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影像】南懷瑾老師:學問是教育自己,知識也是造就自己

▲點擊播放視頻

  導 語  

你自己要反省:「我的性向是什麼樣的?」不但教育別人,要反省,學問是教育自己啊!知識也是造就自己!

「我」是什麼

那麼這個問題我們歸納下來,種性是什麼?人生下來就有個「我」,這個「我」,「我」這有問題。「我」是個什麼東西?意識,這個「意」,心意識這個「意」。所以西方一個哲學家笛卡爾,哲學家講的話你們都知道,笛卡爾很有名的一句話「我思則我存」。因為人生下來這個生命有思想,這個思想就是「我」,所謂「我」是思想,他講了一半,懂了一點了,西方哲學家,拿我們東方哲學來看,他懂了一點,「我」的問題。「我」是什麼來的?剛才講秉賦來的,種性帶來的,那個種子帶來個「我」。

這個「我」是什麼東西呢?「我」是,簡單地講,這個地方,科學再分析,逃不過釋迦牟尼的佛學的分類,他的分類最好,有五個成分,這個「我」裡面。意識,這是我們講這個人有沒有意識,心意識這個「意」,意識分兩部分。那麼它叫,佛學叫它五遍行,有五個條件,是普遍存在的。作意,它的意識、思想,人類思想,有個「我」的思想。

第二個呢?「觸、受」,是感觸方面,是物理的作用、身體的作用。我們身體不好,身有病當然很煩吶,你再跟我講好的學問,好的什麼,不願意聽,我痛嘛,裡頭難過啊,觸、受,感覺。作意,「觸、受」,第二。

思想呢?剛才講笛卡爾說「我思則我存」,「思」跟「想」是兩回事,分析得很清楚。「想」,我現在講話,跟大家,我當然在用思想講了,思想透過身體,透過這個腦子意念,透過這個嘴巴講出來;你們現在耳朵,這個心裡的思想,透過耳朵聽進,透過腦子,心裡就在想,「這句話什麼意思?講得對不對?」,這是「想」。「思」呢?譬如說,你不願面對現實,我們每一天心裡頭,覺到自己有個東西在內在在想,很細的,也找不出來;有時候發愣,一個人坐在那發愣,你如果碰到他:「你想什麼?」 「沒有啊」。實際上你在想什麼,在想啊,太細了,自己也找不出來,那個叫「思」。所以思是思,想是想,是知覺的問題。所以這個「我」呢,我們生命,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有「我」,他的「我」是五遍行所組成。所以這嬰兒肚子餓了,身體起了「觸受」的作用,感覺作用,他自然引導自己,嬰兒不會講話,就哭了,就叫「啊......」,要奶吃,他有思想。這個感覺、知覺配合了,你注意,構成一個意識,就是「有我」。這個「我」的東西啊,最厲害。

南師在太湖大學堂

「我」的性向

教育的道理,你先要發現、看出來,每個孩子、每個人,自己這個「我」,偏向哪一方向,這是性向,我怎麼去引導他,怎麼教育他。或者不止教育、教小孩,大人我自己反省自己。甚至每一個人,不管是我們在座的人,也許有年紀五六十的,也許幾歲的,也許二十幾,起碼你們到三十歲二十幾歲了,你自己要反省:「我的性向是什麼樣的?」不但教育別人,要反省,學問是教育自己啊!知識也是造就自己!這個思想怎麼來的?這個「我」。所以「我」,現在講到「我」了,「我」是因為思想、知覺,有知性,那麼這個「我」呢?有知性,這個普通叫知性,我們能思想就知,知道的知。這個知性,先不要講好的啊,先把壞的一面認清楚。這個知性具備了四個柱子,四個,四方面。「我」,天下的事都是有我,誰能做到無我?我要看,我要聽,我要吃,我要想,我要愛,我要討厭你,都是「我」啊。我們做老師的,「孩子,我要你這樣」,還不是有我?那個孩子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想這樣嘛」,還不是「我」?

這個「我」是個什麼東西?「我」是個知性,能夠知道。這個知性,究竟是,現代醫學上講是,過去中國人講唯心,大家中國人,大家講錯了,唯心,中國人講唯心不是這個心臟的心,這是個代號;現在醫學講唯腦,腦的作用,其實也錯了,腦也是個代號,腦也是身體、生理作用。這個知性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個性那麼不同?它有個「我」,而且這個「我」是很莫名其妙的,隨時會發洩。這個「我」字,所以你看啊,我們先講「我」,「我」是有四個柱子做的,很笨,自己搞不清楚,「我」認不到「我」是個什麼東西,誰能夠認識「我」,自己「我」是個什麼東西?你是個什麼?你說這個身體是「我」嗎?不是,這是個機械的。

像我現在活到九十多歲,我每天隨時走路,我有時穿衣服自己笑了一下,「對不起」,我自己給自己發神經講話,我這個機械人來給他穿衣服,因為他老兄覺得有點冷嘛,他的感覺,所以我自己就笑,拿衣服來你穿吧,這個也不是「我」。

這個我們引用兩句白居易的詩,「飽暖飢寒何足道」啊,吃飽了,或者餓了,或者冷了,或者熱了,他說談不上什麼;「此身長短是虛空」,這個身體活到,活一百歲、兩百歲,活個八十年,活個一歲兩歲、十幾歲死掉,不管活得長、活得短,這個身體是要死的。所以白居易的詩,他搞得很清楚,「飽暖飢寒何足道」,談那個有啥,「此身長短是虛空」啊,這個就是「我」啊。「我」是個自主性,這個自主在哪?

(0)

相关推荐

  • 第四章 新概念体系下对哲学的再认识

    一.再谈哲学的无奈 前面关于哲学的无奈与局限已经表述很多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会哲学知易行难的特点,更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我们现实当中治学与修身难的双重障碍.哲学即人生,充分地理解哲学与人生的这种关系, ...

  • 闲言碎语(二十一)

    基督教文明分裂之因在于他们的哲学从最初就是对立.矛盾着向前发展的:一派过于主观地认识世界--唯心地以神为本,另一派朦胧地客观认知世界--唯物地以人为本. 西方这两派哲学思想至今仍争论不休,尤其是占据主 ...

  • 辩论后的连锁觉解(二)

        善于置疑的人一定早已发现,我这都是胡说了些什么啊?!又在显摆自己了吧?!人家只说了一句我不行,可我倒好,竟然七扭八拐地把全世界的人都拉下水,这世界就没有好人了,还整出个什么作孽论,真要拯救全世 ...

  • 渊回哲学: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唯物还是唯心

    渊回哲学: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唯物还是唯心 渊回哲学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哲学理论知识. 前几期的内容渊回哲学,和大家讨论了哲学,当中的物质的一些概念.就物质概念的演进和发展,和大家做 ...

  • 《为哲学祛魅》增强版

    哲学于人,极具理想性,以"虚幻"的真善美为标准,是超现实的人生追求.无奈许多人却只追求活得现实,于是哲学就自然而然地被束之高阁,自然被人为地神秘化,然后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知识成为 ...

  • 南懷瑾老師:大吉大利的學問

    履霜,堅冰至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在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霜降節氣,這時候夜間會結霜,當早上打開大門,踏到地下有霜的時候,就知道 ...

  • 南懷瑾老師:禪的真正中心,是達摩所提出的行入

    儒家道家佛家 三家合一歸到禪 佛法到了中國以後,到了禪宗這裡,剝掉了一切宗教外衣,赤裸裸地用中國文化來表達,一句經典一句佛都拿掉了,這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別之處,唐代的中國文化影響了世界.現在大 ...

  • 南懷瑾老師: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任何一個人都應該為社會國家.為人類盡自己的力量. 美國肯尼迪總統有句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凡是中國人,是不是也都應該自己反省 ...

  • 南懷瑾老師:有沒有定力,看有沒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能盤腿多久。

    導語 必須要勤集善根以後,才能真正得到禪定之樂,永遠不散亂了.實際上什麼是禪定呢?行善就是禪定. 注意這個「善根」,我們現在學好人.做好事,你那個善心發的究竟是真是假?發了善心究竟能不能生根?都是問題 ...

  • 南懷瑾老師:能不能把脾氣轉為慈悲?修持的功力就在這裡。

    導語 學問家就不是這樣講,引經據典,學問是學問,同自己不相干.那麼,現在把學問的理論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後體會,也許比較清楚. 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污了?沒有嚴格地反省自 ...

  • 【南懷瑾老師】春季“養肝”的正確打開方式,比吃藥效果更好

         "春三月此謂發陳",第一句話不是說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陽曆,是講陰曆.這是指春天的三個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個月. "春三月"是春季三個月,根據醫學 ...

  • 【南懷瑾老師】“無師自通”的學習奧秘

    【南懷瑾老師】“無師自通”的學習奧秘

  • 【南懷瑾老師】讓孩子謀生自立的最重要一點

         人要自立,自己先要站起來,己立而後立人.一個人要學謀生的技能,先要看自己的所長,學個專長.最可憐的是無專長,像我們年輕時前輩老師們罵我們的,"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讀 ...

  • 【南懷瑾老師】'老好人',好不好?

    唐 孙位 <高逸图卷> 01  "群眾心理是盲目的"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