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国(5) ——商朝
华夏古国(5)——商朝
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第一个有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后延续554年。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商人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夏朝末年,契第14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汤在成为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汤在亳这里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曾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前1600年,商部族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一战中将夏军击溃,夏桀逃奔南巢而死。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以“商”为国号,在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商”。在武丁统治的50多年间,是商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华夏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武丁时期,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特别是帝辛时期,东南方的诸侯频频骚扰。面对这种情况,帝辛(纣王)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连年的征战,极大的消耗了国力,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约前1047年,周武王起兵攻商,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纣王的军队毫无斗志,牧野一战,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西周王朝建立。约前1046年2月底,商亡周立。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周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将同母弟康叔封于沫邑,建立卫国,管理部分商朝遗民。并在朝歌周围设邶、鄘、蔡等国,共同监视武庚。前1043年,周武王逝世,子周成王年幼,武庚起兵攻周。周公和召公率军东征,武庚兵败被诛。武庚兵败后,周公再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71国,其中有53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另封未卷入叛乱的、曾降周的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商朝灭亡后,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立朝鲜国和辰国,史称箕氏朝鲜。西汉初期,燕王卢绾部将卫满灭掉箕氏朝鲜。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於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商代甲骨文有约三万的数字,有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
小桥流水阆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