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品酒,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时间,我在贵阳参加『2020贵州省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贵州省白酒评委换届』培训考试。
这几天的更新,都是在手机上写稿,推送难免忽早忽晚。
本届贵州省白酒评委换届,全省415人参加考试。
这对产值千亿的贵州白酒行业来说,人数着实不多。
其中,茅台系的选手占了约1/2。剩下的1/2当中,多半也是职业品酒师。
像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没有几个。
既然『业余』,那我为什么还要学品酒呢?
这在贵州,至少在仁怀好像是句废话。这对号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的我来说,也是废话。
仁怀十万酿酒卖酒人当中,系统学品酒、真正懂品酒的人,其实不多。
不多是多少呢?我的估计是0.5%。
这当中,有一部分人学品酒是为了『卖酒』,其实就是装叉。
会品酒,品得好不好都没关系啊。能够跟消费者、跟客户把酱酒的『好』,说清楚、说服乃至说动,不是挺好吗?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以品酒为业了。品酒,就是他们的职业、饭碗。
毕竟这么大个产业,养得活一些人,也需要一些人干这事。
那么,我属于哪一种呢?曾经,我也把学会品酒看着是『装叉』。我以『说酒』为业,『品酒不喝酒,说酒不卖酒』曾是我的口头禅。
随着年龄的增长,品评技能的提升,我发现,我不能把品酒看着是『装叉』!
悖论来了。不『装叉』,又不职业,那还有什么用呢?
我想,不必扯那么复杂,就是要『懂行』,用老话说,『你蒙不了我!』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拓展认知半径』。
众所周知,白酒包括酱酒『水很深』。并不完全是信息不对称,而是白酒品评的门槛被人为的拉高了。
酿酒、卖酒、说酒、好酒的人,如果不学习,视野会越来越狭窄。
比如,某些人对酱酒迷之自信,其实是眼中没有其它香型的白酒,更遑论世界其它烈性酒了。
酒的感官品评,有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既便是顶级大师,准确率竟也超不过70%。
学会品酒,还有别的用吗?
对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来说,学会品酒就如同学会鉴赏书画。
怎么知道某件书画是真的呢?因为我知道什么样的书画是假的。
同理,我知道真正的好酒好在哪里、究竟怎么样?所以,我知道什么是不好的酒。
这就是一个品鉴能力的问题了。
——会品酒,拓展的只是我的『认知半径』,但不是我的『能力半径』。
所以,即便我能考个勉强过得去成绩,我也不能拿自己业余的爱好,去与茅台系那些靠品酒吃饭的人PK。
别拿你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这是至理名言。
但是,在认知而非能力这个层面,我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未必就输于职业品酒师平均水平的知识和专长。
一言以蔽之,会品酒,只是我的认知半径。品得好酒,才是职业品酒师们的能力半径。
可见,认知层面来讲,扩大一点目标的半径,并不那么困难。
麻着胆子,我也要参加贵州省白酒评委培训考试。
而要拓展能力半径,却不是一个培训、也不是一个考试、甚至不是一个贵州省白酒评委的证书,所能给予的。
物理学家玻尔说过:『专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
玻尔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白酒说起来很大,做起来、品起来,实在不是一个『宽领域』。
假设你把这个领域拓展到黄酒、啤酒、红酒、威士忌、白兰地、龙舌兰……那么,探索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来。
所以,要是想成为专家,首先必须控制领域的大小。
一句是,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还有一句是, 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明天,我还要继续考试。和200多名茅台系品酒师PK,与400多名贵州白酒品酒师同台竞技,“亚历山大”啊!
文末留言,谈谈你对白酒的认知升级迭代,以及你想象当中的品酒师。
最后,别忘了祝福我哦,谢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