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道德经》用16个字讲明白,何为处世之道?

“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然过不好我的生活。”——《后会无期》
人这一生会听到许许多多大道理,可为何还是会有人感叹过好自己这一生呢?根本原因,其实不是道理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道理始终是别人的经验总结,而人生却是自己的。想要真正过好自己的一生,需要用行动来验证道理。
道理和人生的关系是:把道理作为前进的准则,用行动来验证道理。
因而我们需要先“懂道理”,再付诸于行动。
懂得道理,就是要“明理”,明理则修身,也就是要懂得如何“为人”;验证道理,则是要“执行”,就是要懂得如何“为事”。
我们所学习理解的“大道理”,归根结底就是在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只有你真正懂得如何为人、如何处事,方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了4句话16个字,将我们为人处世之道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方而不割

意思就是说要为人方正而不孤高,做事讲原则但尊重他人。
为人方正,是在教大家需要有端正的品行。但是往往我们身边那些品行端正之人,通常都会带着些许的孤傲。因而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待见。
尼采有句名言:“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但相对于老子的智慧来说却又明显低了很大一截境界。
之所以找不到同类,不是因为众生不如他,只是因为他过于孤傲罢了。
真正得道之人,是懂得克己修身,但又不孤傲的。他们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不会计较他人的不足。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大善之举。
而在处事之时,我们需要有底线、有原则,但又需要尊重他人。你的底线和原则只是约束自己行为的标准,但不能用这种标准来约束他人。
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做事有原则的人,但为何他们的人脉资源却很少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原则,但不能因此而“割伤”他人。也就是说既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原则,又要尊重他人的言行举止,不能因此而跟他人处在对立面上。
如此,才算是得道之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廉而不刿【guì】

字面意思是说,要为人廉正宽厚。
但其实按照我的理解来说,就是你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行,又要谦卑低调。
为人要廉正,这是要求自己廉洁正直。可你不能因此而看不起他人,对别人就提出苛刻的要求。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为而不争”。这跟老子所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还要做到“不刿”,大致意思是不针对人,其深层次含义是要让我们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心态来做事。
为人要廉正宽厚,做事要善于和人达成共同的利益。
如此,才能在处世之时,既能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又能与人合作共赢。如此,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因为如何才算过不好一生?无非就是内心混乱、利益不佳。既然如此,何不学学古人的智慧,做到“廉而不刿”呢?

直而不肆

所谓“直而不肆”则是说我们要为人直率,但不可过于放肆。
生活中那些性格直率之人,往往都非常容易伤害他人。他们常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事实上,这样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直率”,他们顶多可以称之为“直性子”而已。
为人直率,在当今社会中是很难能可贵的品德,但并非直来直去说话做事就代表你是“直率”之人,过于直白那只会被人说是“情商低”。
真正得到之人,要做到直率但不放肆。你可以直率表达心中所想,但需要用他人能接受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执行。
直率的度把握好了,他人会对你称赞不已;然而过于直白,则会被认为是低情商的“跋扈”之举。
保持直率的为人处事方式,是为了让我们不被他人左右,不受环境影响,不因压迫而卑躬屈膝;而懂得“不肆”,则是要让我们拿捏好说话做事的度量,别因为你的“直白”而伤害到他人,令人心生厌恶。
很多人说“我就要做我自己”,其实是一种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的借口而已。
为人直率就一定会伤害他人吗?那是你说话做事的方式不对罢了。

光而不耀

这句话最好理解,那就是“别显摆”。
不管你有多大成就,你都不要四处炫耀自己的过人之处。爱炫耀之人,无非就是想要博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可事与愿违,炫耀总会遭到他人的反感。
关注确实是关注了,但认同不认同就不好说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光而不耀”其实有两层含义。
“光”是指你的能力、成就、优点,你需要绽放出来,让别人看到。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我们还要明白一个现实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你要是不把自己“拉出来溜溜”,谁知道你“是骡子是马”?
所以在做事的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他人看到,你才会有获得更多机遇的可能。
但展示不等于炫耀,“不耀”就是需要我们在绽放自己才华之时有所控制,有所拿捏。
能够“光而不耀”,一方面是自己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和利用,不至于让自己“怀才不遇”;另一方面是不能过于显摆,否则你的展示就会变成“刺眼”,失去了人脉。
如此,你才能既能得到认可,又能结交人脉,人生就不会过不好了。

写在最后

身边很多人都在感慨,说既想要做好自己,又必须得屈服于现实。
乍一听确实无可奈何,但深入分析后才明白,不是自己做不好自己,也不是现实逼迫,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为人处世之道而已。
我们想要做一个“方正”之人,但不懂“不割”之理;
我们也想做一个“廉正”之人,但不知“不刿”之理;
我们还想做一个“直率”之人,但不明“不肆”之理;
我们更像做一个“大才”之人,但不会“不耀”之理。
前面的“大道理”我们听得太多,但后面的处事之道我们却很少实践。
光有道理没有实践和约束,自然就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