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酿真情 一一记我与爷爷关于一瓶酒的往事/古寸水/小说人生03/20201210

陈酿真情 一一记我与爷爷关于一瓶酒的往事

作者:古寸水 ;朗读:姬星

我的父亲是个文人,一生与笔墨为伍,喜烟拒酒。我的爷爷则是个商人,一生与商贾为伴,却厌烟愛酒。我生长在这个家庭,也算与烟酒有缘。

我是家中的大房长子长孙,因父亲长年在外,从小我便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爷爷没有别的爱好,却对杯中之物情有独钟,虽酒量不大,但逢餐必饮。但凡有点可怡的饭菜便会拉我陪酒,他一杯我一勺,久而久之,我也由初始的不堪一击,慢慢变得镇定自若。

那时,由于刚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爷爷喝的酒多半都是乡镇小作坊自酿的散酒,3分钱一吊,一天两吊。至于瓶装好酒,也只能在县城副食店的橱柜里挂挂眼科。每次我问他为什么不买瓶好点的尝尝,他总是轻描淡写的糊弄我说,所有的酒,不管是瓶装还是散装都是一样的,花冤枉钱买包装的人那是苕货。并吹嘘说年轻时他还喝过茅台,一种喝了会让人气冲斗牛的酒。每每说到这里,我都会毫不费力的看到他舌撩唇齿,眼放精光的样子。由此,在我的脑海中也深深打上了这种名为茅台酒的络印。

1976年,家里托关系帮我找了一份工作,居然是县城主营烟酒糖茶的副食品公司,一个当初据说比银行税务还要牛逼的单位。估计是文笔和写字尚可,在几十名录用人员中,我竟然被分配到了机关办公室,日常摆弄一些写写画画的工作。半年以后,我又被调岗到业务科,专门按照垂直计划或领导的旨意,批条办理烟酒计划调拨和零散发放,手中开始有了一点小“权"。

这时候,我想起了爷爷说起茅台时那付心旷神怡的样子,下决心要为他弄一瓶这种酒。可是钱是个难题,记得当时茅台酒每瓶是8块钱,差不多占了我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我每月赚24.5元,因为母亲心脏病,需要治病和购营养品,必须交18块贴补家用,留下的只够个人基本开支。怎么办?我动起了向报社投稿赚稿费的心思。皇天不负有心人,从76年10起至77年3月份不到半年,我连续向当时的孝感日报,长江日报,汉川电台投了近10篇豆腐块式的文章和诗篇,居然采用了6篇,获取稿费4.8元。我对家人暂时隐瞒了这笔“横财",凑齐了8块钱一瓶的酒钱,死缠乱打、千恩万谢的找经理弄到了一瓶羡煞旁人的五星牌茅台。

我已经算计好了,爷爷那年五月初五正好70大寿,我会在他的寿诞之日将这瓶来之不易的好酒,像介绍恋人似的呈现在家长的面前。这一天傍晚6点,我们全家7口人早早的围在了饭桌前,等待母亲熬制已久的大餐:筒子骨海带汤以及自制的“生日蛋糕"(一种面粉加葱花炕成两面金黄的面饼)上场。随后父亲手持早已备好的酒壶,站起来准备为爷爷斟酒。这时,我连忙起身,一手挡住了父亲手中的酒壶,又反手从身后的布袋中取出了那瓶蓄谋已久的茅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艳",大家几乎惊呆了,圆张的嘴巴半晌也说不出话来。还是母亲第一个开口,打破了片刻的沉寂问道:‘这是哪来的`?当我简单道出了原委后,祖母笑骂了一句:'你个败家子`,父亲也接着“补刀":‘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东西`。此时,只有爷爷没有开口,眼睛却死死盯着我手中的茅台酒,分明在告诉我:‘乖孙子,还是你懂我`。

生日“宴"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一瓶酒只有爷爷喝了两杯,我喝了一杯,其他人只是分别嗅了嗅,那股香气扑鼻的滋味久久徘徊在老旧的房间不舍离去。散席后,爷爷将这瓶浅尝即止的好酒像珍宝似的藏了起来,瓶盖上还加了一层薄膜封口防止挥发。自此,他便在街坊邻里之间又增添了一桩炫耀的资本,逢人就夸自己的孙子如何如何孝顺了得,茅台酒如何如何珍贵好喝,像是自己中了大彩一般。事后听祖母讲,这瓶酒差不多被他喝了一年,只有贵重客人来访或节日才舍得倒上一两杯,平常是绝不会偷尝的。

时光荏苒,日月如棱,转眼到了1996年,我去新疆做了一年的边贸生意,这一年我爷爷已经90高龄。在农历九月初十这一天,我收到了父亲的电报,说爷爷在家中不慎跌倒于当天下午4点去逝。这个噩耗犹如新疆早冬突至的大雪,顿时让我四肢冰凉。由于路途遥远,我错过了为我敬爱的爷爷送上最后一程的机会,这一直是我内心隐藏多年的一个痛楚。

1997年春节前夕,我终于离开了新疆,接受组织的委派去孝感一家公司履新。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带上特意从新疆买回的一瓶茅台酒和几包卤菜,邀上我的两个妹夫去为祖父上坟。在咧咧的寒风中,我点上了香烛,在坟头铺了几张旧报纸,满满斟上了三杯茅台酒,兄弟三人各持一杯祭洒在爷爷的墓前。我强忍着眼里的泪花,喃喃的对爷爷说道:爷爷,对不起,我回迟了,没能与您见上最后一面。今天我们三人特意备上您一直魂牵梦萦的好酒,您就尽情的畅饮吧,我们好好陪你…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雪,一片一片布满了坟茔,脸上滚落下几滴水珠,也不知是雪花的融液还是眼角的泪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