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川丨看大国重器燃爱国之情

在煤矿工作三十多年,每天都跟地下工作者一样,没有白天夜晚,战斗在百米井下。退居二线后,随女儿在天津滨海航天城定居,与煤矿形成强烈反差,咱那是入地的活,这里都是上天的活。有造火箭、造飞机、造卫星的,还有国家空间研究所是造空间站的,可是由于保密的原因,这些单位只能远看,不能近观。直到国庆七十周年过后的一天,在航天部门的朋友打电话说,有一个机会可以参观中国空间站装配车间,问我去不去,对于这突如其来好事我连忙说去。
其实中国空间站装配车间距离家门口也就二公里不到,到了门口朋友出来迎接,说这是一个单位搞党员教育活动,你们跟他们一起参观。在朋友的带领下,经过二道岗,来到空间站装配车间门口。空间站装配车间的一位阳光小伙,客串了一把导游。他先向我们讲解了保密条例,要求进入参观前都要把手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放到柜子里,任何人都不能携带电子设备。在确保大家没有携带电子设备后,参观开始。
由于空间站装配车间正在装配设备,并且要求洁净度非常高,所以参观只是隔着玻璃看。在参观走廊两边,悬挂着近二年我国天宫系列飞船和宇航员照片,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取得伟大成绩。这里的车间都是巨大无比,长度要五十米以上,高度有近二十米。在车间显要位置,张贴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巨幅标语。在航天系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朋友,一脸自豪的说,这是我们航天人精神。车间里没有一般工厂里的吵杂声音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只有身穿白大褂技术人员在上上下下测试什么,整个车间安静而平和。据空间站的小伙子介绍由于空间站的严格要求,这里对每个零件,每米电缆都十分严格,都要经过严格测量,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空间站,共有三个舱,一个叫做核心舱,它是第一个发射的。然后有两个实验舱。在轨道上面,实验舱和核心舱对接,然后用机械臂或转位机构把它们转到合适的位置,构成英文T字型。一竖就是核心舱,左右两边半横是两个实验舱。当然它的姿态对地是平的,就是T的平面基本上是对地的。目前,三个舱在三个不同的车间正在进行测试组装。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宇航员们都要分期分批来到航天城,可能是提前体验一下空间站的环境,提出意见。记得在航天协作中心见到过杨利伟、刘洋等宇航员。可能因为刘洋是河南老乡的缘故,印象深刻,感觉本人比电视漂亮。
据工作人员介绍,仅仅是这三个舱是不够的,空间站在T字型的后面,一竖下面有一个对接口,主要是对接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对接以后会停泊在那儿,它要给空间站送去航天员的用品,包括吃、喝、穿,以及送去科学实验的样品,也要送去空间站维护升级用的器材,当然还包括空间站轨道维持用的推进剂,因为我们飞行在400公里左右的高度,那个地方虽然大气非常稀薄,但它还有一些大气的,时间长了,轨道会衰减,所以还要有推进剂。在T字型的横的这个平面上要对接一艘载人飞船,这个载人飞船是运送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的。也是在这个位置上,但是垂直T字型的平面,那个方向还可以对接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大概是半年,在长期运行期间,一般是半年时间更换一次乘组,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乘组就可以轮换。这是基本构型。
听着小伙子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我们深感干什么工作都不容易。空间站上百吨设备,要靠一次次发射组装,有些要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最后形成空间站。其实这和我们煤矿安装工作面一样,也是把支架、综采机分割,一次次运到百米、甚至千米井下,安装成型。只是太空场面大,井下安装场地小,但都要面对危险复杂的环境,所以说人类不管是上天还在入地都是一种挑战。
伴随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空间站将翱翔在太空。随着欧洲空间站的寿命到期,未来的太空空间站将只有五星红旗飘扬。随着参观的结束,远远望去即将待发空间站,感悟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勤劳的中国人民手中才能制造这样的大国重器。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张灿川,1964年6月出生于河南宜阳县,从事写作三十多年,现供职于义马矿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