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全会,一考就废?3大学习错觉,你就中了2条?(附详细纠正建议)

明明已经努力学习了,也感觉自己收获不少,考试时却猛然觉得书白看了,题白做了?

你很可能是被大脑欺骗了!!!

国外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学习新内容时,大脑会自动产生这种能力错觉(illusion of competence)——我已经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实际上这种“错觉”的记忆长于内容储存在大脑,一段时间过后,内容消失了,感觉仍在,于是实际学习的效果就被大脑高估了。

而这种“能力错觉”在高中学习中有3大表现行为,及时纠正可谓当务之急!

具体表现一:被动重复

大多数高中生记忆的方式都是反复去读,看同一页。当我们反复看同样的内容最易陷入能力错觉。

被动重复不由自主地给我们带来一种“知识熟悉感”:这篇内容,这个知识点反复看这么多次了,我应该已经记住了,掌握了,从而不会再继续钻研。误将“熟悉”当“会了”,一到考试就露馅。

如何纠正?

回想法,加强记忆

当我们看过一遍内容后,一定要增加的步骤是:在脑海中默默回忆刚学过的内容,以便进行自我检测。

比如背诵语文,通常背法是反复读了几遍后,再反复念同一段,然后不看书在口中重复刚刚念过的段落。而一到考试时想起的只有:我在那天背诵过...

这种方式背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反复念一段话,这段话的声音就会在脑海中盘旋,潜移默化中给予我们复述的提示,因此付出的努力减少,信息的加工速度变慢,记忆的效率也就降低了。

真正好的做法是:念几遍之后,不看书在脑海中默默回想这段话(必要时默写一下易错字词),避免口中重复出声音来。

回想法会使背书的速度大大提高,经实验证明其可以提升1倍以上的记忆效率。因为回想的过程并非是机械的复述 ,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加深了理解。

适用内容类型

记忆性内容,如书籍,单词等

具体表现2:一看答案就秒懂

对于理解性类题目,做题时我们最易出现:一看答案就秒懂。实际上答案倒是理解了,但也只是明白“正确答案”这个思路确实是正确的。

而回想自己做题时的情景,是完全想不到这样的思路的。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仍旧手足无措。

数学解题思路千千万,当我们做题时太多思路在脑海中,以至于完全理不清头绪到底怎样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如何纠正?

重做,分类,建体系

对于一看答案就醍醐灌顶的题,强烈建议进行重做,做完之后再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并进行错题分类。

这样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题,脑海中就能迅速并准确地抽出对应的思路,这也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知识唯有体系化才算是真正的理解消化,即真正的“懂了”“会了”。

适用内容类型

理解性题目,如数学题,物理题等

具体表现3:收藏=会了

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优秀学习资源的距离,当看到能够指导、提升自己某方面技能的方法时(如学习方法),不要只是当时看完觉得:我懂了,我会了,就放进收藏夹积灰。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仍然一筹莫展。

如何纠正?

建立联系,学以致用

我们可以尝试主动思考,建立其与自己的联系。想想其中提到的理论还可以解释自己碰到的哪些现象,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去。

比如“能力错觉”这个概念,可以按科目的顺序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典型表现?而我要怎么去规避上面这些学习错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