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皆指哪里,在历史上又处于什么地位?

我们在一些历史史料上经常看到某人为河东人,某人为河内人,某人为河南人,那么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又皆指哪里,这三个地方在历史上又是什么地位。

河东、河内、河南在古代称为“三河”,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拐弯处,是夏商周王朝腹地,也是“中原”的代名词。《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说“夫三河之地“昔唐人(唐尧)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河东与河内以太行山为界,河内与河南以黄河为界,从广义定义上讲,河东为山西,河内为黄河以北,河南为黄河以南。从狭义定义上讲即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这三地为中原文明起源地,开发较早,比较富庶,在北宋以前历来为各代王朝的中央统治区。

河东郡

河东郡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霍山以南、沁河以西,包括现在的临汾市、运城市全部,和晋城市西部。它的核心区域就是汾河谷地,是山西省主要农业区。河东郡因郡内有盐池(运城盐池),历来十分富庶,是唐尧、虞舜、大禹的国都所在地。

河东郡最早为战国时期魏国所置,因在黄河以东,所以称河东郡。河东郡在魏国初期为魏统治的核心区域,国都安邑(夏县北)就设在河东的汾河南岸。

相对于河东地区,还有河西地区,最早河东、河西都为晋国所有,但后来河西被秦国占有。魏国强盛后,名将吴起攻占河西之地。秦孝公商鞅变法后秦国崛起,秦收回河西之地,魏惠王深感秦国的危胁,被迫于公元前364年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开封),安邑变成河东郡的治所。

公元前293年秦国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韩魏联军24万,魏国迫于秦军压力将河东郡四百里地割让给秦国,前280年秦国攻打魏国河内,魏国又将安邑割让给秦国,自此秦国完全占有河东郡。秦国占领后将魏国人全部迁到关中,将秦国人迁到河东。

西汉时河东、河南、河内三郡为汉朝的中央直属区,地位仅次于京畿地区,属准京畿地区,过了河东便是诸侯国赵国的地盘,因此河东郡的郡守一般也京畿要员。

河东郡领20个县,分别为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河东郡在西汉时有人口236896户962912人,是人口大郡。

东汉时河东郡同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同属于司隶州,成为京畿地区,是东汉朝廷统治的中央区域。到了西晋时治所移至蒲板,即现在的永济市。到隋朝开皇初年废郡为州,大业三年又复置为郡。唐武德元年又废,改为蒲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河东郡,元乾元年(758年)又改为蒲州。

河东还有三个称谓,一指整个山西省,一指唐朝的河东道,一指宋朝的河东路。另外,现在的韩国尚庆道也有一个河东郡。

河内郡

河内陆区范指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漳河水以南地区,即今天河南豫北地区。因从地图上看在黄河拐弯内,晋国人把黄河以北的拐弯内称为河内,把黄河以南以西的拐弯外称为河外。

河内陆区原是魏国的核心区域,开发较早,与河东关系比较密切。秦置河内郡,它的北面为邯郸郡,西面为上党郡,治所在怀县(武陟西南),包括河雍(济源)、修武、武德(武陟)和野王(沁阳),北部一大片地方只有朝歌县,而这里是实际上是商代的政治中心。

秦朝灭亡后,赵将司马卬(ang)因功被项羽封于朝歌,称殷王,在河内陆区建殷国。这个司马卬是司马迁、司马懿的老祖宗,司马家是河内的大族。

汉高祖二年废殷国,设河内郡,治所在武陟西南。领16个县,分别为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 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 平皋县、 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 朝歌县、 武德县。时有人口241246户1067097人。

东汉时河内郡属司隶州,为京畿之地,西晋将治所移至野王(沁阳)。到了北魏时废河内郡为怀州,隋朝时复设为河内郡,后又改为怀州。唐、宋亦称怀州,但管辖地变小了,明朝时改为怀庆府,民国二年改为沁阳县。

目前,还有越南的首都叫河内市。

河南郡

河南范指黄河以南地区,韩国时在黄河、洛河、伊河三河流域地区设置三川郡,管辖区域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

秦国灭韩后置三川郡,治所在洛阳(一说荥阳),领19个县有洛阳、河南、荥阳、京、索、阳武、缑氏、卷、巩、新城、启封、成皋、宛陵、新安、宜阳、渑池、陕、梁、平阴。

西汉高祖二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同河东、河内一样同为准京畿地区。汉武帝元鼎四年,楼船将军杨仆东迁函谷关至新安东,又将新安、宜阳以西地区设置弘农郡,归属京畿地区。

汉武帝元始二年(2年)时期,河南郡辖有洛阳、荥阳、偃师、京县、平阴、中牟、平县、阳武、河南、缑氏、原武、巩县、谷城、故市、密县、新城、开封、成皋、苑陵,梁县、新郑共计22县。有人口276444户1740279人。

东汉时,洛阳为京都,河南郡变为河南尹,与河内、河东、弘农三郡同属于司隶州。由于汉朝为火德,汉、洛都含三点水,刘秀嫌水太多冲火,将洛阳改为雒阳。到了曹魏时又变成土德,水土相融,曹丕又将雒阳改回洛阳。

到了汉末,荥阳设都尉,魏正始三年(242年),荥阳都尉升格为荥阳郡,从河南郡中划出了8县归荥阳郡,魏末又废荥阳郡,西晋以后河南尹恢复河南郡。

到了南朝刘宋泰始二年,又复设荥阳郡,邻走8县,河南郡成12县。再往后河南郡归属不一,北朝和南朝各占一部分。隋朝开皇初年废郡设州,改河南郡为洛州,大业三年,又恢复河南郡。领18个县:河南、洛阳、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偃师、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缑氏、嵩阳、阳城。

到了唐朝,河南郡变成了河南府,黄河以南变成河南道。因洛阳为东都,后来又将河南府以西地区单独划出来成立都畿道。河南府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古三河地区非常有名,再配上关中的京兆尹(郡),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原地区,在北宋以前是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心。

关于“河”的地名还有一个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河间地区。河西在秦朝以后就是指河西走廊,河套是指内蒙古的河套平原。河间地区与黄河无关,原是赵国设立的一个郡,汉文帝时封其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在河间郡建立河间国。两汉都建立了四次河间国,时而为郡时而为国。隋朝时在河间郡内又设立河间县,宋朝时改为河间府,新中国成立后归沧州地区管辖,现为河北省河间市(县级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