;
春风有诺惠寒窗。
08
世纪之交,我们的孩子们有的读大学,有的读高中、初中了,都处在立志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十分关注我每年的春联,逐渐开始评评点点了,当然也从中看到了我的良苦用心,并受到了一些教育。
不过,我大多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去作春联,甚至不苛求格律,借用一些“口头禅” ,目的是把要求和希望说到位,把做人的道理说明白。
多读几本好书,通情达理;
不说半句空话,务实求真。
针对联中“通情达理”, 我弟弟对孩子们说:“这不只是人们口头上所指的情理,就读书而言,应该包含着“一切人世之情” 和“天地万物之理” 等,唯多读书才能通达。”
真理千秋灿烂;
好人一世平安。
父亲说:“崇尚真理,坚持真理;关照好人,学做好人” 是人的美德。
少恋悠闲烦少少;
多图进取福多多。
上联我本想用“祸少少” 对应下联的“福多多” ,但因过春节,觉得不吉利,则改用 “烦” 字( 指偷懒带来的烦心事),以教育孩子们做个有作为的人。
数年来,老屋两副大门的春联,从没有过发财升官的内容,但每副春联,我都要写进一个理,都不离开对后代的教育。
09
2001至2005年,学校搞了个教师安居工程,我分得了一套房子,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我便将他们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居住,并且在学校过春节。
在学校过年也还是少不了贴一副春联,因为学校是文化重地,加之孩子们都参加了工作,于是几年来的春联意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欲耐严寒须品淡;
愿培新绿不言愁。
此联是勉励我自己要不屑外界“冷遇” ,淡泊名利,要为培养新人而不懈努力,并要无怨无悔。
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那年,写的春联是:
人和三冬暖;
风正万事兴。
为的是强调“人和”“ 风正” 的重要。
2003至2004年的工作很忙,家庭事情也不少,春节则写了两副自我安慰的春联:
好时光忙中度过;
甜果实勤里收来。
不负良心交好运;
常行善举得春风。
2006年春,搬到麻城新房子居住,为庆乔迁之喜,撰了一幅联,既作庆贺,又为勉励:
勤臻百福,新居常焕彩;
和纳千祥,陋室也生辉。
无论怎样遣词、组合,内容是雅还是俗,我都要在春联中写点事理。贴出来的春联,不仅是为了过年披红喜庆,更重要的是传承家庭文化,传承自家几代人不变的家风。
(部分春联录入《中国教育人博客》)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