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遗址故居以后不会再有
遗址故居以后不会再有
邹蓝/文,图
今年2020年在无锡,去了几个名人故居:常州武进县雪堰桥的吴稚晖故居,陪苏州的一所大学学报编辑施先生看了秦邦宪故居,瞎子阿炳的无锡东亭春合村的旧居(翻新了),在云林街道云林社区看了600年前倪瓒倪云林老家村子现在的所在地,以及倪瓒墓,还看了晚清漠河老金沟金矿督办,二品李金镛在无锡石塘湾戴李巷的故居,以及前中宣部长、前副总理、前中顾委常委陆定一在无锡西漳陈家桥老陆巷的祖居。还看了学前街汤巷张闻天故居。
前几年还看了无锡羊尖严家桥唐家祖居(香港唐英年是其家族后代),无锡玉祁礼社村的薛暮桥和孙冶方(本名薛萼果)的故居。无锡鸿声七房桥钱穆钱伟长故居,无锡学前街钱钟书故居、顾毓秀故居,荣巷已经改成荣毅仁故居纪念馆的荣毅仁故居。也去看过厚桥西前头的糠师傅兄弟家。30多年前我还专门坐慢车到河南巩县站街火车站,去两里地外南窑湾去看杜甫诞生时的窑洞,而且去了两次。
这些翻新或整修过的故居看下来,脑子突然想到。一个个故居祖居,都是一二层的独立住宅,而不是一栋高楼中的比如15楼8号,或者9楼3号,或者6楼6号,2楼1号等等。
之所以能翻新或整修,因为那故居也还在原址,破房子也可以修旧如旧,即使房子塌了没了,也可按照照片或介绍的那种式样恢复起来。如果主事官员没啥文化概念,修旧如新好歹也是个意思。
如果当时这些早早晚晚的知名人士,就住在20层或者30层的高楼里某层某号,他们身后那些套房子,是否能作为故居纪念馆而长期留存,都是绝大的问题。
因为楼龄就算建筑质量非常好,能跟德国人修建的兰州铁桥一样用上一百年还没有问题,迟早楼龄是要到头的。还不说,
为这么一套名人住过的房子,就把能住30户,80户的楼整个保存下来,恐怕这个问题连提都不可能提出来。一旦高楼过了有效期几十年,成为危楼。紧邻的楼和小区都会受到威胁。其命运一定是拆了。能否再建,就看当时情势是否需要。
80年代起,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大批农房和城市房屋被拆,里头会不会有一些几十年后的大名人故居呢?
90年代以来,尤其是房改以来,城乡旧改和拆迁进一步加速,估计里头也会有不少未来的名人旧居。
无锡梁溪河,高楼中将来即使出诺贝尔奖名人,也不可能在其中设一故居纪念馆。
自那之后,好多人都从独门独户的农舍和城里的一两层私房公房,住进了楼房。而住进了高层楼房的,再大的名人都不太可能身后自己原来住的楼里多少层的那房子,变成一个故居纪念馆。公众心理也难以接受进一栋30层20层的高楼,电梯到16层,出电梯右拐经过几个住家到2号或1号,去参观某个名人的故居。
此,阿炳无锡东亭乡间的老家,破烂的故居已被整修一新。
因此,以后我国就很难出新的名人故居了。可能只会为大名人修建一个单独的纪念馆。倪瓒倪云林的老村子早没了,因此近年在倪云林墓旁修建了倪云林纪念馆。估计以后是如此路子。
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