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眩晕,可能是不痛的偏头痛
“晕死了,像喝多了酒一样难受!”汪女士来到我的门诊说,近来她稍微动一下就头晕,严重时还恶心呕吐,因此不敢走路,不敢起床吃饭,甚至不敢起床上厕所,晚上也不敢开灯,周围声音稍大一些晕得更厉害。经过询问我得知,汪女士有比较严重的偏头痛史,特别是一到经期就头痛,吃止痛药方可缓解。但这次,头痛变成了眩晕,所以我考虑是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变异类型,不过它不表现为头痛,而表现为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可以出现在不同年龄的人中,临床发现的病例分布有7岁的,也有74岁以上的,患者以女性为多。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在有5年以上的偏头痛病史后,会出现前庭性偏头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推测:皮质扩布抑制、神经递质异常、血管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会有头晕、眼花、有浮沉感、头部游泳样或摇摆样感觉。同一患者每次发作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发作的时长为5分钟至72小时,頻繁发作。同时,患者伴有眩晕、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在眩晕发作时,马上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就地躺下,把上身垫高斜靠,以缓解症状,保证安全。
因为病机不明,所以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也比较棘手,多参考偏头痛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主要选用曲坦类药物(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利扎曲普坦、那拉曲坦、阿莫曲坦、依立曲坦、夫罗曲普坦)和前庭抑制剂(异丙嗪、茶苯海明等),并可酌情服用镇静剂,改善急性期的眩晕、呕吐等不适症状。预防性药物治疗可选择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托吡酯)、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预防性药物开始应从小剂量起服,逐渐缓慢加量,每隔3个月评估治疗效果,预防性治疗理想目标是使发作频率降低 50%以上。预防性治疗的指征是发作持续时间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每月发作频率在3次以上,或对急性期治疗反应差及患者要求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从症状学角度属中医“风眩”“眩晕”“头风”“偏头痛”范畴,可使用天舒胶囊/片、头痛宁等中成药来治疗,有祛风、熄风、化痰、活血、补虚等止痛定眩作用,与西药合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还要保持好的睡眠,减轻压力,减少焦虑,从饮食上进行控制,不要摄入酒精、咖啡,远离酪胺酸类及亚硝酸盐食物(奶酪、巧克力、腌渍沙丁鱼、鸡肝、西红柿、牛奶、腊肉、香肠、火腿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眩晕的发作。前庭性偏头痛目前没有可靠的治愈方法,预防发作,主要是找到诱发因素,在生活中规避这类行为,比如避免重体力活动,避免强光及强声,避免嘈杂环境;另外就是尽量让生活进入慢节奏,不要让大脑经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
感觉良好的时候,患者可加强前庭康复训练。该方法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的一系列反复进行的头、颈、躯干的运动训练模式,通过该训练可以加快前庭代偿的产生,在缓解眩晕症状的同时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该方法被证明是前庭性偏头痛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甚至可以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案。
(完) 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