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马伊琍自曝“对不起”女儿:这件小事,毁了多少孩子

凯叔讲故事

2020-09-18 18:17

文 | 北溟

最近,马伊琍在《女人30》中,提到自己有次把女儿弄哭的经历。

她和女儿买东西时,女儿挑了很多东西,问马伊琍的意见,她都觉得不好看,挺俗的。

一回到家,女儿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你对我所有的选择,都不满意。”

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让马伊琍深深被触动: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为何要用自己的审美去否定呢?

从那以后,马伊琍就时常提醒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着呢,哪懂选什么是对他好的。等他们长大,再作主也不迟。

可是,孩子小就真的什么都不懂吗?等大了再还给他选择权就可以了吗?

替他做好一切真的是在对他好吗?

真的对孩子好,应该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选择。

没有选择权的孩子,输在哪里?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乖巧听话更重要。

《以家人之名》热播剧中,齐明月就是这样一个听话的孩子。

她明明很优秀,却没有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请大家吃冰淇淋,她犹豫不决,不知道选什么口味。

请同学吃饭,她拿着菜单翻来翻去不知道点什么好。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真的什么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错。”

这样畏畏缩缩的明月,其实是妈妈一手造成的。

比如买衣服,明月选白色,妈妈嫌不耐脏,选黑色,妈妈嫌老气,

无奈中,明月接受妈妈推荐的粉色,妈妈又骂她没主见。

没有选择权的明月机械地听从父母的指令,变成一个只会讨好他人的乖小孩。

如果什么事情,父母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会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面对人生抉择时,如果没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觉得迷茫,不知所措。

只有在经过自己思考、尝试和探索之后,孩子才能真正拥有独立的自我认知。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莫过于给他一方天地,让他成为自由展翅的雄鹰,而不是紧紧拉住孩子,让他变成永远也飞不高的风筝。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才能激发他的内驱力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实验:

他们找来一些超重儿童,然后将他们分成AB两组。

在实验中,A组儿童按照减肥专家的建议执行减肥计划。

B组的孩子们可以根据减肥建议,自由选择减肥方案。

减肥期间,专家不断提醒B组的孩子,他们的减肥方案是自己选择的。

3个月以后,实验人员发现,自己选择减肥方案的B组孩子,普遍比A组孩子减掉了更多的体重。

对孩子来说,“选择权”就等于“掌控感”,让他们觉得有机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可以自由选择的孩子,对自己的选择会赋予更多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内在动力。

选择自由的孩子,人生也更自由

尊重孩子的选择,既不是粗暴地过分干涉,也不是溺爱般地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呢?

  • 尊重孩子的想法

李开复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事意义重大。

他四岁的时候,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是直接去读小学。

父亲很尊重他的想法,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他读,最后他考上了。

这是他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

想法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拥有主见,才能在面对人生抉择时,遵从内心,从容自信。

  • 教孩子评估选择的后果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抓住,以致看得不够长远。

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别忘了让他们评估选择的结果。

小到买哪个玩具,大到读哪一家幼儿园,报哪个兴趣班,和孩子详细解释每一个选项的优势和局限性,让他知道能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大一点的孩子,鼓励他们将结果分成好处和坏处两栏。

碰到特别重大的决定,还要分长期和短期的结果。

这样,孩子就很清楚哪个才是最好的选择。

  • 允许孩子选错

15岁的窦靖童跟王菲说想从北京名校退学去学音乐,王菲只说了一句“你想好了就行”。

在这种信任和尊重下,窦靖童活得特别有主见,音乐的道路也走得顺畅坦荡。

我们都希望孩子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每一个决定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好。

但是,失败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它能教会孩子怎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与其跟在孩子后面指责与善后,不如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拥有做出选择的底气与智慧。

《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有一句话: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我们总认为,多替孩子做一些正确的选择,就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让他的人生尽善尽美。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眼里完美的人生,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离开我们庇佑,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完美的人生,不是波澜不惊的一帆风顺,而是在人生的每个路口,都能按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End-

作者:北溟,教育学硕士,爱教书育己,也爱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