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设计师像是戴着脚镣手铐的舞者 | 汽车界的灵魂捕手
“设计师像是戴着脚镣手铐的舞者,无论带着多重的脚镣手铐,还是要跳出一支最美的舞蹈,从这里体现出你的专业技能你的实力。”
一路乘出租车从广州市中心向广汽研究院所在地——化龙镇方向去,高楼渐疏,道路渐宽,树木也越发高大茂密,艳阳照耀下,一派葱郁浓烈的南国风光。
而笔者前去拜访的,正是现任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概念与造型研究中心主任张帆,这位曾在奔驰供职8年后却毅然回国的青年设计师。
他的办公室在10楼,远远望去是开阔的空地和影影绰绰移动的施工设备。在这里的7年时间,张帆见证了一双儿女的出生成长,广汽汽车城拔地而起,广汽研究院从数百人成长到3000余人,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见证了中国车市由1800余万辆以罕见的速度成长到如今的2400余万辆,也见证了飞速成长的中国品牌汽车设计从模仿,到借鉴,再到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
在2002年题为《未来新市镇交通工具设计研究》的毕业设计中,张帆勾勒了未来社会的交通体系蓝图,十数年来,也一直未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中国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交通工具)?而中国文化又能给汽车发展留下什么样的脉络?
不停息的FAN
张帆的英文名为“FAN”,与“风扇”谐音,至今办公室还挂着30岁生日时奔驰同事送他的一幅小画——满是各种富有设计感的风扇,下侧是“FAN:30 years of evolution & the secret to staying cool”(帆:卅载进程,酷旅之道)。而他本人的确如不知疲倦的风扇一般,甚至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寻求全新的挑战。
相比国外那些从小玩儿车、爱开车、爱赛车的狂热PETROL HEAD,所谓“汽油脑袋”,张帆认为自己更属于那批对设计、创新、形式、时尚感兴趣,随后又跟汽车相结合的人。
他真正与汽车结缘始于同济大学,学校与上汽大众的深厚合作关系让他第一次领略到国外最前沿的汽车教育模式,随后在参加“2002德国国际设计的竞赛”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激活。
凭借“东胜EASTSCENE”品牌设计,对一些极富中国特色图案加以借鉴和演绎,如腾龙盘绕的形态、阴阳八卦的互动、讨口彩的数字8的形状等,张帆获得了“最佳品牌奖”。站在如今的高度看,张帆给当时设计的评价为“非常幼稚”,称其为“典型的反面案例”。
考虑到当时的比赛命题就是“建构一个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汽车品牌,并选择一款针对年轻人的车型深入设计,做成模型”,“东胜”的“为设计而设计”也无可厚非,因为当时“没有时间与市场和消费者接触,对消费者的认知比较肤浅。”
但是据此为新的起点,张帆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汽车设计的大门。他从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放弃了留校执教的机会,来到了奔驰,这8年里,从一个爱思考的学生成长为对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技能、方法、标准和流程有彻底了解的专业设计师。
在斯图加特这座曾孕育出大众甲壳虫、奔驰和保时捷的德国汽车文化名城,张帆开始崭露头角,入职不满两年就得到奔驰的终身设计师合同,成为其中唯一的华人面孔。2011年4月在上海车展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张帆已经是奔驰德国设计本部外观造型设计高级设计师,怀着与宝马1系和奥迪A3一决高下的想法,打量着纷繁熙攘的人群。
彼时,时年36岁的张帆达到了其在豪华品牌的顶点,面前是更加宏伟浩瀚的未来与时代。
先难后易之路
“您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呢?”略一踌躇,张帆的回答是:“作为20万元左右价位唯一一款中国品牌车,GS8具有特殊的意义。设计作为一个引爆点,引爆了这个车型,引起了市场的瞩目,打动了一些我们从来不敢奢望的那群消费者,把中国创造从行业上树起一个标杆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印象。”其实,他操刀设计的GS4销量要高得多,长期以来在SUV榜单排行第二。
在“市场换技术”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品牌自成立成长之初就殊为不易,积贫积弱,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靠“逆向研发”勉力站稳脚跟。但在国际市场上,仍旧未能摘掉“山寨”的帽子,就在今年上海车展,还被海外媒体冠之以“COPY CAT”(山寨)。
张帆认为,“抄袭模仿在新事物发展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阶段,就像小孩通过模仿学习一样,关键在于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在经历30年发展之后,无论从体量,还是资源配套供应商体系,中国车市有了30年的积累,企业已经没有理由再去走抄袭的路线。通过模仿,摸索自己的品牌特征、设计语言,然后树立起家族化特征,去打动消费者,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恶意的抄袭模仿对自身品牌形象是毁灭性的打击,即使悔过自新也会因前科而变得非常困难。
至于聘请国外的设计师,张帆表示,肯定是具有两面性的。优势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弥补这些企业设计能力上的欠缺,把设计品质带到一个比较高的状态;起码保证了设计有一条腿是站得稳的。而在创新方面,绝大多数品牌的主战场还是在中国,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何让做出来的东西真正让中国消费者买单,就很需要功力了。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无论是产品开发也好,迭代更新也好,西方的汽车工业已经慢慢形成了7~8年的周期节奏。但在中国,人们一直生活在快车道上,相比较而言,就像一个是高速公路一个是乡村路。中国的消费者也在快速成长变化,他们对车的认知,品味,挑剔程度也是在快速地更新。
在张帆看来,以前三五万就能买辆车,现在,民众越来越富裕,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他们对购买车的期待、他们在市场上可挑选的余地也越来越多,那么他们的期待、要求、关注点,也越来越细化,仅仅把车做得越来越像外国车,并不就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面对一些新的技术风潮、新的使用体验的要求,能不能快速地转变,还是说,甩掉过往的一些包袱,这个也是对外国设计师们的考验。
从设计到战略
相比有些设计师的棱角分明,张帆要“圆融”得多,调用更多可调动的资源带领团队来实现设计理想的同时,格局也从设计师转为企业的战略思考者。
作为广汽研究院的副院长和概念与造型研究中心主任,张帆的角色逐步转向管理。对内,要让设计中心和市场调研团队的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做得有效率,有足够的前瞻性,在产品、尤其是一些设计上面能够保持领先,保持市场的吸引力;对外,要考虑怎么去拓展,接下来的产品规划如何去布局,什么时候该有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去和竞争对手角逐,怎么样去支撑集团十三五的发展目标等。
在张帆看来,“设计师像是戴着脚镣手铐的舞者,无论带着多重的脚镣手铐,还是要跳出一支最美的舞蹈,从这里体现出你的专业技能你的实力。”就是说,既遵循企业的准则,又保持设计的独特性。
至于设计和工程之间的矛盾,张帆认为,汽车的本质还是一件商品,要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一定是一个平衡与妥协的过程。一方面设计师要保证外观来看有吸引力和冲击力,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法规、公益性、NVH、风阻和碰撞等一系列严苛要求。
正是因为张帆的圆融,也使得整个决策流程更加流畅。综合领导、消费者和设计部各方的意见,然后由设计专业团队把领导给出的方向具体化和完善化,各司其职,广泛听取意见,保证尽量不会走偏。
2016年11月初广汽研究院首次开放时,曾有同行问了王秋景院长这样一个问题:张帆在研究院里的权利有多大?王秋景爽朗地笑着说“具体的我还真很难说,但我可以告诉你权利很大,我们这边好多事情都归他管。”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哲学
“我们所能看到的设计现象或设计作品、风格或流派、新理论与新方法都是对“资本或商业或技术”羞答答的臣服(仅仅关注式样、时尚、流行的设计)或是无力的抗争(忽视了关于环境与人性的设计)。”在给广汽研究院的一次讲座中,张帆的恩师柳冠中教授旗帜鲜明地亮明了立场。
深受柳门事理学理论的影响,张帆眼中的设计师是要探索汽车的存在、发展、背后的驱动因素,去研究市场的脉络,然后基于这些需求、内因、外因去解决问题,“中国特色”也绝不仅仅是如借鉴雕花窗棂、大红门、红灯笼等的“中国元素”。
在张帆看来,汽车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既非在中国诞生,也不在中国发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无直接联系,要生拉硬扯地将中国特征、中国文化之类的元素搬进来,出来的作品会比较怪异,设计人士开发起来也比较困难。
“也许转换一下的思路,为什么要用中国元素,尤其是用视觉元素去表达中国特色呢?当我们抛开这一切,更多地想象一下,当下的中国大多数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车型,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张帆认为,中国市场当下的消费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在消费审美趋势上面,对于时尚文化和流行元素,跟世界上其他人们有很大的共同点;但另一方面,作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他们自然会带有很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而这些因素,实际上是会影响中国人在购车用车上的行为的。”
了解这些特点,才是解锁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中国人的用车理念,是将车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非常注重空间,舒适性和实用性。进入广汽研究院多年,张帆团队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哲学——Form Follows Emotion(形动、心动)。GS8上市时,张帆将其造型提炼为“外刚内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性,既高大威猛,满足“面子”这种社会属性,又要加长,从而满足“空间大”、“内部舒适”这一特性。
当技术把人类从机械化、工具化的汽车空间当中解放出来,当车越来越变成一个可移动的人居空间时,人们对汽车情感化的文化的诉求也会更加丰富。“如何把消费者对于文化、情感和中国特色这方面的诉求融入到我们未来产品当中,是一个设计师未来必须要做的准备。”
下一块神秘黑石
张帆拿起桌上的iPhone 5,说,“这像不像《2001:太空漫游》中的那个黑色盒子?人们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世界。”
出于对设计的偏好,张帆现在的手机仍然是iPhone 5。作为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拥趸,张帆觉得屏幕黑黑的手机与那个黑色的神秘立方体有异曲同工之处。大黑石一次又一次出现的过程中,人类突破了认知的界限,成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智能手机虽然一眼看一上去只是方方的小盒子,打开的却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张帆看来,未来的汽车设计也必然如此。技术并不是阻碍这些东西的关键,关键是有没有想到这些,想到未来的这些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在苹果智能手机出现并风靡之前,人们并没有在屏幕上去触摸所有东西的需求和体验,而用惯了这种一个按钮发一个指令的诺基亚。这种勇敢地去创想,深入的对用户潜在需要的洞察,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张帆认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对于汽车行业的冲击,将会带来汽车车型新的变革。今后的新能源车或者纯电动车,不应该只是一个动力总成的简单替换,而是因为在应用的平台技术上会变得更加简单,更加集成,由于它和智能联网有一个更好的连接,和大数据云端平台有更好的交流,由此将带来用车体验全新的提升。
汽车和汽车行业在不断进化,给设计师带来新的挑战,设计师们更要预先感知并做好准备。汽车行业的下一块黑石出现时,都准备好了吗?【END】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8月刊封面故事。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