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旅游十日谈•第十日】有一回看见公鸡‘扑’母鸡,为娘心里动了一下……
【何善人碑】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石碑,茅台人称“何善人碑”。大家可以看到,石碑上写的是“明荣何善人殁后纪念”,这就告诉了石碑的主人是何明荣(1874-1944年)。
何明荣是何许人也?据记载,何明荣是茅台镇棉农村人,出身贫苦,为人忠厚,一生以助人为乐。白天,他会把烧好的茶水挑到茅台街上,免费供路人饮用解渴;晚上,他又将准备好的火把送给夜行人照明,几十年如一日。茅台人送其尊号“何善人”,是晚清民国年间的“雷锋”。虽然我们看到的石碑粗糙简陋,但这愈发彰显出何善人的高尚情操。何善人逝世后,茅台人集资为他立碑,称颂:“善哉何君,功德堪钦;名标千古,虽死犹生。”何善人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精神,如今仍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重工重商的茅台人。
【茅台贞节坊】
各位游客,眼前的这个牌坊就是茅台贞节牌坊。这座牌坊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朝廷为褒扬茅台人余永兴妻子王氏,在丈夫死后守节长达40多年的贞节,下令兴建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贞节”指的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传统道德。其实贞节牌坊,就是一部古代女子贞节的血泪史。茅台当地曾流传过这么一个故事:在牌坊即将完工时,圣旨匾额几次三番,就是放不稳妥。虽然大家都很着急,却没有办法。王氏的儿子赶紧跑回家,跪在守寡40多年的母亲面前。言下之意,就是母亲您有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呀!否则为什么圣旨匾额放不稳呢?
他母亲端坐香案前,面无表情,沉默了好一阵说:“年轻的时候,有一回看见公鸡‘扑’母鸡,为娘心里这才动了一下……”(鸡交配时,母鸡半蹲或全蹲,公鸡从背后“扑”上母鸡背,然后用嘴咬住母鸡的鸡冠或羽毛,屁股相互靠拢,俗称“踩配”。)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鞭炮声。圣旨匾额安放好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我们现在可见的,是牌坊的雄伟与精致。牌坊用砂石建造,四柱三门五楼,通高8米,面阔6米。四根方形立柱刻狮象和花草。第一层明间额枋书“处士王朝宦之女、余永兴之妻、余王氏节孝坊”,上额枋载仁怀县令吴光銮等人的赞语。
整座牌坊结构十分巧妙,雄伟中见雅秀。浮雕人物、动物、花草、器物无不栩栩如生。题记、楹联均出自文人墨客之手,词句精练,妙笔生辉。是难得一见的古建筑。
【茅台酒有机高粱生产基地/茅台镇中华村】
各位游客,这样的山坡,在茅台被称为国酒“第一车间”。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滴茅台酒的源头,就在这一粒粒高粱身上。
在茅台镇,当地人把酿酒用的这种糯高粱,称作“红粱”。赤水河谷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高粱。据考证,赤水河流域种植高粱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
清中叶,仁怀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中,就有茅台镇烧房为争夺酿酒原料——糯高粱而引发纷争的记录。民国年间,茅台镇几家烧房多次因抢购本地糯高粱引起争端:荣和烧房老板是仁怀的大地主,拥有大片田地,他强令佃户种植高粱,并用高粱折抵地租。成义烧房收不到足够的本地糯高粱,只好到毗邻的四川收购。恒兴烧房也没办法,前往争购,于是便闹出了许多麻烦。成义烧房经理薛相臣,甚至只得向二郎滩盐号借贷。
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买高粱呢?那是因为只有本地的糯高粱,才能酿出正宗的酱香型白酒。早在1741年的《贵州通志》就有记载:“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最佳。”到了现代,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外表毫不起眼的小高粱,糖分、单宁、角质比例合理。淀粉含量达66%,其中支链淀粉占90%以上,为其他高粱品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作为酿酒主要原料的红高粱,衡量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品质越好。
早在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就授予仁怀“国家优质高粱基地”称号。2001年11月,当有机食品这一概念还没完全为大众所接纳时,茅台集团就开始着手建设有机农场。2002年,仁怀高粱基地被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为有机农场,茅台酒同时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目前,仁怀全市有茅台酒有机高粱生产基地30万亩,一般每年收储高粱6.5万吨左右。
与国际流行的有机食品标准成功接轨,让人们再度认识了“土”茅台的价值。这样的土法产物,原来是健康食品中的上品——有机食品。“土”的还不仅是种子,种植的过程也很“土”,也叫传统。
把牲畜的粪便堆积发酵后肥田,完全不用一粒化肥。遵循老祖宗的耕作技术,春种秋收,人工除草、施肥……只看现在茅台农民怎么种植红高粱,就大概知道当地几千年前的古人怎样耕作!当然,现代元素的运用也有,譬如说,杀虫灯。这样可以不施用任何农药杀虫,彻底挥去消费者心中的“农残”阴影。
而且,有机农场的每一粒糯高粱要进入茅台酒厂的原料仓库,还必须走过一条严格的“晋级”之路。收割、脱粒、包装、运输,严禁使用任何塑料制品;所有高粱全部采用纯天然麻袋进行包装,运输车辆也必须经过彻底清洁,专车专用;收检人员开袋要开袋检测:颗粒饱满、色泽红褐色的通过第一关;顺利过关的,还要等待农残等一系列量化指标的抽检,直到完全通过,才能成为酿造茅台酒的原料入库,等待酿酒奇妙之旅的重要一刻——重阳下沙。
【德庄文物群】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茅台德庄。德庄,既是一个地名,也是一处文物群,它由三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这三处文物,可是大有故事。
茅台酒的历史,绵延了上千年。但100多年前也就是咸丰四年(1854年),这里发生了“咸同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结果村寨被夷为平地,十余家酿酒烧房毁于兵火。传承了千年的茅台酒,遭受严重影响,险些中断。
这场战事爆发的五年前,茅台德庄人陈于逵中了拔贡,遴选为州判,署直隶州分州。虽然有了功名,但只是候补待用。于是,陈于逵到仁怀县城的怀阳书院教书。
当农民起义的烽火烧遍仁怀,陈于逵回到老家,组织团练,制备兵器,训练兵勇,抗击义军。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号军首领唐兴和率部攻打茅台德庄。陈于逵携家小,率团勇,西渡赤水河,到四川百家寨据险而守。号军突击队西渡赤水河,包抄偷袭,陈于逵不幸被俘。唐兴和以地邻乡党为由劝其投降,陈于逵不但拒降,而且大骂,被唐兴和残忍地杀害。
陈于逵死后,朝廷追赠都察院经历衔,照四品阵亡例,子孙世袭云骑尉、恩骑尉职。陈于逵,成为茅台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入民国《贵州通志·忠义》的人物。
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庄三合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宅院占地1200平方米,由石围墙、朝门、三合院、影墙等组成,布局精巧,结构完整,建筑风格堪称一绝。坡屋面、小青瓦、雕花窗……今天的黔北民居,与德庄三合院风格一脉相承。
德庄三合院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厢房围合。院坝与台阶间有踏步,朝门两侧连接围墙,合围出独立空间。围墙高达2米,厚1米。可以看出,这里不仅适宜居住,还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大家可以看到,德庄三合院的堂屋采用的是顺望板结构,不仅防水、防尘,而且保暖。在大门门楣上,高悬一块竖式火焰状匾额,上书“奉旨加赠都察院经历
衔”。这可是皇帝圣旨旌表,不是寻常百姓想用就用的物件。朝门前有影墙。朝门两侧还有石桅桩,用以支撑旗帜、点灯的桅杆。
在德庄三合院内,还能够看到“直隶州分州”“回避”“肃敬”的木牌以及斧钺等仪仗。这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在仁怀是独一无
二的,就在整个贵州省都非常罕见。
整个三合院融灰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雕花石磉子、雕花窗、升斗等,处处洋溢着古朴典雅的风韵,再现了当时艺人的高超技艺。德庄三合院建筑构件中的枋檩雀替,藻井漏窗,雕刻有寓意吉祥如意的鳌鱼、蝙蝠、麒麟、奔鹿,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具有黔北晚清古建筑中最显著的特色。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古墓叫德庄石院墓,因墓外有石院围合而得名。这座墓的墓主叫陈大常,辛丑科(1841年)岁进士。石院墓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墓坊四柱三门三楼,上面有阴刻或浮雕装饰。石刻精湛,内容丰富。墓坊的石刻题记,是翁同书和地方名人卢治安等人的题词,书体真、草、隶、篆皆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德庄圣旨墓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墓主陈于逵,所以墓顶嵌清光绪六年十月皇帝所下“圣旨”匾额,居中书清光绪帝题赠“忠烈永垂”。中横额书“旌表拔贡陈于逵忠贞”。墓坊四柱三门五楼,用砂石建造,雕刻十分精美。
负载历史文化元素的德庄石院墓、圣旨墓,石刻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墓主系地方名士,他们的事迹为我们了解地方政治、军事、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国酒门/巨型茅台酒瓶】
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仁怀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酒都。但除了茅台,什么是中国酒都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言”呢?那就是我们马上要去的“国酒门”和“巨型茅台酒瓶”。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幢中国古典牌楼式建筑,就是国酒门。所谓“国酒门”,就是开门迎客,酒敬嘉宾。它是一殿三门两亭四重檐结构,高18.6米,宽23.8米。正面弧形,主门高7.8米,宽9米。大家请看,在门楣正中有黑底黄字阴刻,流畅有力的“国酒门”三个大字,它是由茅台酒厂原党委书记邹开良题写的。门楣之上,两重赭色琉璃瓦组成的飞檐翘角,四根朱红油漆柱的一层楼面,窗棂交错。楼顶的飞檐上,正面塑有一只雄狮,背面塑有一头大象,檐脊正中,是二龙抢宝欲飞天的塑像,形象逼真,雄壮威武。
两侧拱门顶端的飞檐,各有一亭冀然而立。宝顶插天,轮廓分明。右侧顶门有花岗石石阶相连,游人可沿梯而上,或倚窗凭栏观景,或邀友品茗论诗,悠然自得。门壁多用“中国红”大理石嵌砌,光耀夺目,壮观庄重,典雅大方,象征着国酒茅台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享誉海内外的高贵气质。
门楼前后,各立一对英姿挺拔、亭亭玉立的蹯龙华表。高8米的望柱通身雕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如行云插入天际,顶端承露盘上的神兽栩栩欲活,给人以崇高纯洁之感。
国酒门前后公路两侧的人行道上,交相种植奇花异树。人行道旁的栏壁上,雕刻着麇鹿衔花、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图案。粗犷、纤柔、清晰、朦胧,风格相补互衬,浑然天成。
国酒门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日本、港澳台的数十个单位赞助,仁怀市策划兴建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国酒门碑记,就是1996年10月为纪念这一盛举而立。
大家是不是早就看到了山顶上那个巨型茅台酒瓶,现在我们就从《国酒门记》碑左侧顺石阶东下,过“神仙桥”沿石阶东上,去那里参观。
大家请看,在石梯南侧,立着一块长方形金墨玉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天下第一瓶”五个行楷大字。这是由《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著名书法家邵华泽题写的,那浑厚严谨的笔法与巨型茅台酒瓶这个庞然大物,非常相称。
经过虽然不远却有些费力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巨型茅台酒瓶下。大家是不是被这么大的茅台酒瓶“吓坏了”,它高31.25米、直径10.2米、容积1469.33立方米。如果往里面装500毫升装的茅台酒,一共可以装下2938660瓶!绝对是举世无双的大酒瓶。1997年5月,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批准,它列为大世界基尼斯“最大的实物广告”。
大家发现没有?这个巨型茅台酒瓶外观与真的茅台酒瓶一模一样,其飞天牌的商标图案、文字、色彩,全都按比例放大。无论从它的正面走来,还是从它的背面过去,展现给您的,都是国酒那骄傲的姿态。
其实,这个巨型酒瓶是可以登上去的。瓶内共有6层,颇像一座圆形的别墅。在每层楼间都有门窗与旋梯相通,大家可以自由进入其中。窗户安装于隐蔽难见之处,与酒瓶外壁的色彩融合协调。大家在外面看的时候,是不是误以为是密不透光的实心瓶!
走完135级旋梯,来到了瓶顶的第6层。大家可以在这里或站或坐,透过瓶颈处的玻璃窗,观赏八方景致。远远近近的锦山绣水、峡影湖光、红楼金瓦、车队人流,尽在眼帘之中。给人一种“居高临下胸襟阔,飘然若仙视野宽”的快感。
在这里读懂酱香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