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框架柱钢筋偏位处理的这个旧话题
网上有很多关于框架柱纵筋偏位的处理方案,相信伙伴们也看到过。今天我也来对这个很旧的话题,说说我的观点。
图1显示了各种柱筋偏位的情况,下面来逐一分析。
一、图2中,1#筋偏位的处理方案为增加L形钢筋,有以下问题。
1、在柱端箍筋加密区设置了钢筋搭接,违反了规范规定。
2、在柱底1-1截面,L形钢筋不能承担拉力。因未伸入节点,不能继续向下部传递力量,力量传递路线在1-1截面突然中断,L形钢筋没有起到加固作用。
3、结论:增加的L形加强钢筋,外观上来看柱脚多了很多钢筋,实际上对柱承载力没有起到加固作用。
三、图1中3#钢筋向截面外偏移。如果不影响使用功能或为地下室柱,可以考虑增加柱截面尺寸,但必须有设计变更手续。见图4。
四、关于用植筋来处理钢筋偏位问题,主要有下图的形式,见图5、图6、图7,做下面的分析。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13第15.2.6条:
植筋的深度不得按那个植筋胶的说明书来确定,规范已说得很清楚。要按照构造要求和设计计算要求来确定,规范里都有计算公式的。没有设计单位参与,只靠植筋操作师傅是不可能完成确定植筋深度这个事的。
2、还有植筋布置的构造要求,如植筋间距、植筋离混凝土构件边缘的距离。《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 第7.2.3条:
比如植筋与混凝土边缘距离不应小于50mm,就很难满足,如图1中4#筋偏位,见图7(2-2)),板厚100mm,植筋深度一定会超过板厚,要保证植筋离柱边缘还大于50mm就很难。
3、规范和规程中还有很多关于检测的要求,都是很麻烦的,费用、时间也不少啊!
4、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植入的钢筋还能保证与偏位的钢筋之间传力么?我们知道柱是为梁提供支座的,柱钢筋在节点内应连续通过而不是锚固,要保持柱纵筋的完整和连续性。如图5中的3#偏位筋与后植的钢筋之间,还能可靠传递力量么?是值得思考的。
5、如果出现偏位情况,可采用局部破损法处理,有利于吸取教训,保证质量。
五、现浇结构中,保证竖向构件纵筋不偏位的工作,贯穿着主体结构施工的始终。网上也容易找到很好的纵筋的定位方法,比如定位工具箍筋。只要愿意去做,一定可以做好的。做好了, 也就没有这个事了啊!