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洪小兰 | 文学看台1802】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老井荡出新岁月【洪小兰】

看房【洪小兰】

春节、除夕与年【洪小兰】

................................................................................

................................................................................

中秋的味道
●洪小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踏入农历八月,中秋的味道就浓了起来。街上摆满月饼,有罐装的、有袋装的,有纸包的,香味扑鼻。店里的柚、杮、洋桃等时鲜水果琳琅满目、引人馋涎。
炒米班
在海陆丰,有一种独特的中秋送礼佳品——“炒米班”,为别处所罕见。记得童年时,每到八月初,父亲就自己动手做起了“炒米班”。“炒米班”首先得备料,父亲先将大米爆炒制作成爆米花(俗称炒米),然后从中选取又白又大的炒米备用,接着还要准备三种原料:炒熟的芝麻、花生米,还有“麦芽糖”。正式制作时,父亲先将“麦芽糖”倒入“大鼎”,煮沸了,依次倒入炒米、熟芝麻和熟花生米,经仔细搅拌均匀后,起鼎倒入专用的“米班”制匣内,按压成方块,再用刀切成小长条仍然按回制匣内,凉干即成香香脆脆的“炒米班”。小时候,父亲总是提着“炒米班”和月饼、柚等给外公外婆送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改变。商场里有现成的“炒米班”可买,因而好多年没再见父亲做“炒米班”了。但我总觉得买来的“炒米班”的味道不如父亲制作的。
关于“炒米班”还有一首童谣:
“爸爸妈妈去做工,
弟弟妹妹洗铺班(床板)。
洗好未?洗好咯。
洗好爱食炒米班。”
这童谣小时候时常吟唱,如今唱来倍觉温馨亲切。我的口腔里突然溢满了炒米班的味道。
芋头
海陆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俗谚云:“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1279年,蒙古人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抗元英雄马发据城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对芋的培植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夏秋时节你想吃的话都可以吃到。芋的品种也在增加,比如有一种槟榔芋,形似椭圆,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而得名。味道独特,大受主妇们的欢迎。
月饼
网上有一首《月饼的味道》,引起在外游子的共鸣:
在孤独中寻找
却怎么也找不出家的味道
多想逆着时光的方向奔跑
一遍遍地问自己什么重要
看着夕阳一点点地消失
我只能他乡邀月
把思念化作漫天繁星
让星星照亮家乡思绪里每一个墙角
海陆丰俗语有“中秋无返(没回家),无牡(妻子);清明无返(没回家),无祖”之谓,这说明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然而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返乡,这也是《月饼的味道》引发共鸣的原因。
以前,月饼的种类比较少,名字也质朴:虾饼、肉饼、五仁饼等。如今增加了好多种类,如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等。然而,无论哪种月饼,都是圆圆的,是对中秋圆月的模拟,反映了人们渴望团团圆圆的愿望 。
可能你会读:
《人民文学》采风团汕尾行集结号
................................................................................
都是牙膏惹的祸【张伟红 | 文学看台1800】
有感陈晓旭出家唱和【五人 | 文学看台1799】
榕树与老人【吴海 | 文学看台1798】
曾经是通往湖东的捷径【蔡金针 | 文学看台1797】
每到团圆思客舟【柯宜超 | 文学看台1796】
阿嫲拜月的圆桌又摆满了【刘映辉 | 文学看台1795】
四十一年前,有位美丽的姑娘【温榜 | 文学看台1794】
在一场聚会来临之前【花纹 | 文学看台1793】
那个小女孩今天长成了母亲【丘惠谊 | 文学看台1792】
回家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钟碧云 | 文学看台1791】
写在温远辉兄告别周年之夜【江湖海 | 文学看台179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