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高)第二十二课《乡村四月》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二十二课《乡村四月》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中的一首诗《乡村四月》。

一首赞美劳动的田园诗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写的一首仄起七言绝句,据说可能在家乡创作。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旖旎之美吧: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山地间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原野上的水田在晴空下泛着耀眼的白光,在杜鹃的声声啼叫中,细雨如烟飘落。“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用了两个表示颜色的字,且都是入声字,来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四月的村庄中大家都在忙碌着,这不,你看刚忙完种桑养蚕的活儿就又要去下田插秧。“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一位生平未仕的布衣人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也有专家给出大致时间:(公元1153—约1223年)。呵呵看样子,这不当官连个生卒年月都留不下来呀!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放弃了,所以,他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近体诗的读法。近体诗该怎么读呢?

首先要遵循古诗文的一般诵读要求,那就是要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其次,作为格律诗当然还要做到入短韵长、平低仄高。

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我们来说说入短韵长、平低仄高。

入短韵长,顾名思义就是入声字要读短,韵字要拖长读;平低仄高,就是平声字读低,仄声字读高。

这里有必要和同学们说一下,一首诗词里,是不是看平声字就读低、仄声字就读高呢?不是这么简单,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能明白:度低还是读高,取决于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当然还有韵字,这些位置上的字平声要读低,仄声要读高,而一三五上的字则要跟其后面的二四六上的字来确定读音的高低。比如,今天的《乡村四月》中的“子规声里雨如烟”,其中的“子”是仄声应该读高,但二位上“规”是平声,读音是低的,那“子”就只能跟着“规”读低了;“声”是平声字,应该读低,但后边的“里”是仄声字,读高,那“声”也就跟着读高了。

再看平长仄短,和上面的一样,不是所有位置上的平声字都读长,所有的仄声字都短。平长仄短的意思是,入声字读得最短,韵字读得最长;然后二四六上的平声字要读长;剩下的所有字读的长度就差不多了。

一首愉快劳作的快乐曲

从声韵分析来看,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其中的“原”字和“川”字拖长,可以感受到杜鹃鸣叫声音之悠长。“如烟”拖长,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细雨连绵不绝、飞扬飘洒呢?而后两句由写景转入到劳作场面,聚焦在乡村四月忙碌的人们身上,最后用“才”和“又”两字连接了两种农事活动,充分表现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自古以来,咱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要真正理解中国人的勤劳,就一定要顶的劳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是将劳动作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以前读过的《击壤歌》中写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看上去很辛苦的劳作,最后却是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结束,非但没看出对辛苦劳作的抱怨,反而是一种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愉悦的畅快之情。可见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劳动当成是生活中的乐趣了。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人们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可以说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特点,成就了中国人勤劳的美好品质,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卓越的经济成果。所谓“以劳动为快乐”便是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意义之所在。

那么,诗人翁卷也正是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把儒家的社会理想投射到乡村生活中,来咱们乡村生活的朴实无华,赞美百姓人人劳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人人各安其位,万物同生同荣,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人民追求的天下为公、济世安民的最好体现。

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任性自然,美颂田园生活的主题思想一起吟唱这首《乡村四月》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