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须重新审视“销量至上”的行为模式
如果韩系车不改变“完成目标是唯一生存理由”的行为模式,那么恐怕没有“萨德”事件,潮水也迟早会退去的。
在“萨德”事件被推向高潮时,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华销量呈现断崖式下跌,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第一季度在华零售销量从37.8万辆同比下跌22.0%至29.5万辆。在前三个月的表现中,除了个别车型有所增长之外,韩系车多数呈现出大跳水的局面。
尤其是在今年3月份,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在华总销量为7.2万辆,相比去年同期锐减52.5%,同时还将整个乘用车市场带入了深沟,甚至拖累车市零售出现负增长。而在4月份有超过100万人次观展的上海车展上,韩系车现代和起亚展台人流量异常地少,便是最好的解释。
“萨德”只是催化剂
事实上,“萨德”只是催化剂,在这之前韩系车在华已经显露疲态。据现代汽车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其去年在新品攻势猛烈的状态下在华销量为179.2万辆,同比增长7%。韩系车在华的份额由2012年的10.1%跌到了如今的4.6%。
同样的,在全球范围内韩系车都出现了销量的下滑,现代汽车一季度全球零售销量为107.4万辆,比2016年一季度的110.8辆同比下滑了3.1%。美国市场零售销量也从2016年的17.3万辆下滑到今年的16.9万辆,下跌了2.6%。
就在刚过去的2016年,现代-起亚以零售786.8万的销量蝉联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不过也是前5名中销量唯一出现下跌的汽车制造商。不可置否,整个韩系车品牌,在中国,甚至是全球,都面临着快速增长后的一个迷茫期。
韩系车的失速在2015年显现,2015年现代起亚汽车在华销量下跌5%,八年来首次下降;全球约801万辆的销量几乎与2014年持平。至于原因有市场环境挤压的因素,其自身也出现了产品后劲不足、品牌力上不去等不少的症结,车市大潮退后,这些问题便都摆上了台面。
很长一段时间,韩系车以迎新难辞旧的同堂销售玩法征战强者环伺的市场,这样的方式让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同堂销售车型成为了最大的销量贡献者。而如今,尽管韩系车已经意识到同堂销售对品牌的伤害,表示不再进行同堂销售,但其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已经造成。
早在2011年韩系车就看到了品牌不足所带来的局限,那时北京现代便提出了“D+S”战略,目的是为通过高端车型的投放提升品牌影响力。索纳塔八便是北京现代致力于品牌向上的一款先锋产品,索八不负众望,单月销量迅速过万,跻身中高级车主流阵营,实现了韩系车在中高级车市的空前突破。
随后北京现代投放的又一款车型名图,在带来销量的同时打开了北京现代在中高级车市场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向上有了同步的突破,2015年投放的索纳塔九便说明了一切。索九2016年全年销量仅3.6万辆,要知道北现对索九的预期是单月销量过万,现在看来被业界看作是北京现代标杆性产品的索九冲高失败。
冲高失败后,韩系车仍醉心于销量的增长。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拥挤的A级车市场厮杀,不断在A级车市场挤进车型。这又必然导致自身车型的内耗。
随着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发力,市场表现已经逐渐“复苏”,德系又向来“稳扎稳打”,而自主品牌又不断“崛起”,韩系车在中国本就已经不具往日的轻松竞争氛围,不再是凭借同堂销售就能赚得盆满钵盈的时代。
文化背后的因素
上世纪90年代,除了“老三样”,我们还能接触到的最便宜的进口品牌是大宇。当年,它赞助亚运会,后来又在首汽服务了一段时间,那是第一次让国人认识到韩国汽车企业。
而后,随着伊兰特、悦达起亚普莱特进入中国,比起大众、丰田等别的老牌合资,“韩国车”因外观好看,还有着相当不错的性价比,在一夕间成为了相当受欢迎的品牌。一个惊人的数据是,2003年在国内上市后,伊兰特在短短不到6年时间里,在国内的保有量已经突破70万辆,成为是堪比捷达的经典车型。
当时的自主品牌还仅仅处在“临摹”阶段,日系品牌正在遭受政治原因带来的煎熬,韩系车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中国市场肆意生长。可以说,韩国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打了一场正确的战役。2003年之后,韩系车在中国整整热销了十多年。凭着天时地利,到2013年,韩系合资企业已经在国内成为了产销破百万的巨型车企。
在全球市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发展速度之快也绝对令人瞠目,到2016年4月中旬,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1亿辆。这是从该集团至1962年开始销售汽车以来,在54年间创下的销量记录。目前全球整车企业中累计销量突破1亿辆的企业有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美国通用和福特,但这些企业的历史都超过了100年。
韩国企业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尊敬和敬畏,其快速发展的速度,以及超强的执行能力都让人叹服。据称,在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会长郑梦九的指令能快速的传递到企业的神经末梢,并迅速执行决策。
对此,韩国人这样回答:我们韩国企业就是这样,你必须很快的往前走,如果不能实现目标,就要被替换。在韩国企业里,超高压力的职场生活,极度关注和业绩有关的数据,完成目标似乎是唯一的生存理由。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合资企业几乎每年都会有频繁的人员调动,仅北京现代此前就每年都换一任总经理。
正是因为这样,韩国汽车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往往销量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唯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激进的发展策略也成为了韩国企业的标签。厂商对于销量高的经销商不但给予季度奖励,还有月度奖励等,致使很多经销商甩卖车辆,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企业的内部员工表示,销量一直是他们内部强调的问题。
同时,韩系车在品牌形象塑造上的营销与宣传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日产提“技术日产”,丰田在谈“丰巢概念”的同时,我们所能看到的韩系车一次次祭出降价、团购的营销法宝。
实际上,现代车型无论是在美国IIHS还是国内CNCAP碰撞测试中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营销推广过程中这些优势往往并非突出的重点,经销商重心仍放在“低价促销”层面。这同样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而今韩系车在追求销量的路上几近骑虎难下,未来在日系与自主品牌的双面夹击之下,韩系车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并重视起来,方能挺过阵痛期。如果韩系车不改变“完成目标是唯一生存理由”的行为模式,那么恐怕没有“萨德”事件,潮水也迟早会退去的。【END】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