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买房到创业赚取医疗费,独立游戏通过现实题材找到了成功路径
以现实情境驱动游戏内容,是一条具有可能性的路径。文/菲斯喵最近,一位TapTap用户似乎遭遇了“残忍的经历”,她在评论区中诉说道:“爸爸住院两个月了,还是没有苏醒。“不能说话,不会进食,动也不动。“每晚一天,爸爸都会离死亡更进一步,我只能借助并不那么有效的手术来维持爸爸的最后一口气,但是昂贵的手术费和护理费压得我喘不口气……说者悲痛,见者叹息,如此不幸,令人动容。万幸在于,这桩遭遇并没有发生在现实世界,而是一款游戏里头预设好的内容。
在《爸爸,活下去》这款模拟经营类手游中,每个玩家都有一位卧病不起的老父亲。为尽孝道,扮演落魄富二代的玩家一边得经营公司、重振家业,另一边则是填补高昂医疗费用的无底洞,竭尽所能让奄奄一息的老父亲延续生命。公司破产,老父病亡,游戏则宣告结束。
游戏虽是虚设的体验,不过“努力赚钱救治亲人”却是真切的人情世故。抛开玩法不谈,《爸爸,活下去》选取的现实事件有情境,能引发情绪共鸣,让玩家感觉很有代入感。而在葡萄君看来,现实题材正是该作引起关注的一个亮点。游戏在测试期间,一度攀上TapTap热门榜首位,截止当前,测试版累计超过1700条评价,总评分保持在8.0。对于一款独立游戏而言,这称得上是不错的成绩。如果把关注视野放到影视剧,现实题材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在这一两年更是呈现出爆发状态,相关作品在荧屏荧幕上火力全开。如近段时间的热播剧《都挺好》,就大有刷屏之势,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则是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影,而我们去讨论两部作品的成功,过于真实、并引发广泛共鸣的故事内容,肯定是其中绕不开的要素。尽管载体与受众不尽相同,但关乎人情的东西是共通的。现实题材在影视市场的火热,是个值得独立游戏CP关注的现象。换言之,以现实情境驱动游戏内容,是一条具备可能性的路径。以现实题材取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相对大厂商来说,中小工作室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而在过去几年里,已有不少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尝试过以题材取胜,其中一部分作品在现实题材这条路径上甚至成功实现了突围。如去年的《中国式家长》,现实题材即是该作走红的一大要素;2017年的《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在Steam上架7天内收获2000多个好评,游戏所描述的年轻上班族生活,让玩家感觉眼前一亮;手游《超脱力医院》做了大量贴合现实生活的内容,这为游戏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条捷径。
《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反映了年轻上班族的生活现实题材的国产游戏自然不止有上述这几款,同类作品还包括《众生》《一亿小目标》《买房记》《流浪日记》《篱笆庄秘闻》等,每一款游戏均采用真实世界的主题,通过围绕中国人熟悉的事件来构建玩法,扩大潜在玩家的范围。这些游戏并没有强IP,玩法交互也都较为简单,有限的投入下更称不上有多么精良的制作品质。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跃成为爆款的原因,脱不离开发者将社会情绪作为游戏制作的一大导向。那些贴合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情境设置,在让玩家产生共鸣的同时,也构成了一定的社交传播因子。《中国式家长》《众生》《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都曾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讨论。人们不单是在谈论游戏内容如何如何,对于游戏中具有现实价值的内容,也是他们思考与表达的对象。如当家长的焦虑、儿时所经历的场景、成长的烦扰、都市上班族的内心世界,以及每个人生阶段将会直面的共同问题等,中国特有的生活截面最终构成了具备普世意义的话题。
一名玩家由《中国式家长》联系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借着二次传播的东风,现实向题材的游戏,自然也就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曝光。在这一点上,游戏、影视剧、文字产品都是一样的,如曾今的《蜗居》和今天的《都挺好》等影视作品,它们的火热现象均说明了现实内容的渗透效果。对于中小游戏CP来说,这也进一步揭示了现实题材是一条实现突围的可行路径。现实题材游戏在国内的风险和挑战尽管现实题材游戏存在着不小的市场潜力,但在葡萄君看来,此类题材向游戏在国内环境下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问题。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它在中国有多少想象空间。在今年2月份,芬兰手游分析公司Game Refinery做了一份关于手游细分题材的市场报告,从报告中的统计情况来看,在中国市场畅销榜Top 200游戏的游戏中,题材为现代现实主义的游戏占比为20%。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现实题材游戏在国内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美国、中国和日本Top 200畅销游戏的题材统计丨Game Refinery在市场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去年的《中国式家长》达到了百万级销量,这实际上已经打破现实题材游戏的天花板。因此如何继续扩宽用户大盘,便是这块细分市场所面临的一个课题。而对于现实题材市场的持续培育,离不开游戏厂商对该品类进行多元化的挖掘方式,但就现阶段来说,国内开发者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近两年国产现实题材的作品层出不断,但基本上都囿于“现实”二字,也就是说相关游戏只是把现实事件作为噱头,而没有做更多针对性的拓展。具体而言,这类现实题材游戏在表达上不够多元,玩法形式也比较单一,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有多半作品都是经营模拟类游戏。
具有丰富系统和数值玩法的《爸爸,活下去》就算说是模拟类游戏,相关产品的制作模式也趋于一致。从《众生》到《中国式家长》,再到《买房记》《一亿小目标》与《爸爸,活下去》等等,这些作品不外乎是将中国人生活中的现实片段截取出来,转化为游戏里头的模拟部分,让玩家以预设的视角去经历现实事件。这样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内容支撑,同时也存在一定接受门槛,于是开发者往往会引入数值系统、随机要素以及更具娱乐性的内容来保证游戏的时长。国产现实题材游戏起步没多久,我们似乎已经得出了一个公式:社会事件+数值系统+随机要素+娱乐包装。这一套组合几乎成为了国产现实题材向模拟游戏的制作定式。另外在题材选择上,开发者的关注视野也都聚焦于社会情绪,很少有人试图跳出这个范围,去探索被忽略的事实与现象。反观海外的现实题材游戏,则是将关注视角提升到不同的广度上,将玩家很少能够亲历的社会事实反映到游戏内容中,如《这是我的战争》《请出示护照》《旁观者》《这是警察》等,更是带有现实主义批判色彩。另外在模拟经营品类下,海外游戏所涉及的现实题材更显得更加多元,办农场、开卡车、养动物等均属此列。
在《请出示护照》这款游戏中,玩家将成为一个海关人员相较之下,目前国产现实题材游戏不仅品类单一,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角度也不够广,而在制作上走的还是悬浮、架空的路子,不论是维度还是深度都有待继续拓宽。对于一个细分题材市场的挖掘,如果方式过于单一,恐怕很难扩宽用户的大盘。除此之外,这些有现实感的内容,是否能唤起玩家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性关注,也得打上一个问号。以《爸爸,活下去》为例,亲情与创业是吸引玩家的一个要素,但在具体游玩过程中,那些网络化、娱乐化的内容反倒有着更强的吸引力,注意力转移的玩家很快便会远离开发者预设的真实情境。
既然玩家已经不关注现实事件本身,我们就不能再以现实题材的标准,去要求相关产品带来发人深省的思考。现实题材仍然具有尝试的空间现实主义题材在影视市场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参考,用以说明相同题材在游戏市场中的可能性。而相关游戏作品的市场成绩,则进一步揭示了这条路径的潜力。尤其是对中小型厂商来说,这块大厂并未过多涉足的领域,有着更多可发挥的空间。但在面对细分市场的可能性同时,葡萄君认为开发者们也要多加注意背后潜在的风险。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目前国内市场可想象空间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和拓宽用户大盘。在这一点上,开发者趋于单一的挖掘方式,显然无益于现实题材市场的成熟。与此同时,一部分作品展现出以流量话题为导向的迹象,给人以功利性的观感。这种以社会情绪为导向、模板化的生产方式也许能够获得短期成功,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一块细分市场的成熟,离不开多元化的尝试。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的潜力很充分,只是现有产品对于这类题材的诠释不够丰富多元,维度及深度还有待再度拓宽。就像《都挺好》的导演郑晓龙所说,真正按照时代发展来进行创作的内容,一定能突破套路化的局限。这块细分领域还有很大的尝试空间,葡萄君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打破套路化的现实题材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