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TnPM的设备安全管理(上)

一、TnPM安全管理理念和总体框架

(1)TnPM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的灵魂是安全文化,没有文化支撑的安全是偶然性和非持久的,有健全文化支撑的安全才是广泛和可持续性的。TnPM安全文化吸收和继承了世界上各种安全体系文化的精髓,同时做了切合中国人文环境的剖析,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诠释和延伸。其要点如下:

1)安全是各级管理者的第一责任

这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如果各级管理者不愿意对安全做出投入,包括资金和管理举措的投入,不愿意将安全的理念在大会、小会上润物细无声的灌输和渗透,安全责任就变成空洞的口号,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矿井口上赫然醒目的标语写着: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但矿井里200多人却命丧黄泉。

安全——成为各级管理者心中的第一责任,安全工作才能落地,才能真正引起全员的重视!

2)安全需要挑剔和过敏式的管理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挑剔和过敏式管理的概念呢?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过犹不及”,说的是做过了反而不如不做。这句成语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不正确的。生命是无价的,是弥足珍贵的,如果安全的举措做过了,可能造成浪费或者无效率,这固然不好,但十次用不到,一次用到了就可以弥补所有的过剩和浪费!宁可挑剔,不要错过一次纠偏;宁可过敏,不可忽视一次安全隐患的发现,这就是我们秉承的原则和文化——因为,死亡是无法复活的,对于安全事故和伤害,永远是追悔莫及的。

3)安全管理无边界,不分内外,不分彼此

对于无辜的生命而言,安全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的。员工上班要保证安全,下班仍然要保证安全;是本单位的员工要保证安全,外单位的员工也要安全;自己要安全,家人也要安全,亲友也要安全。安全是社会的责任、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是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任何人不能忽视他人的安全、集体的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如果划个圈圈,圈内是我们管辖范围,外部不归我们管。当我们将圈圈划大,外部的就变成内部的,这就是无边界的涵义。

4)全员参与是安全的基本保障

全员参与是当代管理的普适理念。安全是全时空的课题,贯穿人类活动的全部时间段,涉及空间的各个角落。只有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才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安全涉及所有人,所有人的行为又关乎他人的安全。所以说全员参与是安全的基本保障。

5)安全事故防范和隐患消除——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经验有个积累的过程,当人们想不到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出乎所料的安全事故。于是人们将这些发生的教训提炼成为规则、行为准则或者防范措施加以实施,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通过经验来积累提炼成为事故防范是重要的保证安全途径。然而,人类又具有演绎、类比和推理功能。不一定都要经过血的实践才提炼出防止安全事故的规则。善于思考者会通过物理、化学或者心理等方面的原理,推导出某些危险的结果,并研究如何加以防范。从这种意义上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审慎思考,要从最坏的方面准备,对危险的可能性加以评估和防范。

6)安全1%法则——1%的不到位会导致100%安全事故的发生
1%只是个概念,并不是精确的度量。这一理念是被无数安全事故所证明了的真理。不少人熟悉80/20分布律,普遍认为,20%的要素决定着80%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20%的人占据着80%的财产;20%的设备故障,决定80%的停机损失;20%的安全管理缺失会决定着企业80%的安全状态;企业里,20%的精英人物带动着80%的普通员工进步。这似乎成为普适的规律。
然而,世界上还有一类特殊的规律,就是99/1分布律,或者说是1%法则。下面让我们看几个特殊的例子。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形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密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密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这个小小的O形密封圈对于整个航天飞机而言,实在微不足道,比例不够其零件数量的1%,却毁灭了其余的99%;
在1867年3月2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0,000美元成交价将当时属于俄国的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笔土地交易成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且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负责此购地案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William Seward)以大量金钱买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使得当时很多美国人觉得这很不值得,并揶揄这是“西华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或“西华德的冰箱”(Seward's Icebox)。西华德在当时属于极少数主张买下阿拉斯加的人,不足美国政府官员的1%。随着历史的推移,当阿拉斯加发现金矿和石油,当这个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人们才认识到西华德先生独到的眼光和远见。
在这个世界里,有无数个1%,决定着其余99%的命运!水加热到99度并没有烧开,就差1度才能沸腾,才成为开水。百米赛跑完成了99米,最后一米的冲刺决定了胜负!
英国国王1485年到波斯沃斯征讨与自己争夺王位的里奇蒙德伯爵。他的御用马夫杰克没耐心等最后一颗马钉钉好就牵马离开。国王在骑着战马冲锋时,缺少马钉的马掌掉落,战马翻倒,国王滚落被擒,一个庞大的王国因此被毁掉。
无独有偶,2009年巴西甲级联赛,一位激动的女球迷因穿高跟鞋站立不稳,前倾摔倒压在其他球迷身上,引起多米诺骨牌现象,致使50多人受伤,不少人伤势严重!
1%法则在安全方面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英国地铁电梯一段电线烧焦,引起爆炸,伤亡人数近千!中国东部一大货车中右轮螺母松动掉落,致使车轮飞出,压死祖孙2人,压伤1人!山东某铝厂混合炉出铝口少了一块套眼砖,致使铝液大量溢出,竟引起大爆炸,造成66人伤亡!温州到宜宾的大客车倾覆造成8人死亡,19人受伤竟然是因为一只小小的苹果引起:司机低头捡起小朋友滚落他脚下的苹果,使客车失去方向,扎进五六米深的沟里,四轮朝天!印度帕尔泊阿尔法石油钻塔进行例行维护时要检查更换100个安全阀,技术人员忘记了其中一个,结果原油喷发,造成300个工作平台起火坍塌,167名工人遇难,损失达34亿美元。

7)时刻准备着——准备周围的人不按照安全规则行事,准备周围环境有不安全意外发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未雨绸缪。在中国当前的环境,因为存在大量不守纪律、不按照规则行事之人,要将周围的人看成“完全无视安全或者无安全常识”作为常态化事件加以防范。也正是因为很多人不按照安全规则行事,就会形成大量不安全的环境隐患,如不坚固的桥梁,不牢固的护栏,无警示的空洞或水井,无反射的弯道,无支撑的危险建筑物,……,所以要时刻准备周围会有危险事件发生。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行车,要随时准备前面的车不打灯就变线,随时准备后面的车离你太近而追尾,要随时准备有人、畜闯入公路,这就是环境。如果你没有这种常态的警惕心理准备,你可能就会出事!

如果我们常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安全而言,我们换一个说法——事故总是光顾那些无准备的人!时刻准备着——是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法宝。

8)对安全而言,“禁止”是最神圣的指令,不容侵犯

“禁止”的规定是严格防范危害的指令,任何人、任何时间、不应该以任何借口打破!尽管有时打破“禁令”不一定会出危险,但绝对存在危险的风险!因此,禁令是不允许打破的。
十字路口的红灯在两边马路都没有车的时候似乎多余,但我们仍然要不暇思索的遵守!在马路开车变线一定要打转向灯,即使前后没有车,不要建立在“前后是否有车”的判断上,否则不一定因为哪次判断失误而出事!要让遵守禁令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选择性的判断。

2000年某工厂磨浮车间一个工人因为违反“严禁穿越皮带”的禁令而卷在増紧轮下而死亡就是鲜活的例子。这个员工曾经多次违反禁令穿越皮带并侥幸没事,终于死于这种侥幸心理。

9)严格的安全培训不可或缺

安全是一门科学,不是每个人可以直觉感悟的。不同企业、不同环境都有其安全的特色和相关的规律与原则。常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是无法领悟或者掌握的。氮气是无毒的,某企业的员工在充满氮气的管道里施工而窒息死亡,是因为缺少相关的培训与常识。因此,严格的安全培训不可或缺!在后续的章节里我们还会就安全培训进行更详细的论述。

10)人因安全失误不可避免——即使是最聪明、敏捷且训练有素的人,也可能犯低级、愚蠢的错误

人是犯错误的动物。虽然良好的基础素质、天生的聪明、敏捷、训练有素、技能熟练都可以降低人出错的概率,但完全的避免几乎不可能。因此,系统安全永远不能寄托在“人不出错”这一前提下。

图3-10 人类失误分层模型

人类失误模型如图3-10所示。人类失误可以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失误两大类。无意识失误表现为滑过、不正确和遗漏,其心理背景为没注意、潜意识中的错误习惯以及忘记;有意识的失误表现为错误和破坏两种。而错误的心理因素很多,有的是记错规则,有的是缺乏知识,有的是技艺不熟练,也有的是因为调皮、赌气而形成的故意行为。有意识失误的另外一类是破坏,这只是少数极端的情景。

人类存在着大量失误的陷阱,这告诉我们,任何管理都不要寄托在“让人不失误”这一前提之下!反之,任何管理要主动建立在“人可能失误”这一假设之下,并制定切实的措施加以防范。
11)与管理人因安全失误相比,环境的改善更容易做到——引导团队聚焦于创造一个让人因安全失误很难发生的环境

当我们明白人类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一点是很难通过管理而完全消失的。我们只好转换管理的方向。与其管理难以管理的人因失误,不如管理容易管理的环境,我们可以塑造一个让人因失误很难实现的环境。例如我们通过纠错防错设计,设置人因失误的障碍。

例如,电力系统施工时人们常挂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正在施工,请勿合闸!笔者所听到的事实是,仍有人合闸,造成工友触电身亡。一次一位女电工挂牌接线,一位老工人吃完午饭回到车间,发现漆黑一团,走到电闸旁边,发现电闸被拉下,他根本没看到旁边挂着的牌子,嘴里还说着:“我说这么黑呢,谁把电闸拉了!”,他一合闸,听到一声惨叫,那个施工中的女工当即触电身亡,留下一个痛失母亲的六岁孩子!还有一个挂牌电死工友的例子:一位员工用长棍子在前面干活,不慎挑起后面的电闸,结果也发生电死工友的惨剧。为了避免这类失误,国际上早已实施了挂锁的制度,通过挂锁可以基本避免这类的人因失误。图3-11为安全锁扣。

图3-11 安全锁扣(LOCKOUT STATION)
12)安全管理的地盘原则——无论何人、何故发生何种安全事故,区域负责人均要认真负责

安全管理的地盘原则是有利于安全责任落实的准则。换句话说,当我们设定了这种责任和准则,就意味着区域负责人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安全负起责任。区域负责人不但要随时检查和关注本区域的环境安全状况,还要关注来到本区域人员的安全。

例如,他们应该对到达本区域的人给出安全须知、指出安全逃生方式和途径,甚至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发放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护耳、护眼、防尘等劳保用品,对于涉及危险的区域要进行隔离和屏蔽。出现安全事故,地盘负责人要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弥补,并承担责任。无论来到本区域的人是客户还是参观者,或是外协人员,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区域负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13)发生安全事故,重点不在于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而是对事故深层次原因的剖析

一般而言,很少有人愿意看到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当事故真的发生了,惩罚责任人往往于事无补,不会因此减轻伤害,也未见得因此会降低未来的伤害。虽然当事人受到惩罚,但人们未见得真正明白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重复性的事故仍会发生。

企业常年实施的“四不放过”,有其合理的内容,但也有其副作用。例如“责任人不受到处罚不放过”,常常会引导当事人因追究责任而忽视事故发生的真因。有些企业在发生事故之后,责任人为避免受到处罚,常常掩盖事故的真正原因,或者避重就轻,让事故的真相永远消沉埋没,笔者并不反对追究责任人,但重点并不在此。有些责任人已经被事故本身惩罚了,甚至成为事故的受害者,再无机会接受处罚了。重点是事故背后的物理、化学或者心理因素,以及所折射出的培训和管理缺失。如果这些深层次原因没有找到或者未找准,很难避免重复或者类似的事故发生。当我们强调责任人不受到处罚不放过,一些个人或者组织怕因此受到处罚,甚至不惜掩盖事实真相,将真正的原因隐藏起来,让事故发生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团。这对揭示事故真实原因十分不利。这种现象在我国企业里大量存在。

笔者曾经听说过一个外资企业里的故事,某个检修工因为手上有油,不慎将一个螺母滑落在即将检修完成的大型机组里面。如果重新解体寻找这个螺母需要几天时间,而当时没有别人在现场看到螺母掉入机组。这个工厂的文化十分人性化,没有追究责任人的传统。这个员工想了想,还是如实将这件事报告给他的主管领导。虽然延迟完成检修,影响了生产,这位员工不但没收到惩罚,还获得表扬。这个例子如果发生在某些指责型或者惩罚严厉的工厂,也许因为怕受到惩罚,员工会隐瞒真相,设备运行起来一旦出现故障,没有人会主动承认,就变成了一个无头案。因此,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结果。
14)安全检查、隐患处理不容拖延

安全检查、隐患处理不容拖延的道理十分简单——安全检查、隐患处理在和事故赛跑,看谁跑得快。任何拖延可能意味着事故的发生。出了事故更要及时处理,因为时间越久,记忆越模糊,离真相越远。只有趁当事人对情景的记忆清楚,现场未完全破坏时才能采集到真实和大量的信息。才能产生更切合实际的根除方案。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某工地发现塌方、开裂隐患,有人已经报告领导云云,但因为领导忙,还没提到议事日程,结果悲剧发生了,最近发生在青岛的输油管爆炸事故就是这样的例子,隐患的报告早在几个月就提出,但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以至于最后酿成重大的爆炸事故……。可见安全检查和隐患处理的及时性是多么重要。

15)安全管理无捷径可走

安全管理是需要深入细致工作的。懒人们总想找到一条不费力气管好安全的捷径,但在这个世界上,安全是没有捷径的。安全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需要付出大量“无伤害”甚至“有伤害”的代价,以换取未来安全无忧的美好结果,这也算是广义的能量守恒定律吧。

安全是系统工程,安全要全员参与,安全要制度建设,安全要绩效评价,安全要培训到位,安全要手段工具,安全要不断创新——所有这一切告诉我们——安全管理无捷径!
16)系统的任何层次都可能发生安全意义上的失误

一般认为,安全失误主要出在现场和基层,很少有人想到其他层次,这是一个误解。虽然安全事故是出自现场,但安全的失误却可能出在其他层次。例如一个培训未到位,致使现场员工不熟悉如何安全操作和自我防护。例如安全投入不足,防护设施和劳保配备不充分,导致安全伤害发生;例如企业只重效益,只顾生产,缺乏安全文化建设,结果导致中层、基层都不重视安全,安全事故频发;例如安全制度建设不健全,缺失的制度未能堵住安全缺口等等。这些失误是属于系统不同层次上的。有的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有的属于中层和基层。而且,越是高层的失误,引起的安全事故越多、越严重。

17)有效的安全管理应该着眼于系统改善而非局部调整

这是典型系统论的观点。局部的安全举措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系统的改善才是最本质的改善。系统的改善是指领导对安全的重视,安全文化和制度建设,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等等。因为这样才能从人本安全和环本安全两个角度真正建立起钢筋铁骨的安全防线。
(2)TnPM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
TnPM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3-12所示

二、设备安全可视化管理

(1)可视化管理概述

可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视觉化、透明化、界限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所以可视化管理是一种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可视化管理,使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让操作人员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自主性地理解、接受、执行各项要求,这将会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好处。

(2)可视化管理的意义

1)可视化管理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指挥安全生产,实质是在发布各种信息。操作人员进行生产作业,就是接收信息后采取行动的过程。生产系统高速运转,要求信息传递和处理既快又准。如果与每个操作人员有关的信息都要由管理人员来直接传达,不知要配备多少管理人员。可视化管理就是通过现场的图片、图形、色标、文字等视觉信号,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将复杂的信息如安全规章、生产要求等具体化和形象化.并能实现安全管理规章、生产要求等与现场、岗位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各岗位人员的规范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某公司培训主管级就生产部升降机放置物品的正确方法做过一个实验,他先将与操作升降机相关的20员工集中到培训室,花了半个时进行了一次关于升降机物品正确放置方法的培训。事后他做了一个调查,来确认本次培训的效果如何。结果调查发现,员工在13小时后只记得培训内容的70%;23天后就只记得10%;33天后仅仅只记得4%。主管对于这个结果当然不满意,然后他做了一个创新,这次将正确的放置方法和不正确的放置方法画了一个图,并配有警示性说明一起张贴在升降机的门上。然后主管再做了一个和上次一样的调查,结果13小时后员工会记得85%的内容;23天后记得65%的内容;33天后能记住54%的内容。这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文字和图来表示的问题,能留在员工记忆中的情况较之上一次有显著提升。
2)可视化管理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
可视化管理对现场操作人员的相关要求是公开化的,能提示每一个进入该现场人员的操作行为,有利于操作人员的默契配合,同时也是对操作人员违规行为的约束,使其操作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可视化管理起到预先提示作用,使操作人员进入现场就便于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安全生产有关规定。
3)可视化管理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可视化管理的优点就在于,它十分重视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比较科学地改善同现场人员视觉感知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调动并保护操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例如通过生产现场的安全提示、安全警示,给操作人员在劳累的时候,在疏忽的时候,有一个及时的提醒,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例如通过安全通道的设置,可以引导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安全行走;例如通过设备危险部位的图片展示,可以引导操作人员对危险因素的警惕和防范作用;例如通过生产中重要和复杂部位的示范操作图片,使操作人员比较容易掌握和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例如通过作业环境颜色的改变,可以防止作业人员的视觉疲劳等。

(3)可视化管理的作用
  • 迅速快捷地传递信号;

  • 想要管理的地方一目了然;

  • 易知正常与否,谁都能指出正常与否;

  • 从远处就能辨认出正常与异常;

  • 形象、直观地将潜在问题和浪费显现出来,任何人使用都同样方便,任何人都容易遵守,容易更改;

  • 有助于把作业场所变得整洁明亮;

  • 有助于维持安全愉快的工作环境;

  • 客观、公正、透明化,有助于统一认识,提高士气;

  • 营造员工和客户满意的场所;

  • 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

  • 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
(4)可视化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程度较高、综合性内容较多的管理科目。当前,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备。但通常在日常监督检查和体系审核中发现,由于制度范围广、内容多,岗位员工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上存在较大难度。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企业在对事故进行处理时往有规章制度,但操作人员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执行不力。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场执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使规章制度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决定安全生产效果的关键。

可视化工作正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可视化”充分利用了视觉感知信息来引导、规范和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以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管理制度视觉化、直观化、简洁化,提升全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实现全员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形成一种看得见的管理方式。

企业在进行“可视化”管理最初是在作业现场,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达到区分作业人员,明确工器具、工艺设备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场所危险状态等目的。在推行“可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可视化”不仅能够起到安全警示作用,而且通过图示可以使规章制度更加直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死记硬背的难题。为此,我们将“可视化”管理的内涵和功效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掘,逐步延伸,通过有效实施,促使员工加深了对制度的理解、加强了对工艺规程的掌握,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可视化管理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视化运用得当不仅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对企业的面貌改观具有难以想象的效果。看看图3-13,这是作业区的一个放射性污染区,是一个危险地带,一般是不能靠近的。左侧图片是改善前的,右侧图片是改善后的。在改善前,这个屋子旁边也是用一些铁丝围起来,挂上一个牌子,表明是辐射污染区,但是牌子很小,不仔细看是不知道的。改善后标示明显大了很多,除了用显眼的颜色大大地表示出来,还用了红色表明是一个警示区。核辐射的图案也从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五个,以提高作业区工人的警觉度

图3-13 某作业区放射性污染区的安全可视化改善案例

不过可视化管理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设计到执行,都需要坚持。很多厂区也有可视化标志,但是设置方式不合理,标志太小了,或者表达不清晰,就有形同虚设的感觉。有的标志久了,颜色掉了也没有翻新,也失去了可视化的意义。要执行可视化不难,但要将可视化管理执行到底是比较困难的,偌大的作业区,没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是难以将可视化管理推行到底的。
(5)安全可视化过程中安全色使用要求

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

安全色就是根据颜色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而确定的。由于安全色是表达“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所以要求容易辨认和引人注目。

我国《安全色》国家标准中采用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这四种颜色有如下的特性:

红色: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感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即红色的注目性非常高,视认性也很好,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蓝色: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在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较明显,因而被选用为指令标志的颜色。

黄色: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被选用为警告色。

绿色:绿色的视认性和注目性虽然不高.但绿色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心理效应.所以用绿色提示安全信息。

为了使人们对周围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环境、设备引起注意,需要涂以醒目的安全色以提高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警惕。另外,统一使用安全色,能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借助于所熟悉的安全含义,尽快识别危险部位,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自控能力,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但必须注意,安全色本身与安全标志一样,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代替防范事故的其他措施。

在涂有安全色的部件,应经常保持清洁,如有变色、褪色等不符合安全色的颜色管理规定时,应及时重涂,以保证安全色的正确、醒目。半年至一年应检查一次。
(6)安全标志的类型

1)常用安全标志

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大类。

禁止标志:禁止标志的基本型式是带斜杠的圆边框,如图3-14所示。

图3-14 禁止标志的基本型式

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三角形边框,如图3-15所示。
图3-15 警告标志的基本型式

指令标志:指令标志的基本型式是圆形边框,如图3-16所示。

图3-16指令标志的基本型式

提示标志:提示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方形边框,如图3-17所示。

图3-17 提示标志的基本型式

提示标志的方向辅助标志:提示标志提示目标的位置时要加方向辅助标志。按实际需要指示左向时,辅助标志应放在图形标志的左方;如指示右向时,则应放在图形标志的右方,如图3-18所示。
图3-18 应用方向辅助标志示例(右向)

2)其他类型标志

除了标准规定的以上四种基本型式外,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还有以一些其他辅助类型的标识牌。例如,文字辅助标志,它的基本型式是矩形边框,有横写和竖写两种形式。横写时,文字辅助标志写在标志的下方,可以和标志连在一起,也可以分开。禁止标志、指令标志为白色字;警告标志为黑色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衬底色为标志的颜色,警告标志衬底色为白色,如图3-19所示。

图3-19 横写的文字辅助标志
竖写时,文字辅助标志写在标志杆的上部。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均为白色衬底,黑色字。标志杆下部色带的颜色应和标志的颜色相一致。如图3-20所示。
图3-20 竖写在标志杆上部的文字辅助标志
(7)推行安全可视化管理时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1)可视化管理是在具有一定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刚推行可视化管理时,将管理范围扩大到一些低风险或无风险的区域,如办公室,加大了管理层负担,还造成极大的浪费。
2)容易出现一些为应付可视化管理的行为,做一些面子工程,如:某些不具备或不能使用的器具也贴上合格标签。这样的行为本是就是在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任,对待这样的行为,管理人员应该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发现必须严惩。一定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统一、简约、鲜明、实用、严格。统一,即可视化管理要实行标准化,消除五花八门的杂乱现象。严格,即现场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有错必纠,赏罚分明。
3)有时过分追求美观,忽略了制造费用,无形中加大了额外成本。可视化管理就是为能起到方便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提示的作用,样式简单明了,意思通俗易懂即可。
总之在作业现场实施安全可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在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在作业现场的所有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明白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各种工器具的完整性状态并且可以自觉远离安全隐患,作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及消除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隐患,大大减小作业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现场的核心是行动和执行,因此,在现场的可视化管理中,所要遵从的不仅是表面的简单处理,而且还要根据人员的工作场所,从而根据可视化管理,做到安全可靠。“可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场管理的方法可以抽象概括地模仿,也可以具体形象地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也为了使学员能切身体会到可视化管理的效果,在提供大量案例的同时又配以图片、检查表格和部分优秀企业在推行可视化管理活动中积累的推行方法、标准文件作为参照。希望读者能在案例中学习到方法,并能产生引用到自己现场中去的欲望。因此,以图片体现可视化管理给现场带来的直观效果,以表格和文件明确可视化的推行方向和过程,从而达到清楚明了更好的适应于管理发展。

以上内容摘自国际知名设备管理专家李葆文教授专著《TnPM+》

重要通知

9月18-21日,全国TnPM大会将在海南隆重召开,上千份案例学习,100多家优秀企业参与,几十家参赛企业同台竞技,还有标杆企业参观,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如果你觉得你企业实力够好,也可以参加奖项评比,获得全国同行认可。

点击图片,查看大会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